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諸如《如懿傳》一類的宮廷劇發現,後宮的女人會分成不同的派別,其實歷史上也是如此,翻閱乾隆後宮史料,發現令妃、慶妃、穎妃、婉嬪等幾人的關係很不一般,她們可以稱為「令妃黨」,今天筆者要講的是「令妃黨」的重要成員之一的穎貴妃巴林氏。
史料記載,穎貴妃巴林氏來自蒙古鑲紅旗,乾隆十三年已經是一名常在(那常在)了,這裡有個令筆者疑惑不解的地方。按理來說,出身蒙古鑲紅旗的巴林氏初封至少應該是貴人,只有那些來自內務府三旗包衣的女子初封才會是常在,這是怎麼造成的呢?
原因可能有二:
第一,巴林氏原先是內務府的包衣女子,通過宮女選秀入宮,初封為常在,後來才被抬至蒙古鑲紅旗。
第二,巴林氏此前曾被降級,由貴人降為常在。
不管怎樣,巴林氏在乾隆十三年之前已經入宮了,結合她生於雍正七年的情況來看,她入宮大約是在乾隆七年,即巴林氏13歲左右的時候。
自從乾隆十三年之後,巴林氏便在乾隆後宮崛起,乾隆一些比較重要的冊封中,始終都有巴林氏的身影,比如說乾隆十三年封貴人,乾隆十六年封穎嬪,乾隆二十四年封穎妃,這三次冊封中,始終與巴林氏同時獲得冊封的只有一人,那就是慶妃陸氏,可見陸氏與巴林氏的關係也不錯。
雖然巴林氏在入宮的幾十年內沒有為乾隆生兒育女,但她的位分始終都處於穩步提升狀態,可見乾隆確實是喜歡這個女人的,而且,乾隆出巡時也多次將巴林氏帶在身邊。
乾隆四十年正月,六宮之主令皇貴妃病重,乾隆令穎妃巴林氏和婉嬪陳氏一起去照看皇貴妃,沒想到令皇貴妃還是離開了人世,當時令皇貴妃所生的十七阿哥永璘(乾隆最小的兒子)才不過十歲,於是,乾隆便將永璘交給了巴林氏來撫養,能夠將幼子交給巴林氏撫養,說明乾隆對巴林氏是非常信任的,也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巴林氏與令皇貴妃的關係是很不錯的。
令皇貴妃去世兩年後,舒妃也離開了人世,當時位分最高的是愉妃,但愉妃年紀偏大,一直深居簡出,極少外出參加典禮或是宴會,因此當時乾隆後宮主持事務的極有可能是排在愉妃之後的穎妃巴林氏了。
嘉慶三年四月,太上皇乾隆下旨將長期陪伴在身邊的巴林氏冊封為穎貴妃,由此,巴林氏便成為乾隆唯一親封的貴妃(註:最終位分為貴妃,其他貴妃系死後貴妃級喪禮或嘉慶帝尊封)。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巴林氏最終卻栽在了養子永璘身上。
嘉慶五年正月二十九日是巴林氏的七十大壽,永璘沒有經過嘉慶帝的准許便擅自將禮物送到了內廷,這使得嘉慶帝勃然大怒,對永璘進行了訓斥和處罰,這次事件也使得年老的巴林氏膽戰心驚,沒過多久便離開了人世,享年70歲。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高宗實錄》《清朝后妃傳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YAp_m4BMH2_cNUgUlH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