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能有什麼壞心眼兒呢?
時隔一年,《沸騰吧火鍋》第二季又要讓乾飯人留足口水了!
這一季的《沸騰吧火鍋》加大量到18集,拍攝了6個不同主題: 「非辣不可」「這才是鮮味」「乾了這碗神仙水」「美好食物終成眷屬」「最愛雜碎」和「這也算火鍋?」,探索了18種寶藏火鍋!
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吃過火鍋,但不是所有人都了解,在真正的火鍋控眼裡,火鍋可不只有辣和不辣兩種,而且火鍋的吃法也不止拿些羊牛肉在湯里涮涮那麼簡單。
從派系上講,國內主要有北派、川渝系、粵系、雲貴系、江浙系和其他地域火鍋六大派系。而根據不同的派系,不同地方的吃法和食材還有你意想不到的講究。
別看《沸騰吧火鍋》一集時長才14分鐘,但攝製組卻用巧妙的鏡頭將不同地區的火鍋呈現了出來。
雖然第二季現在才剛剛播出3集,但看著咕嚕嚕地火鍋和馬上要溢出螢幕的香味,還是讓芭姐分分鐘饞哭!
開篇第一集就不含糊,一鍋 成都串串香,吃得那叫一個「巴適」!
其實嚴格來說,串串香是經過演變後火鍋的另一種形式,也被稱為「小火鍋」。
在成都,任意一家串串香店每天準備的食材都能輕易地超過50種。相比大快朵頤,成都人更樂於將食材切成小份,吃多少拿多少,特別親和。
麻辣牛肉絕對舉世無雙,充分融入搗碎的辣椒和花椒,香嫩美味,再經過沸騰紅湯的燙煮,一口下去,辣味在口腔爆發!
穿在竹籤的小郡肝,經過紅湯的洗禮依然Q彈,在蘸料里滾動一番沾滿辣椒和花生碎,滿足感十足!
還有酥肉、鴨腸、毛肚、蔬菜……享受一口一串,手握一把的成就感~
第二頓,你一定要嘗嘗 雲南銅瓢牛肉火鍋!
銅瓢牛肉名字起源於在吃這道菜的時候會用一個非常大的銅瓢來當作它的鍋,用原生態烹制保留食材原汁原味的口感,受熱均勻,極為講究。
「瓢」指的則是煮牛肉用的銅瓢,這種用銅瓢代替鐵鍋烹飪,不僅看著復古,而且銅瓢比鐵鍋傳熱更快,煮出的牛肉更美味鮮嫩。
在食材上精選雲南土黃牛,加上絕密的煮燉、調味,再將牛肉切作片狀,肥瘦適合,嫩滑爽口。
上桌放置銅瓢中,用木炭小火慢燉、文火久煨,保留食材鮮美原味和營養成分,邊燉邊吃。
除了牛肉,鍋底還配置白菜、土豆等時蔬,越煮越香。
牛皮、牛肚、牛舌等各種牛雜食材也陸續軟爛入味,對比牛肉口感更加豐富!
北方叫小料,雲南叫蘸水,吃銅瓢牛肉就要搭配當地特色蘸水,糊辣椒、蒜泥、香蔥,再舀一勺原湯攪拌均勻,就是一份最正宗的搭配。
特色牛肉,精選牛肉,大大的厚片,別再說吃火鍋不過癮,那是你沒吃過銅瓢牛肉~
看完兩集芭姐已經餓到睡不著了,但真正的暴擊還是來自第三集—— 寧夏辣糊糊火鍋,這個香味兒溢出螢幕了啊喂!
寧夏的灘羊、油香、羊雜、八寶茶等等美食早已深入人心。而辣糊糊這種原本為寧夏孩子們放學後的小吃,在大約二十年前,被升級成了火鍋,成為很多年輕人追捧的美食。
與火鍋、麻辣燙底料所不同的是,辣糊糊的底料是乾料,也就是辣椒麵。
辣椒原產於南美,一路遷徙來到中國。到達寧夏,變身羊角辣椒留了下來。鮮紅甜香,醒目卻不至於過分刺激,製作成辣糊糊蘸萬物。
辣糊糊與火鍋一樣,可選的菜品繁多,但在寧夏本地,土豆絕對是辣糊糊火鍋的靈魂。
煮熟的土豆粉糯可口,裹上厚厚一層辣糊糊,在保持原本口感的同時咸鮮香辣。
如今牛筋面、油條和更多小孔吸汁的食材,也成了辣糊糊火鍋的必備單品。
可以說在《沸騰吧火鍋》里,你不僅可以看到到很多聞所未聞的火鍋,更能感受到一家家小店背後,人情冷暖,快意江湖。
成都串串香店的一對叔侄,雖然他們年紀相差7歲,喜好各不相同,卻被火鍋綁在了一起。
說著「說什麼事情都不要怕,怕你就做不了!」 的老張性格剛硬,一鍋翻滾沸騰的銅瓢牛肉,就好似這位老闆的起伏人生。
新鮮獵奇的牛癟火鍋,一秒征服胃的冰煮羊,「天生一對」的椰子雞火鍋,還有許許多多的火鍋在不斷突破著我們的想像……
而火鍋這種中國人獨創的飲食方式,發展到今天生長出許多花樣翻新的模樣,雖然看似簡單,但也蘊含著人們的巧思和智慧。
即便口味不同,但火鍋本身所承載的寓意卻是一致的,它象徵著生長在不同土地上的人們嚮往團圓、嚮往紅火的美好願景。
火鍋從來不止是火鍋,它也是人與人在沸騰的熱氣里,用味蕾和歡笑堆砌的故事。就像節目的那句slogan: 沸騰的不只是火鍋,還有人間。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 ∕ W.
助理 ∕ yc 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