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醫院抽血是大部分人都有過的經歷,可你注意過血液的顏色嗎?
不少人一看到抽出的血是暗紅色,立刻就擔心起來:是不是「毒素」太多?或者血液太粘稠?
那麼,我們的血為什麼會「發黑」呢?
抽血發黑不用怕,發白才嚇人
其實,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其中血漿是透明的淡黃色,血細胞則包含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其中紅細胞的體積占全部血液量的45%,它們懸浮在血漿中,決定了血液的顏色。
當紅細胞中的血紅素攜帶氧氣時,就呈現出鮮紅色,一般為動脈血;當血紅素攜帶二氧化碳時,呈現出暗紅色,一般為靜脈血。
一般抽血檢查或獻血時,抽取的都是靜脈血,所以顏色偏深很正常,如果顏色偏淡反而需要進一步檢查。
平時,血液就像是人體內的物流公司,不僅負責給細胞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也負責運輸代謝廢物。
然而飲食不當可能會讓「物流癱瘓」,大量營養和廢棄物質同時堆積在血液里,導致「致命血液」出現,就可能誘發疾病,甚至危害生命!
01
PART
致命血液一:奶油色血
高脂食物中的脂肪進入人體後會經過小腸的消化、吸收,轉化為細小的乳糜微粒進入血液。
假如長期攝入過量的脂肪,使乳糜微粒密度超標,血清會呈現出黏稠、渾濁的乳白色,稱為乳糜血。
乳糜血往往是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重度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伴隨症狀,說明病情已經十分危急,甚至可能致命。
【建議】每日使用食用油25~30g,烹飪食物多用蒸、煮等方式,少油炸、少燒烤,少吃紅肉,多補充新鮮蔬果。
02
PART
致命血液二:粘稠度高的血
高糖血液中游離的糖分子能通過胰島素轉化為脂肪,或作為糖原儲存在肝臟內,游離糖分越多的血液粘稠度越高。
如果長期攝糖過量,很容易導致糖尿病;如果糖尿病患者不能穩定控糖,則容易引發急性酮症酸中毒,可能造成多器官衰竭。
【建議】健康人群每日攝糖量儘量低於25g,糖尿病人則應定期服用降糖藥物,並根據血糖水平變化來調整飲食。
03
PART
致命血液三:棕色血
亞硝酸鹽是一種強氧化劑,能使血紅蛋白失去攜帶氧氣的功能,過量的亞硝酸鹽可以讓血液變成棕黑色。
【建議】長時間久沸後的火鍋湯底要儘量少喝,剩菜、剩湯放置不應超過24小時,再吃時需完全加熱。腌制食品儘量不吃或少吃,至少腌制15天以上再食用。
一眼看出血液是否有問題
從血液出現問題到產生疾病往往經過很長一段時間,但是我們不能總是通過抽血來判斷健康情況。
因此,了解血液向我們發出的疾病信號,才是監測血液健康的最好方法。
一般來說,有下面這些問題的人,血液都不太健康:
如果以上5個症狀中您有3個及以上,就要小心了!最好及時去醫院做個血液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
三招清除血液「垃圾」
1
吃清淡
血液「變髒」的最大原因就是吃太多、喝太多,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攝入過多。
肉、雞蛋、牛奶、奶油等食物里,都不含有纖維素,容易導致便秘,造成腸內的腐敗細菌不斷繁殖、產生有毒的代謝廢物,這些毒物被血液吸收後,就會產生健康問題。
此外,動物性蛋白質攝入過多時,血液里的尿酸也會跟著增加,成為引發痛風、動脈硬化、腎臟功能損害的一大原因。
對策就是多吃蔬果粗糧、保證水分攝入,少吃高脂、高糖飲食,適當補充粗糧(燕麥、紅薯、蕎麥、玉米等)。
2
勤運動
人類的身體中肌肉約占40%,當人體缺乏運動時,就會出現體溫下降、血液中的廢物燃燒不足的情況,甚至妨礙脂肪、膽固醇、糖分等養分的利用及代謝,這時,多餘的養分就會囤積在血液里,使血液變得濃稠。
而運動可以使體溫上升,促使體內的廢物和血液中的多餘養分被燃燒,或是被轉換成汗水和尿液排出。
總之,一次適度運動就是在體內做一次大掃除。
3
釋壓力
人一旦感受到壓力,腎上腺就會開始分泌腎上腺素、皮質醇等激素來保護身體,這本來是人類的自我保護機制。
例如在狩獵時代,一旦遇到猛獸等外敵,人體就會因為感受到壓力而血壓上升,有更大的力氣來對抗猛獸,而且此時血液容易凝結,即使被猛獸咬到,也不會血流不止,算是一個很大的益處。
但是,現代人的壓力大都來自工作或家庭中的人際關係,已經不是感受到生命危險的那種短暫現象,而是持續性的狀態。
因此,這種壓力非但不會帶給人益處,還會使得血液循環不良,白細胞中的淋巴細胞被溶解掉,最後造成免疫力低下,所以適當地釋放壓力對健康非常重要。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END——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健康時報、BTV我是大醫生官微,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翃笙
⊙運營編號:YNZY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