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魚sir家長圈的家長做了一份雞娃帳單,算了算他們2019年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錢的事情,緊接著魚sir又做了一份2019年雞娃帳單徵集,收到了來自很多家長的答案,我用詞雲軟體做了這次的徵集結果,字越大,說明被提到的次數越多,看看家長們都在上哪些課。
另外,這次的雞娃帳單,魚sir總結了大致的出了幾個關鍵詞,你的2019年是這樣的嗎?(文末附人民日報家長層級自測表,你屬於哪個級別呢?)
先來說說第一個關鍵詞:貴!在徵集的帳單中,無一例外都在驗證「養個孩子就像養了個碎鈔機」這條真理。先來看看來自圈裡家長們的反饋:
@上海5歲的Amy家長
線下英語5萬,其中倒閉一家,線上英語1萬;線下思維課1.7萬,線上思維課7千;線下語文課1.7萬,線上大語文課7千;樂高6000,畫畫7000,跳舞7000;線下鋼琴2萬,線上陪練8千;游泳1萬,籃球8千,Haba課1萬3;主持表演1萬5,線上口才課1萬!(這?倒閉了可還行?錢要回來了嗎?)
@徐州的家長
樂高1.3萬,學而思數學英語1.6萬,vipx1.4萬,楊梅紅1萬,立思辰1萬 ,貝達1.3萬,編程等各項零星支出1萬,以上乘2,因為倆娃!(兩台碎鈔機啊!)
@石家莊的杉杉家長
武術4000,美術3500,線下英語10000,口才4000,圍棋4000,幼小銜接24000。
@北京的Danny家長
冰球5萬,大提琴1萬5,線上英語 1萬。
@上海的小魚家長
托班6w,比請保姆強,也解放了老人,是最值得的開銷
@北京的Fiona家長
半年國際幼兒園60000
@保定的Kevin和Lee家長
暑假去美國旅遊了,8萬左右
@濟南可樂家長
高爾夫10000
看到家長們的這些帳單,也不由得讓我想到了《西虹市首富》電影結尾時,男女主角開始計算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多少錢,從買奶粉買尿布,上幼兒園上培訓班再到買車買房娶媳婦,從上午算到晚上,單子長到可以繞辦公室幾圈.......
講真,只有養了娃才知道,作為家長,永遠都在赤貧中大鵬展翅。(當然有錢家長可以忽略這句話)
從懷孕那一刻起,奶粉選的要進口,衣服要純棉的,尿不濕要高端大氣的,小推車要帶潮感的,兒童玩具要多功能的;
到了可以上學的年紀,英語班、編程班、數學班、鋼琴班、游泳班,書法班、畫畫班,甭管什麼班,盤它!
給娃報班的宗旨,一定要拿出有棗沒棗打上三竿子試試的態度,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練出了一個最強王者呢?
家長可以實現不了車厘子自由,但一定要讓孩子實現課外補習班自由!
孩子上著開開心心地上著外教課,自己加班到10點沖這個季度的獎金;孩子慢慢悠悠地上著鋼琴課,自己把嬌蘭蘭蔻換成了悅詩風吟;
孩子的線上思維班剛剛給安排上,自己吃著算好了滿減6元幸運單的外賣。
畢竟,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富不能富了自己!要不怎麼都說現在的孩子白白胖胖,家長卻越來越喪!
這次從魚sir徵集過來的200多份2019年的雞娃帳單中,我大致盤算了一下孩子一年的花銷金額情況如下:
1-5萬占比10%
5~10萬占比15%
10~15萬占比35%
15~30萬占比35%
30萬以上占比5%
70%的家庭養一個孩子一年要花個10到30萬,也有極少數的家長一年要花30萬以上。從數據上來看,18.2%的家庭表示,他們花在孩子身上的錢占到了家庭收入的50%以上。
單筆支出中,一年花在孩子的日常吃穿用度最高的一筆不超過10萬,包含了上課交通費停車費飯錢、零食、玩具、買衣服鞋子每個月8000左右開銷,最低的一筆在5000元;帶娃出去旅遊中最高的一筆支出有15萬,當然也有全年沒有帶娃出去玩的;另外,花在娃身上的健康消費基本上都有1萬左右。
而其中,課外報班是今年最大一筆支出的家長占比95%,範圍在10萬到30萬的偏多,剩下5%的家長最大支出花在私立學校的學費上,但總歸2019年,圈裡家長最大的一筆錢都燒在了孩子的教育上!
在魚sir收到的帳單中,有家長買了課機構跑路的,有因為花在孩子身上的支出跟隊友鬧不愉快的,也有孩子上了課程沒有效果的。因此,這份雞娃帳單的第二個關鍵是:難!
