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父母不流行給孩子壓歲錢了?不能省的步驟別省,過年才夠味

2021-02-13   福林媽咪

原標題:90後父母不流行給孩子壓歲錢了?不能省的步驟別省,過年才夠味

文|福林媽咪

大年初一拜年,下午的時候,我跟老公還有他的朋友們也都聚了聚。

說起來也搞笑,都領著孩子,但是沒有一個人拿紅包出來,我事先準備的紅包也沒敢拿出來,準備看大家的行動我再行動。

結果其中一個朋友說:「咱們別走形式了,不給壓歲錢了吧,換來換去的也沒啥意思。」接著看向我說:「你說是不是啊?」

直到去年,老公的這些個朋友才算全都有了寶寶,當中我們兩口子最大,其餘三對都是90後。

往年因為他們都還沒結婚,所以也就不存在給孩子壓歲錢這個環節,但是這兩年不一樣了,都有孩子了,只不過,我們之中就形成了這樣一個默契,從去年就沒有給過彼此孩子壓歲錢。用他們的話來講就是: 換來換去的,沒啥意思

後來初二回娘家,我是一家四口帶著我爸媽一起去我姥姥家。到姥姥家了,幾個姨娘只是給我家倆孩子壓歲錢,彼此卻沒有給。最後就是我姥姥姥爺給孩子。

我那幾個朋友也說她們跟其他的朋友之間也沒怎麼給過壓歲錢。

我也不清楚這樣的情況是否普遍,但是我見到了。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年越過越沒年味了,而這個給壓歲錢的形式省略之後,也確實讓人覺得沒年味了。

而且你會發現,這些嚷嚷著沒年味的,都不是小孩子,多數是成年人了,一方面一部分地區過年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少了噼里啪啦熱熱鬧鬧的氛圍,另一方面,我們成年人少了小時候對壓歲錢的那份期待。

還有一些大人,走親戚拜年,一進屋說了句新年好,之後就開始各玩各的手機,這樣的春節確實越來越沒味道了。

我們的春節傳統是代代相傳下來的,但是我們成年人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在把這些傳統省略掉。

很多90後過年準備年貨的時候,幫不上什麼忙。就說說我們這邊過年準備的東西吧,炸酥肉、丸子、排骨、雞塊用來做 扣碗,炸帶魚,蒸花糕等等,很多年輕人不會弄,連基本的和面都不會,因為大多數想的大不了可以買。

而現在家裡面還在堅持這些傳統的,大部分是60、70後。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越往後,這些傳統傳承下來的就越少,甚至有些連互相給對方孩子壓歲錢都省掉了。

「壓歲錢」的意義

其實關於壓歲錢的由來是沒有考證的,傳說是為了壓邪祟,可以理解為「壓祟錢」。在除夕夜晚,吃完年夜飯之後,長輩給小輩壓歲錢,這是希望晚輩可以平安度過這一歲。

隨著歷史的推移,壓歲錢的傳統也在一點點的改變,但壓歲錢的真正意義在於長輩對晚輩的祝願。

但是發展到現代,一些地區的壓歲錢成了互相攀比的工具,紅包越來越厚,反而成了長輩的負擔,還有我遇到這樣的情況,為了省事,同輩之間乾脆不給對方孩子了。

壓歲錢的祝福成分越來越少,感情意識也越來越淡薄,這個步驟省去之後,「年味」就又少了一「味」。

越是我們這些年輕人,越要將這個傳統傳承下來,但是要記得的是,我們不要把紅包當做攀比的工具,更多的是賦予他感情成分,讓孩子明白壓歲錢是帶著祝福的,而不在於錢的多寡。

我們應當把這些文化繼續傳承下去,80、90後的當代年輕父母們更是肩負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