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區長反覆提這12字,有何深意?

2019-09-13   畢節晚報

「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在9月12日的七星關區脫貧攻堅「三保障」暨農村飲水安全工作調度會上,七星關區委副書記、區長鬍敬斌反覆向參會的部門鄉鎮同志提這12個字。

這既是一種要求,更是一種提醒。

把開展主題教育同堅決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結合起來,是七星關區的現實所需,也是廣大黨員幹部在開展工作中必須堅持的工作方法。

胡敬斌強調,這次會議既是一次全區脫貧攻堅「三保障」和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整改會,又是一次區政府黨組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針對脫貧攻堅問題的交辦會,會議必須開得有效果,必須見人見事見思想。

會上,結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當前脫貧攻堅工作的任務要求,胡敬斌提出了4句話。

會議現場

「要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動力,把三保障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整治到位。

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一定要有「政治的高度」和「情感的溫度」,胡敬斌對此深有體會。

首先,如何理解「政治的高度」。

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仗,是黨中央向人民群眾作出的莊嚴承諾。

七星關區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必須採取非常政策、非常舉措、非常力度,集中攻堅,才能確保如期完成脫貧任務,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胡敬斌一再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畢節試驗區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切實做到盡銳出戰、務求精準,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以實際行動樹牢「四個意識」、踐行「兩個維護」、詮釋對黨的絕對忠誠。

通過胡敬斌對「政治的高度」的闡釋,他所提到「情感的溫度」我們也就能很好的理解。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其實,「情感的溫度」就是一個「群眾立場」問題。

胡敬斌特別提到,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中,一定要把人民群眾放在最高位置,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堅持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總是把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人民群眾衣食冷暖的解決程度、人民群眾的幸福程度,作為檢驗黨員幹部是否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標準,真正把群眾立場、群眾觀點、群眾路線落實在解決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

胡敬斌作講話

「以問題整改為導向,扎紮實實做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問題就是導向,差距就是動力。在此次會議上,區政府的分管領導分別就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醫療保障工作、教育保障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三保障」和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嚴重滯後的的鄉鎮街道分別作了表態發言,分析了滯後的原因,談了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會議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明確了方向、壓實了責任。

胡敬斌要求,要緊緊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著力做好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保障工作。要全面落實「八要素」要求,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選准優勢產業,著力抓好周期短、見效快的產業,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更大突破。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深入開展「五個專項治理」,著力解決突出問題、提高脫貧質量,通過專項治理抓好班子、帶好隊伍。

會議現場

「要以嚴明的紀律保障確保實現今年片區縣摘帽和貧困人口全部清零的目標。

當下,對於七星關廣大黨員幹部來說,「守初心」的一個直接體現是要消除貧困,這也是全區上下的頭等大事,,必須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決撕掉絕對貧困的標籤,讓延續幾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解決。

脫貧攻堅戰是一場硬仗,全體共產黨員、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都肩負重責。胡敬斌鮮明地提出,誰打退堂鼓、誰沒有衝上去、誰貽誤戰機,就要嚴肅處理誰,該問責的問責,該處分的處分。對那些敷衍塞責、消極應付,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甚至違紀違法,已經不可能帶領幹部群眾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要堅決果斷予以查處。鄉鎮街道、部門同樣如此,對那些尸位素餐、不想幹事的幹部,要早發現早處理,以免貽誤戰機,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捨得付出辛勤汗水,通過抓具體、抓深入、抓精準解決問題,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

層台鎮牛場村村民吃水

「要以創新的思路和忘我的擔當來統籌抓好各項工作,及時處理各種問題。

行百里者半九十。審視七星關面對的現實,經濟轉型升級仍處於爬坡過坎期,三大攻堅戰仍需持續全面發力,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發生深刻變化,各種風險挑戰前所未有……越是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越需要迎難而上。

千錘百鍊始成鋼。胡敬斌表示,當前面對新的風險挑戰,我們依然要「敢於亮劍」,拿出頑強的鬥爭精神,面對逆境愈戰愈勇,面對危機挺身而出,以科學的理念、長遠的眼光、務實的作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努力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總監製 | 葉榮

監製 | 黎秀禹 終審 | 向昆鵬

主編 | 穆立坤 編輯 | 張誠

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 張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