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疫情形勢得到有效控制,多地疫情防控呈現常態化,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逐漸恢復到常規狀態。不過,近期廣東省出現本土確診病例,為疫情防控再敲警鐘。
廣東再現本土新冠肺炎病例 確診患者為盒馬鮮生員工
廣東省和深圳市衛健委8月15日相繼通報,14日,一名此前在深圳工作的女性在老家汕尾陸豐市確診為新冠肺炎。據通報,該女子為深圳羅湖區水貝盒馬鮮生超市員工。
圖片來源:廣東省衛健委
經排查,汕尾市3人(均為患者家屬)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結合其臨床表現判定為無症狀感染者。深圳2人(男性、女性各1人)核酸檢測陽性,均在羅湖區水貝盒馬鮮生超市工作。截至8月16日7時,本次疫情共發現1例確診病例、5例無症狀感染者。
在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1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麥教猛介紹,出現本土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後,廣東省農貿市場疫情防控工作專班迅速對省內36家盒馬鮮生門店、12家關聯倉庫和加工企業展開排查。截至8月16日上午8時,廣東省共採集樣本9989份,已出結果9713份,除此前深圳發現的兩例無症狀感染者,其餘均為陰性。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對於此次本地疫情到底是由人傳播,還是由於接觸污染的食品傳播,目前還不清楚。
此前至少10地 進口凍品檢出新冠病毒
據不完全統計,7月以來我國已有10次報告在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及表面樣本上檢出新冠病毒。
7月3日,福建廈門,3批厄瓜多進口的凍南美白蝦貨櫃內壁和外包裝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
7月3日,遼寧大連,3批厄瓜多進口的凍南美白蝦貨櫃內壁和外包裝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
7月14日,江西萍鄉,厄瓜多進口的凍南美白蝦貨櫃內壁和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
7月14日,重慶沙坪壩區,厄瓜多進口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
7月16日,雲南,3份凍南美白蝦包裝箱外表面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
7月23日,遼寧大連,凱洋海鮮冷庫食品、加工車間、宿舍、食堂等食品和環境的多份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
8月11日,山東煙台,3家企業進口同一外籍貨船的冷凍海鮮產品外包裝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
8月12日,安徽蕪湖,1家餐飲店進口的厄瓜多凍蝦外包裝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
8月12日,深圳龍崗,1份巴西進口的凍雞翅表面樣品檢測出新冠病毒。
8月13日,陝西西安,方欣海鮮市場1份厄瓜多進口的凍白蝦外包裝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
新增確診病例與進口食品相關?
據不完全統計,7月以來,全國有至少十省市在進口冷凍食品上檢測出新冠病毒,均與進口冷凍生鮮相關。且產品來源大多為南美洲。
資料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基於此情況,不少人擔心進口冷凍食品的安全性,甚至有網友提出,凡是進口的冷凍食品都不吃了。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認為,這或與當地疫情嚴重、冷凍海鮮等食品加工過程較容易污染有關。「冷凍海鮮產品通常儲存在低溫的環境。環境溫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時間越長,所以容易在冷凍海鮮產品中或者其包裝上發現新冠病毒。」
針對檢出病毒陽性的樣本均為冷凍海鮮產品的外包裝,梁宗安表示:「通過各地對於大量樣本的檢測發現,病毒並未在冷凍海鮮食品『體內』檢出,就說明食品本身被病毒污染的幾率非常小,也就說明病毒通過食品傳播的幾率比較小。」
此前,針對深圳凍雞翅檢測出新冠病毒事件,世界衛生組織(WHO)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指出,中國衛生部門是通過對數千種冷凍食品的抽檢,才從「極少數」樣本上檢測出了新冠病毒。
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食物進行傳播,也沒有發生人因食用某種食品從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因此不必過度恐慌。即便病毒能夠存在於食物中,也可通過烹飪的方式殺滅。
選購冷凍產品需要注意:
當前,國外疫情形勢仍然嚴峻,在選購和處理進口冷凍食品方面,專家提醒消費者要做好自我安全防護。
江南大學教授、博導,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研究所所長姚衛蓉提醒,在選購冷凍食品時,要戴好一次性手套,儘量避免用手直接觸碰;到家後,可以先放入具有殺菌功能的家電內進行殺菌,或者將冷凍食品用75%酒精消毒晾乾後,獨立封閉包裝,再放入冰箱冷藏;在接觸和處理完進口冷凍食品後,立即洗手消毒。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次,在處理食物時,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李寧建議,牢記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五個要點:
第一,食物在加工之前一定要認真清洗,清洗過程中要防止水花飛濺;
第二,食物一定要燒熟煮透,一般烹調溫度即可殺滅新冠病毒;
第三,生的和熟的食品要分開;
第四,在烹調加工結束以後,對台面、容器、廚具等進行清洗和消毒;
第五,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處理食物過程避免用不幹凈的手觸摸口眼鼻。
綜合整理自廣東省衛健委、深圳市衛健委、北京日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羊城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