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女科學家劉明偵

2020-04-04     說歷史的女人

(說歷史的女人——第1213期)

如今是一個明星崇拜的時代,網紅遍地的時代。稍微有點顏值的紅男綠女都想在七彩絢爛的舞台上一顯身手,或者在抖音、快手、嗶哩嗶哩上火一把,圈粉百萬,名利雙收。

但也偏偏有人「逆時代潮流而動」:她明明有賽過明星的容顏,完全可以靠臉蛋吃飯,但她偏偏靠自己的智慧打拚,堪稱中國如今最美麗的女科學家,她22歲獲英國劍橋大學碩士學位,25歲又牛津大學博士畢業,學術成就輝煌,而且其科研領域並非很抽象的理性研究,而是有相當實用性,可以直接惠及百姓的,可她卻少有人知!那麼她究竟是何方神女?本期解讀。

(一)從巴山蜀水到英格蘭的美麗少女

在一般人看來,90後成了「垮掉的一代」。生在農村的不會幹農活,生在城市的不想進工廠;他們都在啃老,工作難找,對象難找,結婚難,住房難,就業難,他們身上,除了青春,幾乎什麼也沒有。然而,這位美麗的少女卻為90後正了名:90後並沒有垮掉,並不頹廢,依然是好樣的!

她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劉明偵,1990年5月17日,出生於美麗的山城重慶。一如她美麗的名字,和她美麗的家鄉,自小在巴山蜀水中成長的劉明偵有著清新脫俗的容顏,她明亮如水的眼睛,娉婷裊娜的身姿,是絕對明星般的存在。但她不做明星,聰慧絕倫的她自小就有遠大的理想。在上高中時,她對英語產生了極大興趣,那時候她就在自己的一本書的扉頁上寫下這樣一句自勉的話:「努力奮鬥上劍橋!」

那時有這樣「野心」的學生可不多,但性格好強的她卻說:「路是自己的,走哪條,怎麼走,都有理由,但走在這條路上,就得有理想有追求。」

於是她努力讀書,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劉明偵18歲時有了出國留學的機會,不過她考上的並非劍橋大學,而是英國著名的布里斯託大學。這位天才少女終於走出巴山蜀水,來到了夢想的英格蘭。

(二)從劍橋到牛津的天才學霸

布里斯託大學當然也匯聚了各國的不少精英學子,但劉明偵毫不退縮,繼續苦讀,繼續爭強好勝,繼續了她學霸的一貫作風,大一就拿到了Top5獎學金;此後更是年年都是全系成績第一,為中國人爭了光。

2011年7月,她再次以全系第一的優秀成績畢業,並獲得一等學位,和「優秀畢業生」稱號。但她仍然沒有忘記她的劍橋,於當年的10月到劍橋大學攻讀工業系統製造及管理工程專業的碩士,並於次年7月拿到劍橋的碩士學位;然後,2012年09月,她到英國牛津大學光電光伏研發中心,攻讀博士。她僅用了2年半時間就獲得了牛津大學的博士學位,可謂一位奇才,因為一般的學生從碩士到博士一般得用3年半到四年時間。

在這期間,劉明偵還獲得了一項殊榮。2013年9月,年僅23歲的劉明偵在《自然》(Nature)正刊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一篇論文。此論文是她就讀牛津大學物理學博士期間的研究課題——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備工藝的研究。這篇論文為她帶來了極大的榮譽。

英國的《自然》雜誌是一份在學術界享有盛譽的國際綜合性科學周刊,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它1869年創刊,始終如一地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裡有最重要突破性的文獻。它有一個重要特徵是,要求刊登的科研成果必須新穎有創建性。在世界上眾多的科學期刊中,《自然》雜誌被引用的次數名列全球第一。

劉明偵在《自然》上發表的這篇論文,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科學研究帶來了全新的認識,並由此開啟了鈣鈦礦電池從敏化機制向異質結機制的新階段。僅三年時間,Google學術引用量已超過2700次,成為該領域內他引次數最高的三篇論文之一。劉明偵也因此成為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的最年輕的中國女學者。後來,在中國第三屆新型太陽能電池學術研討會上,劉明偵的這篇論文被定義為八篇經典論文之一。

她的成功儘管是天才的發揮,但也是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在劍橋大學修碩士時,她的研究課題是「以鈣鈦礦為核心的太陽電池製備工藝」。鈣鈦礦是於2012年底被發現的新型材料,價格低廉,製造工藝簡單。一般新材料的研究期只有3至5年。「為了搶時間,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做實驗,鑽在實驗室里十幾個小時。」後來,劉明偵如此說,為了能儘快完成,她簡直達到了不分晝夜的地步。

那時她從研究材料到發表論文,僅用了半年多(一般情況下都得用3年時間),終於使她搶在了該領域的世界最前端。

(三)從英國到中國的愛國學者

25歲的劉明偵拿到牛津的博士學位後,在英國幾乎成了明星般的人物,英國有條件非常優厚的職位在等著她。人生苦短,科學無限,大家勸她留在條件更好的英國發揮她的聰明才智。可她卻放棄了,毅然選擇回國。她回到了四川成都,來到了電子科技大學。

