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太創新的背後有何秘密?

2019-08-26     企業管理雜誌

文/周永亮


周永亮博士就創新的話題與茅忠群董事長進行交流

方太集團董事長茅忠群是我多年的老朋友,每年我們都會通過各種形式見面交流。我覺得,無論是對於經營還是傳統文化,茅忠群每次都會有不少新的體會。他有著強烈的學習慾望及強大的學習能力,可謂「學習型企業家」。


今年6月,借率領一批年輕的企業家到方太遊學之際,我與茅忠群就創新的話題展開了一次對話。


源於仁愛的創新,

才能真正地造福人類

創新其實是一個很大眾的話題,但是,茅忠群的創新觀確實與眾不同。他的「一切創新源於仁愛」本身就具有爭議性。


在很多人看來,創新源於強烈改變世界的思維,甚至認為以「仁愛」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制約中國創新的思想根源。儘管這種看法最早來自西方人的視角,但是長期以來這種看法還是被當成了一種權威的認知。

我就基本概念與茅忠群進行了交流。何謂仁愛?


茅忠群的答案是:孔子曰,仁者愛人。也就是說,仁愛就是對人類真誠的熱愛,尤其是對消費者及用戶發自內心的一種關愛。這種關愛,不只是單純地讓用戶喜愛,而是讓用戶安心,讓用戶的家人安心,給用戶及其家庭帶來使用的幸福感。


所以,茅忠群把企業使命定義為「為了億萬家庭的幸福」。在他看來,創新一定需要價值觀的引領,而且這種價值觀首先是一種利他、利於社會、利於人類幸福的價值觀。


在他眼裡,很多創新,甚至具有強大社會影響力的技術創新,儘管處於頂尖水平,也很受客戶喜愛,甚至還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卻沒有給人類帶來福祉、給使用者帶來「安心」,甚至引發了家庭的糾紛、消費者的沉溺及諸多社會問題,更有甚者,有的創新還有反人類的傾向。


這類創新就不是源於仁愛的創新,可能源於人類的貪婪和無知,極具破壞性,就是一個邪惡的「潘多拉盒子」。


而方太的產品研發、技術創新首先是基於讓客戶安心、放心的初心,基於對億萬家庭幸福的關注,而不是達到技術領先的什麼國際水平或國家技術標準,也不是追求擁有多少智慧財產權,更不是為了擊敗競爭對手。


所以,才有了把「炒辣椒都沒有味道」的極限要求作為新一代抽油煙機的開發標準,也才有了水槽洗碗機這一典型中國式廚具的面世。


也就是說,在茅忠群看來,創新,一定是一種基於價值觀的選擇,是具有較強社會人文屬性的一種行為,而不單純是一項技術行為,個人或者企業,乃至科研機構,不應一味追求技術本身的頂尖和領先,而更應該關注創新帶來的社會效應和終極目的,永遠都不能忘記創新的初心和人類的良知。


創新的過程應該是一個「致良知」的過程。一旦忘記了初心,一旦放棄了良知,創新者就有可能陷入為了追求技術突破而將靈魂交給魔鬼的「浮士德困境」。


同時,有了良知的引導,有了仁愛的初心,才能避免為了技術而技術的研發通病。當然,更不用說那些拿著創新說事和騙取大量國家經費和投資人投資的偽創新了。

以中庸為原則的創新,

才是有溫度的創新標準

根據這樣的標準,企業該如何創新呢?


茅忠群的答案是:創新的原則是中庸。將儒家的中庸視為創新的原則,這更令人驚詫。在很多人看來,儒家的中庸更是創新的思想天敵。


如果說,一家創新不太成功的企業領導人這麼說,估計很多人會認為就是因為他堅持了中庸這樣的原則,而方太的創新在行業里恰恰是領先者,滿牆的發明專利和銷售收入每年25%的復合增長率,怎麼看都和中庸的原則不太匹配。


茅忠群卻認為,這主要是由於很多人對儒家「中庸」的誤解。

在很多人看來,中庸意味著保守、差不多就行,不追求領先和冒尖。


而在茅忠群看來,這不是中庸的真實內涵,中庸不是差不多,不是保守,而是講究有度、適度,講究恰到好處,講究精益求精,適度不是不冒尖,而是冒尖冒得精準,冒得方向正確,這是對價值觀的嚴格遵守。


為此,茅忠群可以為了讓用戶安心和給產品使用者家庭帶來幸福感而花盡心思、絞盡腦汁地追求頂尖的創新技術和產品,這不僅僅體現了底線原則,而且是一種對價值觀積極的遵守,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聖人」境界。我想,可能正是基於此,茅忠群在給自己確定的一個使命中把「成聖」作為唯一追求。


全球創新的方向,

都有價值觀的燈塔

其實,世界第一大網際網路企業谷歌將自己的價值觀定位於「不作惡」不也是一種適度的底線原則嗎?「不作惡」就是給自己的創新及其創新成果的使用畫了一道紅線。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將其理解為中庸的原則。


在茅忠群看來,創新,不僅僅是不作惡的底線問題,更是要導人向善。


而今天,備受爭議的騰訊也將自己的價值觀定位於「向善」。稻盛和夫提出「敬天愛人」,他應該是東方企業家中更早、更虔誠、更堅決奉行儒家價值觀的代表。


這也恰恰是稻盛和夫在中國更受追捧和認同的原因。在很多中國企業家的眼中,稻盛和夫不僅僅是一位企業家的代表,而且是一種儒家思想的虔誠實踐者。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以及技術負效應的出現,人們越來越關注技術的價值觀以及相關的倫理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在給人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官享受及生活便利之外,究竟會給人類的生存和福祉帶來怎麼樣的影響。


技術是人發明的,也是由人來使用的,一定會受到人的價值觀和追求的影響。正如核聚變既能通過核電給人類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同時也能通過核彈給人類帶來難以估量的災難性後果。


所以,茅忠群等一批優秀的企業家關注創新的源頭和原則,不僅僅是企業的追求,更代表了對人類及企業本身存在的價值的深度思考。


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僅僅體現在捐助了多少錢、交了多少稅、提供了多少就業機會,這只是企業的基本社會責任。


企業更高層次的社會責任,就是通過創新給消費者、給社會大眾帶來幸福的享受,讓所有的消費者及其家庭感到安心和舒心,從而給社會創造更可持續、更有價值的福祉。

作者系中國製造業上市公司價值創造論壇秘書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tSNzWwBJleJMoPMNd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