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三大指數收陽,大票重新占優,漲跌家數方面,1823家上漲,2285家下跌。
關注兩大信號
有分析認為,今日有兩大信號特別值得關注,一個是市場量能,再度放大至8200多億,但此輪反彈領漲的創業板「滯漲」;另一個是「牛市旗手」股爆發,股也普漲。
有市場人士認為,按照以往經驗看,一波反彈結構中,放量+領漲品種滯漲+大金融補漲,往往意味著尾聲信號。還需嚴控倉位,防止「節後殺」再度上演。
按照東方證券測算,一季報券商板塊幾乎面臨被公募「清倉」的境地,板塊呈現顯著的「深度低配」狀態,其中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東方證券、國聯證券、國金證券一季度基金減倉幅度均超過 50%。
所以券商今日突然啟動,到底是機構返場,還是遊資「誘多」陷阱,之後得觀察持續性。
「巔峰對決」有了結果
之前睿遠基金傅鵬博、高毅資產鄧曉峰兩位大佬圍繞的「巔峰對決」,目前終於有了結果。
南極電商一季報顯示,在新進重倉南極電商不到三個月後,鄧曉峰管理的高毅曉峰2號致信基金從前10大行列中消失了。
按照第10大股東持有839萬股推算,高毅曉峰2號短短三個月不到至少減持了2700多萬股。減持速度之快,顛覆了人們對於對於公募系出身鄧曉峰的一貫印象。
此前1月26由於南極電商宣布回購,所以按照規定要披露截至最新的前10大股東。
投資者發現,1月4日還持有3400多萬股的睿遠成長傅鵬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進重倉的高毅資產鄧曉峰的3500萬股。
由於買賣數量及其接近,操作方向也是一進一出,所以被視作兩位投資大佬圍繞南極電商的「巔峰對決」。
而從南極電商今年一季度的走勢看,累計跌幅高達-32.89%,進入4月股價繼續下挫,如果從去年7月的高點24.41元/股算起,累計跌幅已經接近7成,市值蒸發400多億元。
基本面拐點隱現
有分析認為,之前市場傳言的「造假」,資本大佬還可以博一下「錯殺」,但隨著基本面拐點隱現,這是大資金不能容忍的。
南極電商此前相繼公布年報和一季報顯示,2020年實現41.72億元,同比增長6.78%;11.88億元,同比減少1.5%。
2021年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8.1億,同比增長21%;實現歸母凈利潤1.3億,同比增長4.3%。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公司2015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下滑。同時,體現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指標——品牌授權及綜合服務業務的化率(即單位銷售額下,南極電商能獲取的收入),2017年以來首次低於4%,經營拐點隱現。
2020年南極電商在各電商渠道可統計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成交金額)達402.09億元,同比增長31.58%,同期公司主營的品牌授權及綜合服務業務收入合計為13.27億元。
由上述數據可以計算出,南極電商品牌授權及綜合服務業務的貨幣化率為3.30%,為2017年以來首次低於4%。
此外在嚴禁「二選一」等反壟斷監管之下,阿里的電商平台策略也在變化。分渠道來看,南極電商的GMV分布,占比最大的阿里平台的增速放緩,成為市場關注的另一焦點。
11萬散戶抄底被套
雖然兩位大佬對決有了最終結果,但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最終接盤被套的卻是散戶。今年1季度的南極電商有16萬戶股東,較去年4季度多了11萬,環比暴增了235%!
也就是說11萬股東,在今年一季度試圖「抄底」,結果反而遭遇了「深套」。當然機會也往往在絕境中產生,南極電商最終能否否極泰來,還是取決於業績,一切市場會給出答案!
後市展望
對於後市大盤走向,機構紛紛發表看法。
分析,二季度是黃金坑,現在要考慮的不是割什麼肉,而是要考慮到未來機會、性價比更好的地方在哪裡、哪些能夠靠業績來實現超額收益。總體來說,從一個中短期的角度來看,今年重要的底部4月底基本形成。還有一些風險,更多是一些結構性的風險。
新時代證券表示,2019年以來,新成立基金份額出現過多次快速下行,分別出現在2019年Q4、2020年Q2、2020年Q3和2021年3月至今。由於這一次基金重倉股調整幅度相對更大,降溫的速度也是歷次中最快的,已經超過疫情後股市基金髮行降溫的速度了。近期的基金髮行降溫將會持續一個季度左右,這是股市二季度的某個時候可能出現二次調整的內在原因。
表示,5月長假後,市場將進入一季報後的業績空窗期,機構重倉股在持續反彈後壓力增加,機構投研資源擴散推動「盤輕無基」個股持續重估,承接從機構重倉股中流出的資金。最後,不斷改善的基本面形成市場的支撐力,博弈加劇不改整體緩慢修復趨勢,投資者所等待的超預期變化因素出現前,平靜期的市場仍然波瀾不驚。
(文章來源: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