錢學森說過: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劉明偵繼承了這個優秀的傳統。

她說:「作為重慶人,我一直有著濃厚的川渝家鄉情結,這也是我當初願意放棄在英國的職位回到祖國,來到電子科技大學的初衷。」

2015年10月10日,劉明偵正式成為電子科技大學百人計劃入選者,簽訂協議到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工作。

劉明偵是一個有民族使命感的人,一個有擔當的人,她說:「我們青年這一代,當我們享受了足夠多的家庭資源、社會資源和國家資源的時候,我們不僅是單單的個體了。我們應該為這個社會和國家多做一些事情,我們對這個社會和國家是有使命的,也是有責任的。

說到做到。在電子科大微固學院,劉明偵高效組建了自己的團隊,並且依託於「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國家重點學科及「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台,努力推動新型太陽能電池及相應新材料在其他光學器件的應用,促進產業化生產,並且積極地突破了國內當前傳統太陽能的產業困境。

2016年3月,劉明偵憑藉自己所取得的成果,入選了第十二批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

通過半年時間準備籌謀,劉明偵又於2016年7月牽頭成立了「應用化學研究中心」。這一中心成為連接電子科技大學化學相關的優勢團隊與學科的紐帶,使化學與材料、能源、電子等熱點方向強強聯合,幫助電子科技大學化學學科成功進入ESI前1%。

ESI是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的簡稱,它是由世界著名的學術信息出版機構美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於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學研究績效、跟蹤科學發展趨勢的基本分析評價工具。 ESI已成為當今世界範圍內普遍用以評價高校、學術機構、國家和地區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之一。

2018年1月,28歲的劉明偵擔任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副院長,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大學女副院長。

在科學研究中,劉明偵教授始終保持著同英國眾多知名高校及企業的密切合作,在自己的領域高歌猛進。

2019年1月,劉明偵被評為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聞人物。

2020年1月,據電子科技大學新聞網消息稱,劉明偵教授領導的材料與能源學院團隊,在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著名期刊《Nano Energy》、《Solar RRL》上連續發表多篇關於進一步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的研究等論文,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

在科研領域取得了傑出的成就的劉明偵教授還是一位愛心人士。她還在英國的時候,2012年12月,劉明偵成為了英國埃塞克斯婦女兒童救援中心的志願工作者。當時,英國政府正欲削減該中心的開支,聽到消息,她馬上就急了:「需要幫助的人太多了,你們不能這樣做。」

為了說服英國政府,她對救援中心的財政使用進行了分析,匯總了一份報告。這本來是英國的事情,別人都嘲笑她多管閒事,可她堅持自己的意見。她把這份報告交上去後,英國政府還是接受了,不僅沒有縮減對婦女兒童救援中心的開支,還為此中心多申請到數十萬英鎊的資金。周圍的英國人也為她的愛心行動深深感動。

(四)一個90後的美麗宣言

劉明偵如今還不足30歲,她取得的成就令許多人羨慕。但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她經常以自己的經歷激勵她的學生。

2016年,在電子科技大學的畢業晚會上,劉明偵同畢業生分享了這樣四個詞:理想,堅持,責任,健康。

她說:「每一個人的理想都值得被尊重,天道酬勤,世間沒有懶惰的天才。任何一件事,只要我們認清它是正確的,不管多難多坎坷,都應該去堅持。在這個社會上,壞人的可憎言行,是因為好人的可怕沉默。這個社會需要我們的聲音,這是我們人人必進的責任。而所有的一切只有健康地活著,才能談得上追求。」

2017年,在電子科大新生開學典禮上,她又作為教師代表致辭,這一次,她代表一個90後,發出了自己的青春宣言:

「在座的同學們大都應該是98、99年出生的,我是90年的,和大家一樣,都是90後的一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都被貼上「叛逆自私」「混吃等死」的標籤,被稱為「垮掉的一代」。但是身處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會用我們對這個時代的擔當,用我們對夢想的堅持,用我們對未來的選擇,讓歷史這樣記住我們90後,那曾經被認為垮掉的一代,最終將成為中流砥柱!

​其實,劉明偵的研究領域,在科學界也不是什麼多高深的領域,不是像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研究的那麼尖端或者抽象。說的直白一點,她只是在太陽能電池等領域進行著不懈的努力;而太陽能做為一種新的清潔的潛力巨大的能源必將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重視。其實太陽能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所以她研究的是直接惠及老百姓的事業。但因為劉明偵平常非常低調,使她並不廣為人知。在這個明星吃香、網紅遍地的時代,請大家關注這位美女科學家,為她喝彩!也為她代表的90後加油!

(文/說歷史的女人·花無去)

參考資料:中國婦女報,中國青年網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G4YUXEBnkjnB-0z7Yv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