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裁員7000人:最脆弱的穩定,就是過得太安逸

2020-01-03     單仁行

今天是單仁行陪伴你的第1372

最近幾天,華為掏了10億元賠償金裁員7000人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平台瘋傳。

而關於裁員,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的看法是: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要想長遠的發展下去,企業的員工不能太過安逸,這樣公司的氛圍會非常懶散,從而失去危機意識,在發展這麼快速的時代,沒有狼性般的競爭,容易被社會淘汰。」

只能說在這一點上,任正非的看法是非常正確的。

想想看,如果讓這7000人繼續混下去,華為現在不用賠償10個億,以後會因為他們的」安逸「,損失更多的10個億,甚至100個億。

可惜的是,像華為這樣未雨綢繆,具備憂患意識的企業真的太少了。

相反的是,生於憂患卻死於安樂的企業,太多太多了。

在今年,我們會發現,那些我們曾經熟悉的老面孔,有些已經成為歷史,有些還在泥潭掙扎。

比如燕京啤酒、金嗓子、貴人鳥、匯源果汁等等。

曾幾何時,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C位,如今卻面臨著各種危局,他們為什麼會走到這個地步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那些讓你成功的事情,最後可能害了你。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再簡單點說,可以用兩個字總結,習慣。

正如埃米尼亞·伊貝拉在《能力陷阱》這本書中所說:

我們很樂於去做那些我們擅長的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

匯源就算做果汁也能賺錢,為什麼不做呢?金嗓子繼續做喉糖當然能賺錢,為什麼不做呢?

結果,這兩家一直在做自己最擅長事情的企業,出問題了。

這種情況我們之前在講富士膠捲的時候,就有講過,它有個專用名詞,叫做路徑依賴。

它指的是,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

還會讓我們誤以為,我們擅長的事就是最有價值而且最重要的事。

所以《能力陷阱》這本書就有個觀點,說的是,當你沉迷在自己的優勢里,不願接受新模式、新技術,不願放棄暫時的榮耀和利益,不願探索新領域時,也就是你快要出局之時。

那些讓你功成名就的事,繼續堅持有時不是塊甜甜的蜜糖,反而可能是致命的砒霜。

我個人很喜歡的一本書《反脆弱》,有講過這樣一個現象:

那些表面上看似穩固的體系,其實是非常脆弱的。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這種現象,放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放在每家企業身上,又何嘗不是呢?

不少企業過去活得很瀟洒,總覺得生意很好做,也沒碰到什麼危機,經濟行情好的時候,各種搞多元化擴張,花錢肆無忌憚。

結果一到退潮的時候,裸游的比淹死的還多。

所以,很多今天看似強大的東西,其實真的很脆弱,只是那個時候未到。

因為世界上壓根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永遠好下去。

特別是對於企業來說,危機感跟混亂狀態,是永遠甩不掉的,哪怕斷臂求生流血轉型,也只能延緩。

因此,對於企業的領導人來說,如果我們沒有具備反脆弱的思維,生意只會越來越難做,機會也會更少。

因為機會,只會留給更專業、更有準備的人。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那麼,什麼是反脆弱呢?

塔勒布教授發現,有些事情能從衝擊中受益。

當暴露在波動性、隨機性、混亂和壓力、風險和不確定性下時,它們反而能茁壯成長。

因為沒有合適的詞語來形容脆弱的對立面,所以叫它「反脆弱」。

他認為,幾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分為三類:脆弱類、強韌類和反脆弱類。

我們可以用神話來類比事物的三種特徵。

脆弱性:用一根馬鬃吊著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看似一切平靜, 但難以抵抗任何風險,劍隨時都有可能掉下來,殺死達摩克利斯;

強韌性:鳳凰,每一次烈火中重生都以同樣的姿態出現,堪稱打不死的小強;

反脆弱性:九頭蛇,每砍掉一個頭,會新長出兩個頭,比原來更加強大。

簡單來說,反脆弱就是能夠在突如其來的變化衝擊下獲益的能力。

反脆弱可以幫助我們應對未知的事情,解決我們不了解的問題。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一個企業的脆弱從根源上來說,就是領導者並不具備反脆弱思維。

領導的危機意識不足,就只能做人人都會的順水推舟型生意,一旦有天遇到不期而至的風暴,他壓根不知道怎麼辦。

那麼,企業家該怎樣培養自己的反脆弱思維呢?舉個例子。

全世界最大的媒體公司Netflix(奈飛),起初是做DVD郵寄業務,一直以來發展得很好。

光是租售DVD的用戶數據,就已經有數十億條。

但到了21世紀,隨著美國的家庭寬頻的普及,奈飛立馬意識到,流媒體是未來的趨勢,開始轉型做流媒體點播的生意。

在不改變用戶習慣的前提下,吸納了更多的用戶。

而到了2010年,奈飛已經擁有幾千萬用戶,發展到了飽和期,奈飛需要有創新的模式來增加新的盈利點。

於是乎,奈飛通過自身龐大的資料庫,發現美國的用戶最喜歡演員凱文·史派西,同時最喜歡導演大衛·芬奇。

再後來,就有了奈飛的第一部自製劇《紙牌屋》。

從DVD到流媒體到自製劇,面對變化莫測的未來,奈飛總能以長期思維犧牲利潤獲取增長,這種成長性思維,就是反脆弱思維。

我們再說回華為裁員這件事上,這件事又讓我想到《反脆弱》裡面的一個觀點:「系統的反脆弱性是通過犧牲個體為代價取得的」。

所以,當公司遇到危機,任何一個員工的利益都無足輕重,隨時可以被犧牲掉。

也就是說,就算是任正非,當有一天他開始追求安逸,他也會成為被裁的一員。

當今這個社會,每一秒都在變化。

我們能做的,就是提前培養反脆弱能力,迎接各種挑戰和機遇,邊做邊學,邊栽跟頭邊站起來。

就像尼采說的:「殺不死我的,終使我更強大」。

最後,我想給大家留道思考題:

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作為老闆的你,眼下有兩個選擇:

是要固守著著已經達到飽和的市場等待突破,還是重新尋找一個充滿著不確定性未來呢?

期待大家的留言

責任編輯丨范煒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FFDb28BMH2_cNUgf-T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