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必看:快速提高工作效率的 6 大技巧

2019-07-24     皇家進修所


1

先提一個問題:

我們認為一個人工作有效率,指的是什麼?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詞即使非常常用,如果不把含義清晰地澄清一下,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大家談的其實是三種不同的「效率」。

【1】合理按質完成工作;

【2】比平均值高;

【3】遠遠比平均值高

那麼到底什麼是「效率」?

在項目管理裡面,有一個說法——項目管理三角形。指的是成本,質量和進度。

那麼問題就來了,一個項目能不能同時滿足成本最低,質量最優,進度最快?

學過項目管理的朋友會知道:在這三個維度裡面,我們最多兩個維度最優,而不能全部最優。

也就是說,如果你要確保一件事質量非常高,一般都會帶來成本增加、進度延長,這才是符合我們工作經驗的。而如果你想一件事快點趕完,往往會帶來質量隱患。

所以我們談效率,其實是指:

在一定質量和成本預期下,達到合理的水平,就是有效率。

正因為很多人不理解這句話,才會對「效率」有錯誤的理解。

什麼是平均值?——不談質量和成本的平均值,等於是瞎攀比。

什麼是遠高於平均值?高於30%?——只比時間進度,不比質量和成本是不行的。


2

來做一個思考題。

一個新人,做微信公號,花了七天時間,寫了一篇10萬+爆款文。

一個老人,做微信公號,花了六天時間,寫了一篇10萬+爆款文。

誰效率高?

如果你看懂了上面的部分,你應該得到了正確答案:因為新人成本低,所以都是10萬+的情況下,新人效率高。

我猜大家過去談效率,是不是簡單比某件時間完成的速度?

如果簡單比完成工作的時間進度,會製造不必要的焦慮。

效率指在一段時間內的同等質量產出多少,而不是簡單統計做完某件事情誰更快。

某些事情做得快,和最終結果好不好,不一樣。

所以很多人看到別人英語學習快,但是沒有看到這裡面很多人也學得淺,考試還是不如只會笨笨背單詞的人。

小孩子才比快慢,成年人只比收益。


3

還是剛才的案例,繼續思考。

一個新人,一周一篇10萬+爆款文,有時候帶貨,有時候完全不帶貨。

一個老人,一周一篇8萬+爆款文,篇篇都穩定帶貨。

誰效率高?

這次的答案又可能是老人了。

假設你是老闆,在文章轉化率一樣的情況下。你們是不是會優先錄取篇篇8萬+的老人,而不是不穩定的10萬+新人?

當然大家又開始計算新人的潛力,新人的工資成本......也許將來新人成本更低呢,他會成長啊。

大家看到這裡,也應該開始有點多維度意識了。但是你們過去是這樣思考效率的嗎?

工作效率偶爾很高不重要,穩定發揮比發揮最高狀態更重要,因為可以預期的工作效率才能被管理。

而我們思考效率,太被時間快慢束縛了。


4

看到這裡,有沒有感覺我們一起擊破了一個很大的認知誤區?

有人說,我把每天要做的事情,按照清單的方式一個一個列在紙上,做完一件事情就劃掉一個,但是每天還是做不完,效率比較低,應該如何改正呢?

大家覺得,這樣的人一定是工作效率低嗎?

其實他可能是他們公司工作效率最高的人,只不過能者多勞,被過多工作壓垮了。

所以作為老闆,我一般不認為工作做不完就是效率低,很可能是工作安排不合理或者自我預期過高。比如我們公司事情總是做不完的人,好像是我。

所以我一般很少談談效率,而更多和大家聊目標管理、情緒管理、精力管理,甚至日程管理。時間管理和很多軟技能不一樣,需要提升認知才能改變。

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效率低,我建議去看看你的同事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產出,是不是比你高,高再說效率的問題。


5

如果我找不到對標呢,或者身邊沒有對標,該如何優化自己的工作效率呢?

按前面的分析,我會把自己的工作效率分解為——

投入時間,完成質量,花費成本,產出穩定性,增長潛力,專業口碑....是不是可以一個一個環節去思考如何優化,爭取達到更好的水平?

理解了嗎?和運動員一樣,把工作動作分解成一系列指標,要麼局部疊代,要麼整體優化,把運動水平從一個台階上升到另一個台階。

舉個例子:如果我告訴各位我日更30分鐘就寫完了,效率高不高?

要是沒讀這篇文章,你們會怎麼看?——大神,秋葉老師果然是大神,我一天能寫一篇就不錯了。

讀了這篇文章,你再來看,就不會以時間這一個標準來看——一般而言30分鐘寫的質量肯定不高,其實效率很低;而認真寫的閱讀量高,轉化率高,寫得雖然費時,但效率更高。

現在你理解如何對標了吧?

