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曾進行過一項實驗:
將28名志願者隨機分為兩組,安排第一組兩天一夜不能睡覺,而第二組則正常睡眠。在隨後進行的測試中,志願者要瀏覽並記住大量幻燈片圖像。
接下來,所有實驗者都正常睡眠兩個晚上並接受第二次測試,測試內容是在大量圖片中找出自己在第一次測試中瀏覽過的圖片。
實驗表明,那些睡眠不規律志願者的記憶力遠遠不如正常睡眠的。
因此,孩子早睡覺,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會幫助大腦運行暢快,記憶力也好,讀書時事半功倍。
從上面可以看出,晚睡給孩子帶來的危害是無法想像的。小編再帶大家看下面一副表格:
上圖中顯示,學齡前兒童應該保證10~13小時睡眠,學齡兒童應該每天保證有9~11小時的睡眠。
因此,孩子最佳的睡覺時間是晚上8點半,最遲不能超過9點。早上起床的時間最好是7點以後。
很多媽媽抱怨,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到了晚上,孩子怎麼也不願意上床睡覺。那應該怎麼辦呢?
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不會自動發展形成,必須依賴大人為他們養成。
父母是關鍵。
孩子好習慣的形成,說到底父母的引導是關鍵。在一個家庭里,孩子從生下來開始,行為習慣無不受著照顧他起居生活的那個人的影響。
很多父母晚上做事拖拖拉拉,或者忙於工作,沉迷於追劇,一時之間忘了安排孩子。
如果父母準時給孩子洗漱,講睡前故事,然後準時熄燈睡覺,孩子也會認真地做。
營造出濃厚的睡眠氛圍。
如果一家人都習慣了晚睡,電視聲和談話聲此起彼伏,孩子當然也會受到影響,絲毫沒有睡意。
育姐建議,到了睡覺時間,最好給孩子營造一種安靜溫馨的睡覺氛圍。
可以把燈光調暗,關閉電視機,大人們也不要聊天了,如果需要的話陪伴孩子一起入睡。
即使家長們還沒有困意,可以在照顧孩子睡著以後,再起身回自己的房間做自己的事,但是不要打擾到已經入睡的孩子。
睡前一小時避免大腦興奮。
睡覺一小時前最好不要讓孩子接觸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因為這些很容易讓孩子上癮。
有的孩子玩電腦、手機遊戲,過不了關就不睡。而且這些很容易讓孩子大腦興奮。
大人需要多花點心思,儘量形成一個固定的模式。
比如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聽聽舒緩的音樂,安撫孩子的情緒,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平和的睡前環境。
目的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安靜下來以後就該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