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給孩子爸:為人父,最可悲的是給孩子留下這個印象!看看中招沒

2019-05-12     曦曦媽說教育

01

就在剛剛,表姐在我們幾姊妹的微信群里發了一張截圖:

女兒班主任:今天講到「孝」,我引導孩子可以為爸爸做點什麼。她除了說拿鞋子之外,就想不出什麼了。我就啟發性的問她:「爸爸喜歡什麼?」她說:「老師,我的爸爸只喜歡玩遊戲!」我說:「你能不能主動邀請爸爸陪你讀故事或者給你講故事呢?」孩子又說:「我想讓他做的事情,他還是會推給媽媽幫我做。看來,需要孩子的爸爸多參與孩子的生活、學習才好。」

表姐帶著調侃的語氣說到:「閨女實力坑爹呀!」有姐妹跟著起鬨:「回家採訪採訪孩子爸,看看他有什麼感想。」

這或許就是現實版的喪偶式家庭吧!

爸爸就像閒人,在外或許要努力工作,但回家卻是閒人一個,除了自己玩自己的,家裡大大小小的事務,和孩子的教育問題都可以擱置不管。

而媽媽們呢?除了努力工作外,從孩子每天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早餐、梳什麼髮型,再到洗衣、做飯、拖地、整理房間;從輔導孩子作業,到留意孩子的一舉一動,必要時進行鼓勵和批評引導……媽媽們無所不能!

而這期間,如果孩子出現了某些不良習慣,孩子的爸爸則會成為甩鍋俠,不住的抱怨孩子媽媽:「你看看,這就是你教的孩子,都乾了什麼事情!」

02

閨蜜今天早上又在跟我吐槽了:

「哎,我上輩子是作了什麼孽,才遇到這麼懶的孩子爸。每天上班遲到,叫他起床,比哄女兒起床還難;每天穿什麼衣服,還要我跟他搭配;回家後,總是習慣性把上班的壞情緒帶回家;一進門,就癱在沙發上打遊戲,直至凌晨兩三點;如果煮飯煮得稍微晚了一點,他還毛皮擦癢的使臉色給我看;孩子的作業以及教育什麼的,他絲毫不管;快十年了,連一雙襪子都沒有洗過……」

而像這樣的傾訴,我都已經能夠背出來了。我真是不敢想像,閨蜜到底有多麼強大的內心,才能容得下這樣一個事事不做的人。

閨蜜說,今年正月,孩子外公外婆從老家來重慶玩了幾天,回家後兩個老人特別傷心。因為他們看到的閨女的日常就是不斷勞動,一天連坐下來休息的時間都很少很少,而孩子的爸爸則像客人一樣,坐著只管打遊戲,還時不時的催促閨蜜干這干那。

最讓閨蜜受不了的是,孩子學校的任何活動,孩子都總是在積極參與,而自己也總是在積極的輔導和培育孩子。有時候在家裡需要進行適當的練習,孩子爸爸非但不參與輔導,反而怨聲怨氣的說:「參加這些活動幹什麼?要輔導滾出去輔導,打擾我打遊戲!」

03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孩子,也是爸爸的孩子!

每每看到喪偶式育兒的家庭,我就感覺陣陣悲傷,替孩子的媽媽感到心疼,替孩子感到惋惜。孩子希望得到爸爸的用心陪伴,孩子媽媽希望得到孩子爸爸的分擔和理解。

其實,關於這一點,建議各位寶媽在逞能的同時,也要學會示弱。自己並不擅長的事情,不要強迫自己做得有多好,如果自己轉換技巧,邀請孩子爸爸共同參與,不僅減輕了自己的負擔,也讓孩子多了父親的陪伴。

你越強大,孩子爸爸越有偷懶的機會。因為他知道自己做不做都沒有關係,反正家裡有人做得很好。

在此也奉勸各位孩子爸爸:「既為人父,就應該有為人父的樣子!媽媽在給孩子傳遞正能量的同時,你別總是給孩子傳遞負能量。教育孩子,孩子父母雙方共同努力,任何一方獨攬教育大全,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都是不利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TMGwB8g2yegNDQ3_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