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這四座以「陽」為名的縣,三設於西漢,而一設於秦

2019-09-16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河北地處我國華北地區,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其古屬「九州」之首的冀州,戰國時期大部分屬燕、趙兩國,因此簡稱「冀」,又有「燕趙大地」之稱,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且英雄輩出,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而自元始多以北京為都,河北又因此而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河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古為華夏民族的核心區域,境內古縣、名城眾多。我國古代多以山川河流為地名,而山南水北為陽,以「陽」為名的地名頗多,如洛陽、南陽、安陽、衡陽等,而河北境內以「陽」為名的縣也有四座,分別為曲陽縣、高陽縣、饒陽縣及陽原縣。這四個縣均為兩千多年古縣,其三設於西漢初,有一座更是設於秦朝時期。

陽原縣,位於河北省西北部,隸屬於地級張家口市,為張家口轄縣,與山西大同相鄰,著名的桑乾河自西向東縱貫全境。陽原歷史悠久,戰國時期為趙國代郡安陽邑,秦時仍屬代郡。西漢漢景帝時期,陽原設縣,而同期所設的還有桑乾、東安陽兩縣,三縣均屬代郡,建縣時間長達兩千一百多年。東漢時,陽原縣被廢,此後曾短暫設有安陽、安邊等建制,到遼時設永寧縣、弘州,永寧為弘州治所,金時永寧改稱襄陰,元時省入弘州,而明朝初弘州廢,稱順聖川西城,清朝時於此置西寧縣,民國初為避免與青海西寧同名而以漢之縣名「陽原」為名。建國初,陽原縣屬察哈爾察南專區,察哈爾省撤銷後屬河北省張家口專區,現為張家口市轄縣。

饒陽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為地級衡水市轄縣。饒陽,戰國時為趙國地域,秦時屬巨鹿郡,西漢初置縣因地處饒水之陽而得名饒陽,兩漢時屬河間郡、涿郡、博陵郡、安平國等,為有著兩千二百多年建縣史的古縣。自隋始,饒陽隸屬多變,曾為瀛州、深州、晉州等所轄,清朝時屬深州直隸州。建國後,饒陽曾屬定縣專區、石家莊專區、倉縣專區、天津市、衡水專區等,1996年屬地級衡水市至今。

高陽縣,位於河北省中部、保定市東南部,為河北故省會保定轄縣。春秋戰國時期,高陽曾為燕、齊、趙等國地,秦時屬巨鹿郡,西漢初正式置縣稱高陽縣,因「在高河之陽」而得名。高陽設縣後隸屬於涿郡,後曾為高陽郡、蒲州、高陽軍等治所,明朝時期屬保定府安州,清初承襲明制,雍正後直屬保定府,現為保定市轄縣。高陽是明末名臣孫承宗故里。

曲陽縣,位於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東麓,與高陽縣同屬於保定市。曲陽縣域多山,不僅為此四縣中建縣最早的縣,也是河北最古老的縣之一,其古為趙國曲陽邑,因「城在山(古恆山)曲之陽」而得名,秦時設曲陽縣,有兩千二百四十餘年的建縣史。兩漢時期,曲陽改稱上曲陽,先後屬恆山郡、常山郡、中山國等,南北朝復稱曲陽,後也曾改稱石邑、恆陽等。曲陽被蒙古所占後曾短暫升為恆州,明清時曲陽屬定州所轄。建國初,曲陽縣隸屬於定縣專區,後屬保定,現為保定市轄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7Y2O20BJleJMoPMxJD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