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網黑的陳芊芊,老公婆婆卻寵她7年:女人「作」,有人「寵」

2019-06-16     少女戀物癖

探討「代際關係」的綜藝《我最愛的女人們》自開播以來,一直話題不減。

前有因「遮不好鏡頭」被老公張倫碩指責「她就是懶」的鐘麗緹;後有因獨自找酒店迷路,被婆婆埋怨「不接電話」的蔡少芬;而自爆有「離婚協議」為妻子王黎雯保底的楊爍更是被「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言論分分鐘打臉。


透過熒幕我們發現,印象中成熟、獨立、幹練的女性,在回歸到婚姻與家庭生活中,一樣是「力不從心、有苦難言」。

而另一邊,「又作又懶」的陳芊芊倒是被全家人寵成了公主。


早晨起床,興致勃勃地準備過把遊戲癮的袁成傑屁股都沒坐熱,就開始為老婆的「化妝事業」東奔西走。


一會兒被要求取粉色化妝包、一會被使喚找粉撲、一會兒又去準備45度的熱水,對話間隙,還要回應來自陳芊芊:「寶寶,你想我了嗎?」的撒嬌式盤問。


甚至就連婆婆對她也是十分尊重:陳芊芊撒嬌作妖,婆婆氣定神閒、懶得插話;看不過「抗拒運動」的兒媳婦,但也絕不會幹涉她的生活方式。


有人說:「女人不作,男人不愛;太懂事,不過是沒人寵。」

凌雜米鹽、人性百態,沒有哪一種處世方式可以成為評判的「標準」。但不可否認的是,好的感情,的確離不開女性在關係中的「引導作用」。

而一個有著成熟的感情觀,又懂得去享受依賴的女性,她的「作」知輕重、有態度,往往有著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作」不等於「有求必應」

一直以來,輿論對於「作」這個詞的解讀都比較負面。

尤其是在感情關係中,遇上一個「作男」或者是「作女」,意味著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被ta「作」成大型邏輯辯論場,有理說不清,反倒被倒打一耙,成了導致感情破裂的「罪人」。

前段時間,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分享自己的故事:

我曾經被一個很愛的男生痛罵了一頓。

他說你總說我打電話不專心,和朋友打牌,因為這鬧脾氣,但你有沒有想過,我和你打電話的時候,你也三心二意和你的同事聊著天,把我尬在一邊;

你要求每天早晚準時報備,微信半小時內必須回復,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和空間,和你解釋了不下八百遍,你從未理解過;

你總愛把追你男生的截圖發給我看,我感覺我就是其中的備胎,我知道你很優秀,追你的男生不少,但是你太作了balabalabala之類的話。

雖然分手是我提的,但現在特別後悔,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作』,也不懂得把握相處的尺度。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另一個知友身上,只不過這次是男友「作」走了她。

有一天我和朋友在外面吃肥腸面,人非常多,又吵又擠,我要付錢,端面,怕手機丟了就放在包里。這面吃了大概不到20分鐘,我沒顧得上看手機,結果就出事兒了。10多條未讀聊天記錄,都是這位前男友發來的。「你在幹嘛呢?」「喂!」「幹嘛不理我?」「你忙你也回一個吧,不回消息是怎麼回事兒啊」「靠!」 ……我趕緊回:「我剛剛在吃面沒看手機。」發出去,結果發現自己被拉黑了…


一談戀愛就失去自我,總是想通過無理取鬧的方式「博關注」其實是非常幼稚的巨嬰心態。

用「弱勢的我」來綁架伴侶、證明被愛、填補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內心,那對方一旦選擇不合作,也就意味著感情不會再有起死回生的餘地。


我們需要愛情,不是為了去給別人當「爸」、當「媽」,或者是為自己找個「兒子」、「閨女」,小心呵護、有求必應。

是希望能棋逢對手、勢均力敵,遇見一個真正願意且有能力一起探索世界、分享彼此的成年人。


「作」不等於「不獨立」

陳芊芊的做法也被很多網友貼上「不獨立」的標籤,有人認為,生活中芝麻綠豆大的事兒還要不停地使喚男友實在是「太作」。

但正如蔡少芬所言,在經營一段感情的過程中,女性講感性,男人談理性。

她們渴望在關係中成為被關愛、被寵溺、被保護的一方,這是人之常情。而「作」也並不能代表她不獨立。


前端時間,靚靚袁詠儀的「經濟獨立論」被贊上熱搜,她說「我就是非常獨立,獨立到很少用自己的錢。」

為什麼明明是非常不講理的話,但就是讓人恨不起來?

