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當地時間10日報道,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伊朗西亞塞拜然省建立了「方艙」醫院,設有200個隔離床位,用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是伊朗政府根據中國紅十字會志願專家團隊的建議採取的防控措施之一。
時間倒流到40天前。2月1日,王辰院士從北京匆匆趕赴武漢,看到超負荷運轉的醫院,輾轉一夜,他首次提出建立「方艙醫院」,對患者要應收盡收。於是在其後的半個月時間,十幾家方艙醫院快速的投入使用。在當時混亂的局面下,王辰院士的這個建議現在看來真的是扭轉局勢最關鍵一步。
由於當時感染新冠病毒病人眾多,80%以上都是輕症患者,讓這些人居家隔離,在家庭這麼狹小的空間裡,其實是很難做到徹底的隔離,以至於出現很多家庭聚集感染現象。方艙醫院重點用於收治確診的輕症患者,這樣的患者,既能得到基本醫療的照顧,又能夠跟家庭和社會隔離開,切斷傳染源,這是解決大量患者在社會上造成傳染的重要舉措。
王辰院士指出,方艙醫院不是「至善之策」,但卻是「現實之策」。如今,伊朗學習中國的抗疫經驗,建立方艙醫院,也是為了更好的切斷傳染源,防止大量患者在社會上流動,造成更多的人感染。
其實,方艙醫院並不是新名詞,始於20世紀60年代,為了戰爭救護的需要,美國在越南戰場率先開展了醫用方艙的研究和應用。在我國,方艙醫院是解放軍野戰機動醫療系統的一種,由若干可以移動的模塊建成。這些模塊可以是房屋,也可以是帳篷之類的臨時處所。2008年汶川地震中,方艙醫院第一次使用。2010年的玉樹地震後,第二代醫療方艙再次趕赴災區,執行醫療救援任務。去年的國慶70周年閱兵,方艙醫院還被列入搶修搶救方隊,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方艙醫院雖然不同於正規醫院,但其醫療功能單元、病房單元、技術保障單元等一個不少,可以開展緊急救治、外科處置、臨床檢驗等多項任務,最主要是起到了完全隔絕病毒向外傳播的效果。在這次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中,十幾家方艙醫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中國的抗疫速度和能力也讓世衛組織刮目相看。
伊朗建立方艙醫院,就是為了讓中國指導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四早策略能夠落到實處,這對當下的伊朗的疫情防控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