康熙為什麼急於立太子?又為什麼廢掉培養了三十多年太子?

2019-09-19     屁香屁香的史料館

熟悉清朝歷史的都知道,康熙的嫡長子胤礽掛職鍛鍊做皇帝時,只有十六個月大,嘴邊還掛著口水。

當時老爸康熙也不過二十二歲,嘴邊的絨毛剛剛發育成鬍鬚。康熙如此年輕就急於考慮身後大事,源於一個半遮半掩的政治目的。

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平西王吳三桂起兵反叛;當月,楊起隆打著朱三太子旗號,在北京放火作亂;次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起兵東南;十二月,陝西提督王輔臣逆事西北。不到兩年,帝國連失八省,江山只剩半壁。

數路烽火呈燎原之勢,燒得康熙像熱鍋上的螞蟻。他打算御駕親征,被群臣勸阻。群臣說,皇上身關天下之重,不宜輕出,一旦被敵人「斬首」,政權就保不住了。當務之急,就是選個後備皇帝,那時再親赴前線,由儲君坐鎮北京,能穩定軍心民意。即使被人先擒了王,帝國也是只有頭的鳥,可以繼續飛翔。

有兒子就有香火,有香火就有希望。康熙在殺死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和孫子吳世霖,斷了這吳三桂家族和事業根脈的同時,抓緊開動生育機器,製造子嗣,讓叛徒們明白愛新覺羅家後繼有人。誰能成為接班人呢?

康熙選擇的餘地很小。他當時只有兩個兒子,長子胤禔四歲,為惠妃所生,來自納蘭家族;次子胤礽兩歲,為皇后所生,來自索尼家族。兩人都還是個鼻涕蟲。素質分不出優劣,就得看誰的出身好。康熙慈愛的目光,落在了胤礽粉嘟嘟的小臉上。

胤礽根正苗紅。他年齡雖比胤禔小,但由於皇太極和順治正宮皇后不生育,因而是大清帝國三代領導人所生的第一位嫡長子。而且,康熙十二歲時就和皇后結成連理,兩人共同度過了青黃歲月,感情十分深厚,對胤礽可謂愛屋及烏。更重要的是,依據漢族王朝慣例選擇嫡長子做接班人,可以獲得意識形態上的認同。

康熙十四年(1675)十二月十三日,舉行立儲大典,擇胤礽為皇太子。這次立儲固然可「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但康熙絕對沒有想到,由於過於匆忙,竟埋下了一個耗盡半生精力,仍無法清除的政治隱患。穿著開襠褲的胤礽,正式成為帝國的二把手,開始了掛職皇帝的實習歲月。

胤礽似乎並沒有辜負老爸的期望。少年太子不但是個才子,精通滿漢雙語,擅長騎射歌賦,出落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康熙看在眼裡,喜在心頭。

三十二年(1693)五月,康熙患了瘧疾,正式授權胤礽主持工作。康熙對20歲的掛職皇帝放手使用。他專門告訴大學士們,太子沒有從政經驗,你們要多提攜提攜,就算犯點小錯誤,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年輕人嘛。

三十五年(1696)、三十六年(1697),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在出差十個月期間,胤礽代理國事,舉行祭祀,批閱奏章,區處要政,工作做得紮實細緻,井井有條。大家都覺得,這個年輕幹部不錯嘛,有能力,有前途。

康熙在外開拓市場,胤礽在家主持日常,父子組成的班子高效又和諧,關係親密無間,迎來了父子合作的政治蜜月。在一封給太子的硃批信札中,康熙愉快地回憶起了父子之間建立的情誼,高度讚揚了合作所取得的成績,並對這段政治蜜月給予了充分肯定:「汝居京師,辦理政務,如泰山之固,故朕在邊外,心意舒暢,事無煩擾,多日悠閒,冀此豈意得乎?」

康熙高興得太早了。

腐蝕胤礽的,是不斷膨脹的慾望。若干年以後,他回憶起自己的太子歲月,還耿耿於懷:「古今天下,豈有四十年太子乎?」

最初,胤礽政治上還是靠得住的。如果我們事後諸葛亮,可以發現康熙對胤礽的同床異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儘管選擇鼻涕蟲做二把手,是一種戰時應急性政策,但胤礽享受的是元首級待遇。他的服飾和專車,用的是明黃色。飲食和家居的規模,甚至超過了康熙。雍正繼位四年後,還驚嘆而忌妒地說,東宮裡的寶貝,比老爸多好幾倍呢。宮裡開源節流,連皇上的肉食數額都壓縮了百分之二十,康熙卻御批胤礽待遇不變。

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節時,大臣們朝賀康熙後,要向胤礽行二跪六叩之禮。陪同康熙到地方檢查工作時,地方官員朝見康熙後,還要朝見胤礽並敬獻禮品。

