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本科大學畢業,23歲博士畢業,26歲破格晉升副教授……超前的思維、積極的創新、不懈的努力,讓北京科技大學東凌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彭銳在前進的道路上凱歌不斷。可以說,年輕有為,意氣風發便是這位80後教授的真實寫照。而這非凡經歷背後,凝結著無數心血——
彭銳,北京科技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系統可靠性分析,優化,以及系統的保護和維修策略,兩獲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資助。截至今年5月,已發表50餘篇SCI期刊論文,主持或參與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兼任中國運籌學會可靠性分會理事, 中國運籌法與統籌法學會工業工程分會常務理事,擔任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等20多個的期刊的匿名評審人。
名師高徒,卓爾不群
2007年,年僅19歲彭銳以優異的成績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並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師從香港城市大學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系的首席教授——謝旻教授,對軟體的可靠性研究這個尖端領域進行了無畏的挑戰。
23歲博士畢業後,彭銳於2012年加入北京科技大學,成為時任北京科技大學東凌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的王文彬教授團隊的一員,是王文彬教授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的直接參與人。在王文彬教授的指導下,彭銳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014年,成績斐然的彭銳獲得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支持,並於同年破格晉升為北京科技大學東陵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銳意創新,攻堅克難
在彭銳看來,這個世界選擇太多,因此必須要有所取捨。他認為,要去華取實,得做最主要的事;要協調好利和義,不能只注重自己的利益,要跟人合作,講道義。所以彭銳的科研總是能出成績,且合作者眾多。他研究的各個方向也都是國際領先。比如,國外只做一兩個溫備份元件,而彭銳做的是任意多個元件系統,系統結構更加複雜。
同時,彭銳還十分關注系統的攻防博弈問題。由於攻擊者會尋找系統的薄弱環節進行攻擊,且其攻擊策略可以隨著防守者的保護策略而改變,這一研究意義重大。考慮到攻防戰爭中有時會使用到假目標來欺騙攻擊者,彭銳便作了相關研究。但是,與以往研究不同,他考慮到了假目標有一定的被識破的機率,並在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等頂尖期刊上發表了數篇論文。該研究對於飛機坦克等軍事目標的防護具有參考意義。他還研究了一個帶有性能共享組的複雜系統的攻防策略,發表於運籌學一流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該項研究對於電力系統的安全防護具有借鑑意義。
關於網絡結構系統可靠性的研究也在彭銳攻關方向內,其中一個有代表性的是關於連續系統的研究。連續系統是指當系統中連續多個元件失效時系統才失效,常見於輸油管道系統和電信系統。彭銳研究了通過將連續系統中的元件重新分配,以減少系統的維修費用,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
此外,彭銳還和美國麻省大學邢留冬教授研究了帶有溫備份元件的冗餘系統的可靠性。相對熱備份元件,溫備份元件消耗的能源更少,更加綠色環保。但是,由於溫備份元件在溫備份狀態和在工作狀態下的故障率不同,給含有溫備份元件的冗餘系統的研究造成了很大困難。
通過對二分決策圖進行改進,彭銳將其用來描述含有溫備份系統的故障發生情況,從而得到了含有溫備份元件的一般並聯繫統的可靠性模型,並正在將此研究擴展到更複雜結構的系統。溫備份技術可大量用於數據管理系統,同時也可推廣應用至電力系統以及無線傳感系統等,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今年1月,愛思唯爾正式發布2018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本次國內共有1899位學者入選,彭銳名列其中,當選"安全,風險,可靠性和質量"學科的2018年中國高被引學者。
放飛夢想,憧憬未來。儘管軟體可靠性、系統攻防博弈、系統維修和溫備系統方向研究的道路非常漫長,但彭銳奮鬥著、拼搏著,在系統可靠性分析這座科研高峰上且歌且行,書寫著屬於自己的華美篇章。
更多校園資訊,歡迎關注北京科技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
本文部分素材來自:科學中國網、北京科技大學東凌經濟管理學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