因為這種表達所傳遞出的,正是大部分女性都渴望的情感狀態——我期望能有人愛我,給我機會肆無忌憚地「作」。


記得在去年熱播的綜藝《幸福三重奏》中,「作天作地」的大S曾飽受網友詬病,尤其她那句「女人吃蝦一定要男人幫你剝」,毫無道理的發言一時間震驚四座。

但後來汪小菲的一段回應可謂是給無數人「上了一課」:

她老公願意給她剝蝦怎麼了,生了倆健康的寶貝,走了一趟鬼門關還不能讓老公剝蝦啦? 連讓老公剝個蝦皮都不敢奢望,那我勸你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的婚姻,如果還沒結婚的,最起碼找個尊重自己的老公吧。



在外人眼裡,說出「剝蝦論」的大S似乎一身的「公主病」,但在汪小菲那裡,這叫尊重。

從前的大S,和藍正龍在一起時,要永遠保持優雅女神范兒,她不能作;和周渝民在一起,她永遠要扮演那個知心大姐姐的角色,獨立成熟懂事,她也不能作。

只有在汪小菲面前,她才能袒露出柔軟的一面,變成一個嬌嗔滿面的「女孩」!


最關鍵的是,她「作」的不僅自得其樂,汪小菲也非常享受被依賴、被需要的感受。

記得汪小菲教大S騎自行車,結果卻「用力過猛」把妻子嚇哭,生悶氣的大S回到小屋後直接把門反鎖,而站在門外的汪小菲下意識地嘟囔了一句:「這孩子」。

為小事撒嬌、鬧脾氣的大S才是汪小菲渴望的妻子。

優秀自律、獨立強大?大S做得已經不能再好了。

或許在與世界產生連結的過程中,那些累人的要求永遠都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而不是對方。


「有分寸的作」是感情的保鮮劑

很喜歡陳芊芊對於「作」的定義:

我很愛我老公,我覺得好的夫妻關係應該是能達到平衡的狀態,就是每個人都去找這個平衡,比如你高一點,那我就低一點;你低一點,那我就再上來一點。 一定要讓老公有他的存在感,我覺得這樣愛情才會甜蜜。


與老公袁成傑相識十年,結婚七年,彼此間的互動還能像熱戀情侶一樣甜蜜,這種經營之道正是在於對「平衡」的拿捏。


很多人常習慣用「作」來否定女性在感情引導中的正面力量,但無論外人看來這兩個人的相處模式多麼奇葩,只要雙方能夠找到這段關係的平衡點,彼此都感到幸福,那就是沒問題的。

而且「有分寸的作」也是一種保持溝通、避免矛盾深化和升級的非常有效的途徑。

比如在先導片中,兩個人準備出門,袁成傑自顧自地在玩兒遊戲,而陳芊芊手忙腳亂地在化妝,很多女性在陷入這種境地時,肯定是憋一肚子火。

那此時撒嬌喊老公幫忙、遞一下東西、做一些不痛不癢的「後勤工作」就是一種溝通,是告訴對方「我的日常里有哪些流程」。

通過撒嬌的方式平和地表達需求,是讓自己舒服,也讓對方有「參與感」的完美方式。


在知乎熱門話題「有那些道理是你結婚後才明白的?」中,高贊回答說: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不是沒有道理。你覺得他對你不如從前,並不是因為他不愛你,而是有時候你不『作一下』,他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愛你。


袁成傑在節目中告白陳芊芊時,眼圈泛紅地說:「這十一年我很幸福,因為你很辛苦,而我做的還不夠。最遺憾的是,你兩次生孩子,我都沒有陪在你身邊。」

不喜歡陳芊芊的人覺得她矯情覺得她難搞,但誰又能明白,在小事上「作天作地」的她,背後為這個男人付出了多少?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有這樣一句扣人心弦的台詞:「請把愛情想成一種優美的狀態,它並不是一種手段,而是萬事萬物,有始有終,自生自滅。」

「作」從來都不是捕獲愛的手段,而是讓愛情「優美」起來的方式。

其實不用刻意去效仿任何一種模式、聽從任何一種道理,只要先去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真誠、善良、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起責任。

那和她談戀愛,應該是另一個人的福分啊!

互動話題

你今天「作」了嗎?

你的伴侶夠「作」嗎?

歡迎大家來分享你與ta「作天作地」的日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95b-2sBmyVoG_1ZiHn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