這種過度地溺愛和放縱,改變了胤礽小心謹慎的心理趨向。帝國的二把手架子慢慢大了,口氣粗了,脾氣也長了,動不動就欺凌宗室貴胄和大臣,甚至還動手打過郡王和貝勒。在隨同康熙到江寧考察時,知府陳鵬年拒絕送禮,虧了曹寅等人的營救,才沒有被他陷害死。朝鮮人偷偷地說,這傢伙要是上了台,大清就等著完蛋吧。

我們只能說胤礽腦子進水了。出於對年輕幹部的關心和愛護,就沒有人提醒一下他嗎?有一位,就是索額圖。可惜的是,索額圖的腦子也進了水。這位當年聰明一時的大內統領,因智擒鰲拜被破格提拔為大學士,後改任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是胤礽母親的親叔叔,血緣關係成為他緊密團結在太子周圍的理由。

在胤礽被立為太子前,康熙命索額圖制定儲君禮儀。我們可以想像,索額圖知道未來的皇帝出自自己家族後,肯定高興得跳起來。得意很容易忘形,他所制定的禮儀,讓胤礽享受的待遇,接近了當今皇上。

明珠對索額圖的表現很不滿意。大學士明珠是胤禔母親的親哥哥。康熙越級提拔胤礽他不敢提反對意見,但憤怒和忌恨卻裝滿了肚子。他怎麼瞅著皇位怎麼眼饞,睡覺時甚至都夢見外甥當了皇上。這位平三藩的功臣,與大學士余國柱、戶部尚書佛倫、刑部尚書徐幹學等結成明黨,公開和索額圖叫板,搞得朝廷烏煙瘴氣。二十七年(1688),康熙為維護二把手的權威,果斷罷斥了明珠。

康熙的偏袒更助長了索額圖的氣焰。明珠被罷斥本來是索額圖吸取教訓的機會。如果說胤礽年輕沒有經驗,沒有樹立正確的權力觀,那麼索額圖沉浮宦海多年,應該知道二把手的生存哲學。二把手看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無限風光,其實風險很大,很容易翻船。二把手既要全力輔佐一把手,又要不攬功、不諉過,不能功高蓋主;既要在下屬面前樹立必要的威望,又要防止樹大招風,成為眾矢之的。

索額圖沒有提醒胤礽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卻一味唆使他爭權力、搶待遇,出風頭,這是索額圖的嚴重失誤。五十二年(1713)二月,康熙提起十年前被自己拘禁致死的索額圖,仍直咬牙根:「(胤礽)驕縱之漸,實由於此。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也。」

面對糖衣炮彈的進攻和溺愛縱容的追捧,胤礽漸漸擺不正位置,把自己當成一把手了。在官場中,二把手奉行的是這樣一種「副手之道」,即到位而不越位,到位而不空位,到位而不無為。一句話,踏踏實實做事,夾起尾巴做人。

胤礽剛當二把手時,自然非常感謝康熙的提攜之恩,處處賠著小心。後備的帽子戴時間長了,妨礙了個人的發展,這種感激就變成了怨恨。胤礽盤算著康熙早點騰出位置來,康熙則希望胤礽做好參謀和助手。而胤礽占據著太子位置不走,其他皇子就沒法進步。二把手在事業成功後,自信心很容易膨脹,產生居功自傲的心理。而一把手對二把手成功前後的表現很敏感,極易產生猜忌和不滿,導致雙方產生隔閡。再加上雙方利益集團互不買帳或別有用心者的挑撥,更會加劇矛盾和衝突。

在權力的生物鏈中,胤礽註定是重要而又易受攻擊的一環。

胤礽被慾望沖昏頭腦,權勢惡性膨脹到了敢挑戰一把手權威的地步。在康熙出差期間,他擅自修改和否定老爸康熙的決議,儼然以第二個政治中心自居。

康熙三十三年(1694),朝廷召開辦公會議,討論奉先殿祭祀禮儀。禮部認為,太子的跪墊應該和皇帝的一樣放在殿門內。這不是和我一個級別了嗎?康熙表示反對。禮部尚書沙穆哈則認為,不同意?可以,將皇帝的原話記錄在諭旨里。沙穆哈有自己的算盤。這是你們父子的事,如果太子追究起來,我就拿記錄給他看。康熙非常憤怒,這傢伙是在討好太子,給自己找退路,那我現在就給你退路,你就回家種紅薯吧。當即將沙穆哈就地免職。

康熙將沙穆哈免職,意在旁敲側擊,表達自己對太子的不滿。可惜,胤礽對康熙意圖並沒有領會。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曾和胤礽專門談了一次話。康熙很真誠地說,我本打算把皇位交給你,然後找個水土好的地方,頤養天年。眼看著你一步步滑下深淵,難托重器,也就斷了這個念頭。

