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 | 如何學習瘦金體

2019-12-16     苗林美術


瘦金體書法學習,關鍵在於「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就如同愛迪生那句名言「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沒有入門,苦練無用!


瘦金體自學需要多久?


從瘦金體的筆畫到部首,再到結體,每一步都有可以遇到問題,你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或者說,你浪費的時間是否值得?


有人學瘦金體是因為喜歡,有人是想出風頭,也有人想通過瘦金體獲得名利。

但無論是因為什麼想學瘦金體,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寫一筆好字。

你的喜歡能支撐你苦練瘦金體多久?你能接受自己苦練數月卻看不到進步嗎?

修行在個人?


我們的文化里,習慣性地在一句話里找重要的部分,而忽略其餘,比如說, 《論語》中「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一句,我們習慣性地 只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同理,有一句話同樣被我們誤解,就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話我們從小聽到大,或許是因為語境的關係,我們習慣性的認為重點在於「修行在個人」,全然忽視了前面「師傅領進門」的重要性。

有句話說的好,「方向不對,努力全廢」,沒有師傅領你入門,自學瘦金體註定是一件浪費大量時間的事情。

我自學的時候,也在網上找到教程、視頻,見過有個自稱練瘦金體練了六年的,剛開始我覺得那是大神,我練了兩個月之後,再回頭看那位道友,只有一個念頭,這個人的字是練廢了。

我時常覺得,瘦金體跟別的字體比起來,固然鋒芒外露,但就像加密過一樣,練起來那叫一個難!

書法不是練出來的,而是學出來的


我們知道的大書法家,幾乎都能隨手找出一個繁雜的師承。

明代書法家楊慎,就是寫《三國演義》開篇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的那位大佬。

他在《墨池瑣錄》中說:「羲、獻學鍾、索;鍾、索學章草,章草本分隸;分隸本篆籀,篆籀本科斗,遞相祖述,豈謂無師焉?」

這句話說,二王父子學習鍾繇、索靖,鍾、索學的是章草,章草的根本來自於分隸……怎麼能說沒有師承呢?

且不說王羲之、王獻之,就說楊慎本人。

楊慎本身就是明代三才子之首,中過狀元。其父叫楊廷和,明代的四朝元老,曾官至內閣首輔,善書法。

生在這樣的家庭中,可想而知,楊慎的教育背景何等優越,但是到今天,又有幾個人知道楊慎的書法?

學習瘦金體書法如何選擇好的老師?


一,要看老師的瘦金體書法水平。


這裡有兩個方面,先看書法水平是否高超,次看其瘦金體是否正宗。

書法水平不行,就是教了也不過是以盲導盲;而老師寫的瘦金體不夠正宗,跟宋徽宗的瘦金體偏差太大,太有個人特色,我們學來的還是不是瘦金體那就兩說了。

這裡的重點是,要找來一個老師的多個作品,跟宋徽宗的原帖風格進行對照。

因為有些人就是專門練幾個作品,這幾個作品看來極有美感,而其他的就差強人意。

這種老師,我們是不能選的,他自己的書法水平都不夠純熟,要說自己掌握了瘦金體的根本,那可能麼?

其二,看老師的方法是否適合入門。


有的老師呢,天資橫溢,瘦金體寫來極有神韻,但是想學會,就需要極高的悟性了。

有的老師,講的瘦金體教程,極為簡略。看完了,覺得有所得,練的時候就不知道該怎麼下筆了。

所以呢,一定要找普適性很好的那種瘦金體教程和老師。

其三,看老師的其他徒弟的水平。

一個好的瘦金體書法老師,必定有多個上水平的學生。如果沒有幾個成才的學生,怎麼能說他教的好?他的水平高?

以上就是學習瘦金體書法如何擇師的內容,大家一定要多方了解,多比較。

像瘦金體這種鋒芒外露的字體,想看出一個人究竟檔次如何,只要肯多方比較,是很容易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tr3MG8BMH2_cNUgQml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