來先看看來自家長們的分享:
@天津的Emily家長
報名羽毛球一年課8000元,規則是請假的課不給補,結果浪費了將近一半。
@北京的呱呱媽媽
跟隊友發生衝突因為隊友不同意孩子學數學,花在孩子身上的錢,他不知道具體數字。
@上海的小魚家長
閱讀課,覺得性價比不高,錄播課有課後作業1v1點評,單節30,和一些小班線上直播課相比(單節七八十)貴了些。
@武漢的家長
都是有去無回的,談啥花冤枉錢呢?(這位家長,你很看得開啊!)
除了上面這些提到的金錢損失,還有家長的雞娃精神損失費呢!
現在家長見面不是誰家的孩子6歲就過了PET;就是誰家的孩子參加了國際英文辯論賽;不是誰家的孩子拿了奧數獎、編程獎,就是誰家的孩子申請的美國名校夏校Offer已經到手了等等!
越是這樣,越讓家長覺得仿佛不為孩子多報幾個補習班就插不上嘴,不為孩子狠狠下點老本砸錢學習,別人都覺得你對孩子不上心。
別人家裡的孩子,一個比一個優秀,再看了看自己孩子,哎!太難了!
家長們的難有兩點,一是來源於不如別人家孩子所感到的壓迫,另一個是不知道怎麼讓娃變成他人嘴裡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孩子系列的例子就太多了,有些孩子4歲就能掌握2000詞彙;5歲在抖音全英語教學自然拼讀、思維導圖;
8歲就能在B站當編程老師並坐擁10萬粉絲,而自家娃呢,大課上不全小課全不上、回家看電視、表演沒時間、比賽沒興趣......
同樣的課程,別人家的孩子在課上跟外教老師嘰里呱啦聊得順暢自如,自家娃在課堂上跟老師只會哈哈哈;同樣的年紀,別人已經開始讀分級讀物了,自家孩子才讀了兩本簡單繪本,學了幾個ABC;
同樣的時間,別人家的孩子英語數學語文編程都能一起hold住,自家娃就上一節25分的課都坐不住......
「這孩子能退嗎」幾乎是來自老母親們內心齊刷刷的吶喊了。
除了來源於別人家孩子的優秀而感受到的「難」,另一點「難」則是老父親老母親們對於雞娃根本無從下手,單單是輔導作業,家長們都堪比渡劫了!
例子比比皆是,上海一位爸爸因為孩子不好好寫作業,一怒之下給了孩子一個碗,把孩子扔到上海火車站去討飯了(魚sir認為是這種做法不可取的)。
還有杭州一位爸爸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把自己的手反捆在背後,吳爸爸表示,「還不是實在沒辦法了!反覆講過的題,還是一遍一遍的錯,我心裡那個火啊,忍不住想打兒子!」
更別說那些爸爸氣到發瘋,媽媽氣到心肌梗塞,夫妻因為孩子的作業反目成仇,婆媳因為孩子的作業矛盾加深的例子了。
看看上面這些例子,雖然好笑,但也實數辛酸,雞娃二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談何容易啊!
這份雞娃帳單,總結出來的可不僅僅是銀行帳戶餘額越來越少,還總結出了家長們的一份辛酸啊!
無論如何,2019年的雞娃事業已經快要收尾了。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家長應該如何開啟2020的雞娃版圖。
在我看來,2020年性價比最高的教育:父母的陪伴和身教。
當然這一點,我覺得用人民日報《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文章提出家長有五個層次來理解更清楚一些:
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
第二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第三層次:家長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
第四層次:家長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層次:父母盡己所能支持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則支持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
家長也可以問問自己,這五個層次,你排在第幾個呢?
正如我經常調侃的說,欲先雞娃,必先自雞,雞娃好比打怪練級。新手家長只要幼升小沾邊都要網羅,覺得什麼都是好的,入門後大致知道怎麼打,卻沒有清晰路線,神級的雞娃家長,各種機構信息、面試套路、升學路線,甚至怎麼帶娃學習,都已經一清二楚。
其實,這不正是魚sir常常在文章後面的建議中提到的一句話嘛!育兒過程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必須進行項目式管理,孩子所有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但不是每個雞媽生來就是雞媽,也不是每個普媽永遠都是普媽,雞娃這條路上,你一定需要加入一個高質量家長圈,不要單打獨鬥,聯合起來,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所幸,你的背後還有我!在雞娃路上,魚sir是你堅實的後盾!
2020,祝我們雞娃順利!
今日互動:2019年,你的雞娃關鍵詞是什麼?(如窮?難?心塞?順利?)歡迎分享你的故事~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如果孩子在課外學習、寒假學習上有什麼問題,歡迎你頭條私信我聊一聊,讓我為你出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