胤礽知道康熙有這個念頭後,肯定後悔得腸子都青了。而現在的胤礽,正沉浸在對權力的妄想中無法自拔,康熙是老爸,更是領導。老爸生氣了,發發火也就沒事了。領導如果很生氣,後果就很嚴重。

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率部分皇子和大臣巡視塞外。自順治入主中原以來,歷朝君王都保持了巡塞的慣例。這種巡視的政治意圖顯而易見,就是加強對蒙古的拉攏和威懾,鞏固邊防。每次巡塞必帶皇子隨從,為的是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鍛鍊體魄。

七歲的十八子胤祄,是漢族妃子中康熙最寵愛的密妃王氏所生。胤祄經不住長途顛簸,得了急性腮腺炎。康熙心疼幼子,將他抱在懷裡,不分晝夜親自照料。

不久胤祄病急轉直下,趨於惡化,眼看不能救治,康熙急火攻心,異常痛苦。此時,胤礽的表現讓康熙徹底失望。作為康熙的副手、帝國的儲君、胤祄的兄長,本來應該承擔起照顧弟弟的責任,替父皇分憂解難,沒料到胤礽表現得非常冷漠,談笑自若,顧盼自雄,毫無半點憐愛之心。

二十九年(1690),康熙在親征噶爾丹途中,染上重疾。康熙非常想念兒子,他讓胤礽和三子胤祉前來侍駕,寬慰聖心。令康熙意想不到的是,見到面黃肌瘦的父皇后,胤礽不但沒有憂戚之意,而且連安慰的話也不說一句。康熙認為胤礽「絕無忠愛君父之心」,眼不見心不煩,一氣之下,將他趕了回去。

對病入膏肓的弟弟不聞不問,讓康熙很不高興,他責備胤礽說,你是親哥哥,怎麼沒有一點友愛之心?如果胤礽立即檢討,或者默不作聲,都不至於讓兩人的關係不可收拾。面對父皇的批評,胤礽居然「忿然發怒」。

可能是因為恃寵生「驕」耍大牌脾氣,或者是因為有所依仗膽子壯,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胤礽的不理智表明,他已不把康熙放在眼裡。儘管康熙沒有當場發作,但絕望的心情肯定溢於言表。

等待了三十多年的皇長子胤禔到康熙那裡,面色凝重地彙報工作。歷史沒有記載他具體說的是什麼,但卻記下了最核心的四個字。就是這四個字,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也改變了歷史的軌道。

帳殿夜警。

康熙三十六年(1697)九月,曾發生過廚師悖亂案。康熙巡視塞外期間,隨駕的御膳房、茶房的三個僕役,竟然上演了一出無間道,將皇帝的衣食住行,隨時密報太子。案件查實後,康熙將涉案人員誅殺。

四十二年(1703)五月,索額圖陰謀作亂,「朕若不先發,爾必先之」,康熙先下手為強,下令將其拘禁致死。這兩件事都屬於陰謀犯上,雖牽涉太子,但康熙認為主犯是索額圖,與太子關聯不是太大,也就沒有追究。

此次胤禔密報的帳殿夜警,直接擊中了康熙最敏感的部位,引起了他對胤礽的警覺和懷疑。帳殿夜警是什麼意思呢?九月初四,康熙親口對這四個字做出了解釋:「(胤礽)每夜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從前索額圖助伊僭謀大事,朕悉知其情,將索額圖拘禁致死。今胤礽欲為索額圖復仇,結成黨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似此之人,豈可付以祖宗宏業。」一言以蔽之,就是偷窺康熙行蹤,意欲實施謀害。

胤礽急於取而代之的心思肯定有,但謀害康熙的可能性並不大。即使想謀害康熙,出巡期間,負責警衛工作的是胤禔和胤祥,胤礽的勢力有限,根本不可能成功。可能性的解釋是,胤礽被康熙痛斥後,為自己的冒失擔驚受怕,於當晚和第二天晚上,窺探過父皇是否會採取對自己不利的行動。

九月初四,胤祄病亡。在喪子之痛打擊下,聲稱忍了胤礽二十年的康熙,來不及回到京城,就宣布了專權、腐敗、不孝、謀逆等罪狀,將做了三十三年太子的胤礽廢黜。

自此事件後,十三阿哥胤祥被幽禁,並從此淡出政壇達十四年之久。沒有人能給出合理的解釋,只是歷史有點讓人意外。十四年後,資歷、爵位和功業居於末流的胤祥突然浮出水面,擔任議政王大臣,在眾兄弟遭迫殺禁斥的情況下,成為唯一一個受雍正終生重用和寵信的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Q_Cg20BMH2_cNUgGP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