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殿前夜市,有個陌生卻熟悉的群體,叫「城市走鬼」

2019-06-26     廈門吃貨王

誰會忘記飢腸轆轆的加班後,

一碗炒麵恢復的元氣;

誰又會忘記在燒烤攤款款而談,

洗脫一身的疲憊和負擔......

「城市走鬼」,這個陌生卻實實在在圍繞著我們的群體,然已在不知不覺中撥動心弦,讓漂泊在廈門的孩子們,對這座城平添了幾分親切和希冀。

你若踏入這殿前夜市,便能清晰的感受到,這些走鬼全然與城市融為一體,不可或缺。

「走鬼」一詞源自幾十年前的香港。後來,被人們用來形容遊走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小攤販。

他們靠著手藝闖蕩在這座城市的鋼筋水泥中,無論是在清晨的路口,還是凌晨一點的街邊,那氤氳的煙火氣都為這座城市帶來活力。

在殿前夜市這個方圓之地,這些城市走鬼靠一技之長行走在街巷,為我們提供便利,或者還有更多生計以外的情懷。

他們盤踞在這片屬於自己的地盤,儘管大多數都沒文化,但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哲學。

食物總是能第一時間抓住你的胃你的心,無論你在哪裡,就是那一口熟悉的味道,都能將你帶回家鄉。

最懂得他鄉遊子心的人,便是這些行走在城市間的「走鬼」們。不經意間的一句家鄉話,就拉近了距離。不由掰掰手指頭,幾年沒有回老家了吧...

燒烤大排檔是很接地氣的「老鄉聚集地」,幾根肉串、一杯啤酒下肚,仿佛就在這裡找到共鳴。

老闆一邊麻利地烤著肉,一邊不斷吆喝攬客,眼神里總閃爍著一股幹勁,期待著下一位客人的到來。

西安、武漢、重慶、四川、江西、湖南...各個城市的美食,在夜幕中一一登場。在眾多小吃攤、大排檔中,總少不了長沙臭豆腐的存在,光聞著那味兒,就足以讓部分人趨之,部分人遠之。

一份臭豆腐也就六元十元,解饞足矣。這些「走鬼」更像是美食文化的傳播者,讓本地人足不出戶也能吃到各地經典。

來自五湖四海的食客,叨叨著聽不懂的方言,穿梭在這夜市之中,停靠在心儀的小攤之前。

這裡很市井,也很自由,你可以暢快淋漓地品嘗食物,填滿空虛的胃。空氣中熟悉的香味,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一二線城市往往聚集著大量的外來務工者,他們駐紮在城中村或是隱蔽的街巷裡,就比如這個殿前夜市。

他們趁天還沒暗時就趕到自己的「地盤」,為新的一天的生計開始忙碌。就像是約定俗成好的樣子,幾乎每個小販都有自己固定的攤位,不爭不搶,還會打打招呼,相互幫襯。

在廈門可能最早接觸的就是這些賣生蚝的小攤了。大叔守著這個小攤,不停搗鼓著上面的生蚝。

「賣完就回家啦~」

「今晚早點回家喝酒啦,多送你們半打,下次再來啊!」

「最近這鬼天氣,人也少了很多,生意不好做啊...」

字裡行間便能輕鬆地感受到這些人的喜怒哀樂,如果運氣好,遇到那個說「剩下全給我」的人,就能幸福地結束一天的忙碌。

我看到了一家醬餅攤,程亮程亮的醬餅能勾人魂兒。不記得是從哪年開始土家香醬餅風靡大街小巷,但還記得小時候吃餅時的心滿意足。當年就連每天晨練的爺爺奶奶,也會順道捎個餅回去做早餐啊。

有很多東西,在記憶里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無論什麼時候再吃到這個味道,都是件讓人愉悅的事情。

有些生意好,名聲響亮的小攤販,已經在廈門租了個店鋪,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而「攢夠錢就回老家開店」則是更多的小攤販的共同目標。

殿前夜市,是這些「城市走鬼」的江湖,而他們也在填充著這個夜市的故事。每一個小攤前的他們都值得尊重,為了生計奔走在城市裡,與我們相遇。

他們有人執守著自己的小鋪,一過就是三五年。而更多的有些人,早就來來去去,一撥又一撥。他們去找新的容身所了嗎?還是攢夠錢回老家了?我們不得而知。

就像你不知道樓下何時多出了一個煎餅攤,你也不會知道,何時他們就會突然又消失於這片區域。

*該圖片來自live廈門


「餓了麼,來碗面吧?」

不得不承認,離開了這些路邊攤,這些「城市走鬼」太可惜了,

至少勞累的一天結束後,還有他們的聲音在撫慰你。

也許有一天我們也將逃離這裡,但是現在,正因這些城市走鬼的存在,我們開始真實地感受著,廈門就是第二個家。


今日話題

#在廈門,你最常去的小攤是哪個?#

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大王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MaCmwBmyVoG_1ZdX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