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興記憶:貢茶鱔絲稱絕品! 名人、美食、美景於一鎮

2020-04-05     噠噠君的視野


平興鎮由原平興鄉和臨江鎮合併而成,合稱「平興」,取「平安興旺」之意。平興鎮依山傍水,風景優美,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聚名茶、名人、美食、美景於一鎮。



喝百年貢茶,品人生百態


南安(今樂山)出名茶,凌雲初春所采,不減江南。凌雲茶似虎丘,味逼武夷。——《華陽國志》


百年茶樹


現平興鎮滑石村五組大石坎仍保留有千株百年茶樹,據史料考究,這些茶樹早在清朝時就被用作「貢茶」,其栽培環境、茶樹品質、制茶工藝都是優中選優。同時,此茶葉必須在清明節前採摘,採摘時只採露「雅雀嘴」、起「魚鉤」的部分;爾後,交由當地制茶技藝最好的老茶農加工;做好後,再由府(縣)上派專人帶走,呈送皇上。因此,大石坎的貢茶也稱為「川茶」。


採摘露「雅雀嘴」、起「魚鉤」部分


傳名人文化,育鄉風文明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平興鎮人民血液里流淌著的勤勞和善良,骨子裡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在抗日誌士陳潛夫和2019年「中國好人」周登學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陳潛夫


抗日誌士——陳潛夫,生於1892年,樂山市市中區平興鎮平興村人。他曾與郭沫若同在樂山讀書,並同赴日本留學,參加過暗殺袁世凱的行動,還曾在天安門斷指血書震驚中外。「九·一八」事變後,他曾組織四川義勇軍敢死隊出川抗日,後又受李大釗的邀請,在北京大學任教,再後又回川辦學……陳潛夫的一生,是憂國憂民的一生,他用生命和行動生動詮釋了愛國的「硬骨頭」和愛家的「繞指柔」。


周登學到彝區支教



周登學


「中國好人」——周登學,樂山市市中區臨江學校教師。34年從教生涯,他兢兢業業,主動到峨邊、馬邊、涼山支教,他用無悔年華書寫著一個教育者真誠的教育理想、自覺的教育擔當。被國家教育部、人社部授予「鄉村學校從教30年教師」榮譽稱號,榮獲「四川好人」「樂山市市中區好乾部」「樂山市評為教育扶貧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


吃臨江鱔絲,品絕味美食


相傳,清末民初,臨江鎮有一位羅姓大戶人家,待人和善,人人敬仰。一日,德高望重的羅老先生身患重疾,久治不愈,找來中醫討來一味藥方。此方需用野生鱔魚作藥引子,但鱔魚煮熟後丟棄又實屬浪費,於是有人便用牛骨將鱔魚肉拉絲刮下,將鱔骨剔除;還有人將其切做鱔段,配以川人鍾愛的麻辣烹飪,竟格外鮮香滑嫩。




一晃百年過去,臨江鱔絲的來歷只留下了讓人憧憬的美好傳說,但麻辣入味的臨江鱔絲卻成為了家家戶戶招待貴客的必備菜品,也成為了饕餮吃貨們口耳相傳的網紅美食和官方蓋章宣傳的獨特佳肴。



游網紅景點,賞平興之美


隨著「網紅」成為社交圈乃至這個時代最具號召力的詞語之一,「網紅打卡地」吸引了一眾年輕人爭相到訪。


碧綠的茶園

金黃的油菜花

臨江河


初春,碧綠的茶園、金黃的油菜花田讓你感受到春的氣息;夏日,傍晚的臨江河帶你享受河風的涼爽;深秋,滑石村「網紅」銀杏林都會迎來大批遊客;冬季,草莓基地的冬草莓邀你體驗採摘的樂趣。


銀杏林

草莓採摘


恢復重建後的平興村水車帶你重溫千年農耕文化;聖水寺、大石坎百年清朝貢茶、御史墓等景點也成為背包客、騎游隊的打卡聖地;轉型升級後的竹海公園、玫瑰基地、紫馨花海也定會讓你不虛此行。


平興村水車

玫瑰基地

紫馨花海



平興鎮,一座來之享美食、品名茶、觀美景,歸之帶走「平安興旺」祝福的小鎮!這樣一座農旅融合特色小鎮,有沒有吸引到你呢!



來源:微嘉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8WfTHEBiuFnsJQVKU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