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耄耋老人書寫500餘幅楹聯 致敬抗「疫」英雄
齊培禮老人收藏的黃河奇石。
耄耋老人齊培禮是一名退伍老軍人,也是一名有著65年黨齡的老黨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老人撰寫了500餘幅楹聯,表達了自己對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的敬意。
50年收藏,家中仿佛奇石博物館
年過八旬的齊培禮老人是一名老黨員,也是一名退役軍人。4月10日,老人給報社打來電話,稱自己書寫了500餘幅楹聯,表達了自己對抗擊疫情的支持,希望和記者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記者與老人相約14日前往他的家中。
4月14日下午,記者前往蘭州市城關區酒泉路的老人家中採訪,84歲高齡的齊培禮老人身姿挺拔,骨子裡依然透出一股軍人的精氣神。老人家裡簡直就是一家黃河奇石博物館,客廳的兩面牆全部被打造成了博古架,而博古架上便是老人近50年收藏的各類黃河奇石,每塊石頭都有它們的故事,每塊石頭都是老人精心挑選並保存下來的生活點滴,而老人手中的那一摞抗「疫」作品手寫稿更是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500餘幅楹聯,致敬抗疫英雄
兩個多月前,看到疫情中白衣戰士衝鋒在前,無數黨員志願者為守護家園做著奉獻,老人也想用自己的方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些事情。「當時國家號召全國人民宅家自我隔離,整個中國像是突然靜止了下來。路上沒車,街上沒人,店鋪關門,我從來沒見過咱們國家這樣的空曠和寂靜。」齊培禮老人語重心長地說:「面對疫情,我們老百姓該做些什麼呢?我作為一名有著65年黨齡的老黨員,雖年老體弱,但還是想為國分憂,那麼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少給國家添亂,用我最擅長做的事情為抗疫做出力所能及的事情。疫情期間大家『宅』在家中的日子不斷延長,一些人心裡不免會有埋怨情緒。看到電視上、網絡上每天劇增的感染人數,我便萌生了這個念頭——創作加油鼓勁的抗疫對聯,讓正能量的情緒慢慢覆蓋消極負面情緒,穩定社會上因受疫情影響造成的不安情緒。當時我將想法與孩子們溝通後,他們全力支持我的想法。」
將近三個月,齊培禮老人共創作了500餘幅作品。三個兒女將老人完成的詩歌和對聯整理出來後註冊了「今日頭條」公眾號,不定期將老人的作品發布在公眾號上,沒想到瀏覽量及轉載量還挺高,關注度、點贊量更是出乎他們意料。
「抗疫情,風雨同舟,人心凝聚黨旗下;救生命,眾志成城,白衣奮戰生死間。」「愛無國界,五洲朋友伸援手;情系災區,九州通報獻愛心。」……這些「接地氣」膾炙人口的對聯傾注著齊培禮老人抗疫的決心。
其實,齊培禮老人在戎馬生涯中一直堅持寫作,先後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華詩詞》等報紙雜誌上發表過各類文章1150餘篇,詩詞600餘首,對聯2000餘幅,著書20餘部,其中兩部更是填補了國家類圖書空白。
文/圖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紀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vUrkHEBiuFnsJQVdcy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