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溫暖的火塘文/趙自力

2020-01-07     終南文苑



老家在大山里,兒時一到冬天,家家戶戶都生起火塘,讓冬天變得溫暖起來。

  火塘一般選在窗戶下,光線好,煙容易出。挖個土坑,用青磚砌牆,火塘就完成了。一家人圍著火塘轉,吃飯、聊天做針線活都可以,火塘從早上一直燒到半夜都行。大人們烤火說話,小孩子坐不住就在火塘邊玩耍。

  火塘的「胃口」非常好,一天要燒許多柴。父親常常去山上砍野栗子樹,就是我們那裡常常燒炭賣的那種。野栗子樹質地堅硬,特別耐燒,火也特別大。父親常常把野栗子樹鋸成一段段的,然後劈開曬乾,碼在屋檐下,像一堵牆似的。路過的人都說父親勤快,把劈柴碼得像座小山。看著那些柴,你就會覺得整個冬天都不會冷了。火塘燒劈柴,也是有技巧的。如果一股腦兒堆在火塘上,不僅燒不旺,而且煙特別大,因為沒有充分燃燒起來。劈柴要架起了燒,才能燒得旺旺的。

  火塘燒起來後,就像在家裡燃起了熊熊的篝火,把整間屋子照得亮堂堂的,冰冷的牆也變得溫暖起來。一向勤儉的母親,一邊添些木柴,一邊在火塘邊支起鍋,燉菜或煮粥。我們小孩也不閒著,如果火塘邊不烤點什麼東西吃,實在對不住那一堆大火。掏幾個紅薯,埋在火塘滾熱的灰下面,不到半個小時,烤紅薯的香味就直往鼻孔里鑽。如果家裡正好打了糍粑,切成薄片放在火鉗上烤。糍粑不時地起著泡,滋滋地冒著熱氣,最後白白的糍粑漸漸變黃變焦,散發著誘人的香味。還有土豆、玉米什麼的,都可以拿到火塘邊上烤,老家的冬天,被我們烤得香氣四溢。

  家裡常有人來串門,圍坐在火塘邊,喝茶話桑麻,氣氛非常好。母親常常要炒一盤西瓜子,放在火塘邊的木凳上,大家紛紛稱讚母親炒瓜子的手藝好。母親總是說:「熟能生巧唄,都炒了幾十年了。」火塘成了冬天裡人們聚會聊天的好地方,因為我家的火塘總是燒得旺旺的,來串門的也格外多,原先碼得像堵牆的劈柴,也日漸矮了下去。

  後來條件好了,大家都住進了樓房,每年冬天,我還是會想起老家的火塘,那是冬天裡最溫暖的地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3RLgm8BMH2_cNUgXz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