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語言發展誤區,你中招了嗎?

孩子的語言發育是每個家長都特別關注的,看著別的孩子會說長句子了,自己的孩子還不會叫爸爸媽媽,家長就會非常焦急,開始各種渠道去打聽,去學習了解,然而,在工作過程中,卻發現很多家長對語言發展存在一些誤解。下面來解讀最常見的誤區。

1.孩子三歲還不說話,是貴人語遲,等等就能追上同齡孩子了

有些特發性語言遲緩的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可以追上同齡人的語言水平,這些孩子大部分家族中曾有人說話晚。但是,語言能力不僅只包括表達,還有聽,讀,寫。需要判斷孩子的理解能力以及智力發育水平還有社交溝通方面是否有異常,需警惕自閉症和智力低下。

2.孩子不說話,剪舌系帶就好了

在工作中經常會有一些家長問:「老師,我們孩子不會說話,是不是嘴的原因啊?我看人家有的都去割舌系帶,我們是不是割了舌系帶就會說話了啊?」

舌系帶較厚,較短,黏到接近舌尖時,會使得舌頭很難捲曲或往上翹稱為舌系帶過緊,舌系帶過緊和發音或語言並沒有密切關係。因此,如果孩子的進食功能沒有顯著異常,且舌頭能夠碰觸到下嘴唇內側,家長應該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找出孩子說話不清楚的可能性原因,儘早開始干預。

3.家裡老人說方言,孩子才會說話不清楚

在言語治療的領域,如果孩子說話不清楚,我們會認為他們存在構音或音韻障礙。但口音不會讓孩子出現構音或音韻障礙,也不會導致孩子說話不清楚。如果孩子說話帶有方言口音,方言中平舌翹舌不分的話,孩子不分平翹舌那我們不會認為孩子有構音或音韻障礙,這不影響孩子的溝通,只是文化的差異。

4.使用寶寶語,孩子更容易聽懂

有些家長會一直使用寶寶語:「要不要吃果果?」「要離汪汪遠遠」對於0-2歲的兒童,使用寶寶語會更容易聽懂,孩子大於兩歲時,建議家長使用正常的語言交流,給孩子提供一個正常自然的溝通環境。

5.做了口肌訓練和構音訓練,孩子就會說話

如果孩子只是單純的不會說話,或者說話不清楚,不一定需要做口肌訓練。

因為孩子要學會開口說話,除了口肌動作之外,還需具備一定的模仿能力和認知能力,以及需要溝通動機等。

6.孩子存在語言障礙,我要不停的給孩子說話,我要說長句子幫助孩子。

在言語治療室最常見的就是:剛入院的小朋友,有的連最簡單的「坐下」,「站起來」都聽不懂,孩子來剛開始來上課會哭,家長就一直說:「寶寶不要哭了啊,媽媽去給你買好吃的,買牛奶,買棒棒糖,下課來接你啊!不哭了哈!」在門外異常留戀再多說幾句。這些孩子連最簡單的坐下,站起來都聽不懂,又怎麼能聽懂這些長句子呢?只會使孩子的情緒更加崩潰。

孩子學習語言,必然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但是語言輸入不代表要不停的說長句子!應該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來設置,可以設置比孩子現有理解能力稍微難一點的,但不可難太多,尤其是對那些程度比較差,分辨說話聲音還困難的兒童以及那些簡單指令都聽不懂的孩子而言。有時,說那麼多不但不是好事,反而會增加孩子負擔,讓孩子學習語言的積極性變得更低。對於理解能力達到兩三歲以後的孩子,家長可以適度多說長句子。

溫馨提示:孩子出現言語發展或者構音異常,應及時來醫院找專業語言治療師就診,切不可認為等等就好了!

科室介紹:兒童康復醫學科是河南省「小兒腦癱康復治療培訓基地」,「自閉症兒童搶救性救助治療培訓基地」和「智力障礙兒童康復治療培訓基地」,是我省率先開展醫教結合治療自閉症的定點醫療機構,是河南省殘疾人聯合會兒童行為矯正中心,承擔碩士及本專科生的教學與實習指導,全省康復治療師、中小學教師、鄭州市幼師的培訓,全省留守兒童特殊教育等教學任務,是集診斷、評估、訓練、救助治療為一體的康復機構。現有2個病區1個中心,分別是小兒神經康復病區、兒童重症康復病區及鄭州大學兒童自閉症中心,開放床位300餘張。醫務團隊近100人,碩士生導師6人,博士3人,其中留美歸國博士後1人,香港理工大兒童康復治療博士1人,碩士20餘人,專業康復治療師60人。在研科研項目6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1項,省科技廳2項,省教育廳3項。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每年接收100餘名省內外康復人員進修和培訓。與美國、日本、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康復機構建立長期交流合作關係,是美國DJO中國鄭州康復臨床培訓基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mABtG0BMH2_cNUgDzM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