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娟」犯罪心理學

動物獵食,是生存本能,它們沒有羞恥感

——這是防止將暴力或復仇想像付諸實施的品質。

施暴者明知受害人會遭受極端痛苦與恐懼,卻依然做出犯罪行為

——讓我們看到人性中的邪惡

犯罪從來離我們都不遠

2017年 章瑩穎在美遇害

▌「如果你的靈魂中還殘留有任何人性,請幫助結束我們的煎熬,請讓我們帶瑩穎回家。——章榮高(章瑩穎父親)

當地時間周四7月18日,章瑩穎綁架致死案終於迎來了最終的判決,不是死刑。因陪審團12個人最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被告克里斯滕森被判處無期徒刑,終生不得保釋。

據伊利諾州WTTW網站報道,當聽到陪審團告知法官無法就死刑達成一致時,克里斯滕森當場低頭露出了笑容。

After the jury’s announcement was read Thursday afternoon, Christensen bowed his head and smiled.

張扣扣被執行死刑,一審辯護詞道出人性的《罪與罰》!

▌那些發生於童年時期的疾病是最嚴重、也是最難治癒的。——(奧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這是一個血親復仇的故事

時間必須回到1996年。這一年,張扣扣年僅13歲。汪秀萍,張扣扣的母親,被王正軍用木棒打死。母親被打後,倒在了張扣扣的懷裡。張扣扣眼睜睜的看著母親在自己的懷裡斷氣、死去。

在會見張扣扣的時候,張扣扣告訴我,有三個場景深深印刻在他的腦海,令他終身難忘、時常浮現:一是王正軍打他媽媽的那一棒;二是媽媽在他懷裡斷氣的時候,鼻子、口裡都是血,鮮血在喉嚨裡面「咕咕咕咕」地作響;三是媽媽的屍體在馬路上被公開解剖,現場幾百人圍觀。張扣扣親眼看到媽媽的頭皮被人割開,頭骨被人鋸開。

這樣慘絕人寰的血腥場面,對於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兒童來說,簡直是毀滅性的,也是常人無法想像的。童年時期經受過這樣巨大創傷的人,長大後是幾乎不可能成為一個健全的正常人的。

杭州9歲失聯女童被證實遇害

▌2019年7月13日下午15點左右,失蹤了9天的杭州9歲失聯女童遺體在象山松蘭山景區海里被找到。

此案件自發生以來,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每天都在關注著,希望可以找到小女孩兒。隨著時間的推移,希望越來越渺茫,但一天沒找到,我們的心裡仍然存了一份僥倖,希望女孩兒沒事,可以平安歸來。可惜,現實是殘酷的,女孩兒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惡魔之手。

這是一門理解人性的課程

▌惡只能是極端的,它可以像真菌一樣散布在地球表面,把整個世界變成一片荒蕪。惡泯滅了思維。這就是惡的平庸性。——《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關於平庸的惡的報告》

犯罪心理一直備受關注與好奇。

犯罪行為的溯源,大多是現實層面或者意識層面的,比如生物遺傳、社會環境、學習和情境、認知和思維等等。

犯罪者頭腦中的潛意識動機,這塊大陸我們還缺乏探索。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暴露了人性最大的惡

故事從殺人兇手李曉明被判死刑說起。

惡人李曉明在電影院拿槍隨機殺人,造成9死21傷。

這是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件。犯人和被害者無仇無怨,在現場見誰殺誰,目的是報復社會、完成個人「夢想」。

案件震驚社會,人人都要求死刑。

而死刑辯護律師王赦(吳慷仁飾)卻申請二審,不同意死刑,堅決要找出造成殺人的原因,不再讓社會出現第二個李曉明。

王赦認為,既沒有查出真相,犯人又完全沒有反省之心,急著判死刑對被害者家屬和社會又有什麼意義?

殺人兇手死不足惜,但我們更需要思考的是,除了死刑,社會是不是能再加點什麼?受害者會不會變成加害者?

王赦的角色原型是死刑辯護律師黃致豪。震驚台灣的小燈泡斬首案和北捷無條件殺人案的死刑辯護律師就是他。

黃致豪在TED演講中一直強調:社會如何補救、建制來防範可能發生的命案才是關鍵。

這是一門探尋人類邪惡起源的課程

每個人都感受過,一小部分的孤獨和痛苦。

如果你的一生,都被孤獨和痛苦占據,人就會容易走向犯罪。

從孩子走向犯罪,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我們常說,小孩子不懂事。這句話,很容易讓我們忽視兒童在成長階段,表現出的攻擊和侵略行為。

如今,青少年犯罪的比率逐年上升。犯罪出現低齡化和暴力化,更多的未成年人參與搶劫、殺人、放火、傷害等暴力犯罪

通過這個課程,我們想嘗試回到一個人的成長軌跡。

當我們嘗試理解罪惡是怎樣萌生的,也就能夠擁有評估現有的養育方式的視角,從而嘗試預防和矯正青少年犯罪。

這門課中,會探討大量的臨床案例

我們不是為了獵奇,去剖析「惡魔」實錄。而是回歸到人性中探討罪惡的起源。

  • 為什麼有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 在他們的人生,和普通人有什麼不同?

  • 是怎樣的生存環境,讓他們成為了「職業罪犯」?

理解一種極端形式的錯誤人生,能讓你更深刻地理解人性。

課程包含豐富的臨床案例,包括與犯罪分子和犯罪受害者的臨床工作;包括青少年犯罪、成年刑事犯罪,以及兒童、青少年和成年反社會行為案例。

  • 結合臨床案例,了解罪犯的潛意識

  • 從兒童的心理發展,探尋人類發展的潛在犯罪風險

  • 從精神分析視角,分析與犯罪相關的重要議題

【講師介紹】

孫麗娟

浙江杭州大學心理繫心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原上海市人力資源與

社會保障局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考評員,

原上海市委宣傳部與

社科聯《東方講壇》特聘講師,

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曾赴美國馬里蘭大學社會學院培訓。

資深青少年心理專家,

從事心理學教學工作二十多年。

作為中央電視台一套《今日說法》欄目特約嘉賓進行案例點評;參加上海市電視台藝術人文頻道《心靈捕手》欄目、紀實頻道《眼界》欄目的諮詢個案與心理點評工作;接受《解放日報》個案心理專訪;參編多部部級教材的編寫工作;擔任《健康從「心」開始》一書副主編。

【課程內容】

授課講解、案例分享、個案分析

1

有關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論觀點

(一)精神分析理論的犯罪原因論

(二)行為主義與學習理論的犯罪原因觀

(三)認知與道德發展理論的犯罪原因觀

(四)多元犯罪原因論

2

犯罪心理機制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理論

(二)犯罪心理構成的新理論

(三)犯罪心理形成過程:

(四)類型:1.漸變性 2.突變性 3.機遇性

3

犯罪人格

(一)犯罪人格的特徵

(二)八類犯罪思考形態

(三)人格障礙與犯罪

4

犯罪的心理預防

(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科學的心理評估

(三)專業的心理疏導、諮詢與治療

(四)完善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課程時間】

2019915日,9月28(共兩天)

【課程地址】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原華師大心理諮詢工作室)

中山北路3667號華東師範大學體育館一樓113室

【報名熱線

021-622339956223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