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關於環境保護的話已經深深印刻在許多國人的心中,近年來,我國展開了一系列生態治理和保護的項目,使得我國在環境保護這一領域快速進步。不少人的感受也很明顯——藍天白雲更多了,河流湖泊更乾淨了,許多地方都變得更綠了。
而實際感受如此,通過數據分析就更是明確。近日一項來自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的分析項目中,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的數據繪製了中國2000-2018年間逐季節土地覆蓋和逐年土地利用圖。而從這一研究中,研究者得到了相當明顯的結論:中國的森林面積正明顯增加,此外,耕地也在減少。
根據繪製土地覆蓋和土地利用相關圖片,分析指出中國森林面積在不斷增加,這與近年來中國積極的植樹造林和森林保護工作是分不開的。比如河北塞罕壩林場,當地建設者們在經過50餘年的艱苦奮鬥後,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造出了奇蹟般的林海。2017年12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還向其頒發了地球衛士獎,聯合國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稱「他們築起了『綠色長城』」。
而塞罕壩還只是中國植樹造林計劃中的一個代表,事實上,與清華大學的研究相似的是,美國宇航局(NASA)此前的研究中也指出,與20年前相比,世界實際上是一個更加綠色的地方,而中國更是成為引領土地綠化增長的主力,全球範圍內至少有25%的綠化增長來自中國。而在這些增長中,植樹造林計劃的影響占到了綠化貢獻的42%,可以說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開展的一系列植樹造林和環境保護項目成效顯著。
雖然說也有的網友會擔心,耕地不斷減少,未來是不是沒人種地了?目前來看,雖然耕地的確是在減少,但還未到耕地紅線,這是一個經常進行耕種土地面積的最低值,現行中國耕地紅線是18億畝,目前中國距離耕地紅線還比較遠,因此其實也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