【1】即便是不如你的人,也許也會有某個指標比你好,你還可以優化。

【2】如果身邊沒有比自己強的人,自己分解自己的因素,自己優化。

【3】再就是走出去,去高手那裡學習圍觀,近距離看別人的工作效率。


6

給你10個點,試著養成習慣看看

一.保證充足睡眠

首當其衝當然是睡眠質量了。

睡眠在我們生活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至少占了一天1/3的時間,可見睡眠是不能應付的。 保證充足的睡眠,不僅能恢復當天體力,更能為第二天提供充沛的精力,為高效工作提供了精神保障。

只有身體、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我們才能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學會勞逸結合

接著就是不能一味的埋頭工作。

就像老牛拉犁一樣,人的體能是有限的,大腦也需要休息。超負荷的工作只會降低工作效率,產生事倍功半的反效果。 工作時要為自己保留彈性工作時間,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當中。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要學會適當的放鬆下。

工作期間要適當抽空站起來活動個15分鐘,喝杯水,聽聽音樂,看看窗外,讓緊繃的身心放鬆下來再繼續衝刺。

三.提前做好計劃

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一個好的計劃,能夠讓我們的工作事半功倍。例如,每日進入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為自己指定一個工作計劃,做一個工作列表。將一天內要完成的工作羅列出來,並具體到完成的時間,使自己有一定的壓迫感,儘快地完成工作。

除了日計劃外,還要學會延伸推廣,相應地制定周計劃,月計劃,年計劃,使自己的工作有目的有方向地進行,自然而然工作效率就上來了。

四.懂得分清緩急

制定計劃後還要學會將工作分輕重先後來進行。

工作中不是所有的事都必須立即著手,但一定有事是不做不行的,一定要分清楚輕重緩急,一一辦理。不要亂了次序,不分主次,該做的事做不好,不應急做的事做了也是閒置。 把每日需要做的具體工作按照輕重緩急排列,先處理緊急的工作,再處理重要的工作,最後處理簡單、緩慢的日常工作。

另外,可以將相似的工作排在一起,便于思維。

五.高效處理郵件

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就是那些繁多又重要的工作郵件了。

某些電子郵件在打開附件時需要花很長時間,這給郵件使用者帶來時間的浪費。

六.避免外界干擾

此外,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很多狀況,怎樣繼續保持很重要,一定要記住「清理好現場」。

不要在辦公桌上擺著與工作無關的東西,例如零食,廣告海報,或者是桌面的休閒小遊戲和購物網站;適當的休息是必要的,但是過分的休息就會形成拖延;將吸引自己眼球的音樂軟體,視頻軟體,聊天軟體都統統關閉起來!

七.經常補充能量

除了律己之後,還有學會自我增值,要抽空多學習知識,尤其是跟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

只有不斷更新知識,不斷學習新事物,才能更有效的應對日新月異的職場問題,處理高難度的工作難題,才能提高工作的應對能力,才能比別人更優秀,比別人更有效率。

八.尋找最佳狀態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要掌握自己的生物鐘。

找到自己在一天內最佳狀態的時間段,利用這段時間集中精力完成重要或需要創意的工作。最好還要將自己設定在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外在條件加上自身狀態,真的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甚至達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當然還有自己好好調整下狀態。

感覺自己的狀態很好時,工作的積極性就很高,要抓緊視角多做些工作;狀態不是很好時,例如精神很萎靡或者沒睡好,就讓自己適當休息一會,等狀態好了再進行工作。

九.合理髮泄情緒

俗話說得好,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所以無論當你在生活或是工作上有了不良的情緒,請及時發泄出來,別傷了身心又耽誤了工作。

1.當自己不開心的時候學會適度的放鬆自己,深呼吸無疑是放鬆自己的一種很好的方法,深呼吸可以很好的放鬆情緒,減輕壓力。

2.K歌也可以有效的緩解壓力,起到情緒發泄的作用。當心情不開心時可以約三五好友找個KTV盡情的去放鬆自己,釋放出自己心裡的壓力。

3.心情不好是進行一些有氧運動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比如爬爬山,打打球,跑跑步等,通過運動可以提高人的精氣神,也可以很好發泄情緒。

十.及時回顧總結

總結能力不錯的人會總結工作經驗,簡化工作步驟,得到一套簡潔有效的方案,從而達到快捷高效的結果。相比埋頭實幹,巧幹的優秀的總結者當然更勝一籌。每天下班前,回想下自己當天的計劃,看自己是否完成,如果沒有完成哪些工作沒有完成、為什麼沒完成、是否需要每天繼續努力完成。

有所思、有所想的人才稱得上是有思想的人,不善於總結,就沒有機會認識自己,就無法查漏補缺,讓自己進步。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vqQKmwBmyVoG_1ZvaI3.html




職場黑話大全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