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得過肝炎,為什麼會有肝硬化?

2019-10-18     肝博士

臨床工作中,常常碰到有的患者一查出就是肝硬化,甚至晚期肝硬化(如上消化道出血、大量腹水)或肝癌。此時,患者和家屬常常甚為驚愕:我沒有得過肝炎,為什麼會有肝硬化?

「沒得過肝炎「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患者既往沒有出現自我覺察的乏力、食欲不振,甚至尿黃、眼黃的肝炎症狀或體徵,或沒有經常或很少檢查肝功能;

另一種是從實驗室結果考慮,多次查了肝功能,均是「正常」。

我們知道,肝臟是個非常「沉默」的器官,是任勞任怨的「母親」,具有非常強大的代償功能,緩慢損害的特點。即使肝臟喪失了60%,肝臟完全能夠承擔其生理功能而無明顯症狀,以至患者自覺沒有得過肝炎。親體或活體肝移植(切除健康人一部分肝臟移植給嚴重肝病者)、一肝兩受(一個肝臟分給兩個患者使用),都是基於肝臟強大的代償能力。

沒有肝炎症狀,查肝功能也「正常」,為什麼還會得肝硬化?這見於以下幾種情況:1、所謂的肝功能正常,只是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正常。有研究結果顯示,即使ALT正常,仍有30%-40%的慢性B肝病毒感染患者存在嚴重的肝功能損害,甚至肝硬化。因為ALT不是肝損害的敏感指標。另一方面,有些慢性肝病有間斷髮作的特點,偶爾或頻度較低的肝功能檢查,也不一定發現肝功能異常。

2、ALT僅僅是肝功能的一部分,其主要反映有沒有顯著肝細胞損害,不能反映有沒有膽管細胞損害,更不能反映肝損害的程度。若按反映膽管細胞損害的谷氨醯轉肽酶(GGT升高),反映肝臟儲備功能或肝纖維化程度的白蛋白下降、外周血小板下降,即使ALT正常,也常常表示存在肝病甚至嚴重肝病。

3、忽略ALT「輕度」升高的嚴重後果。有些患者就診的不是專科醫院、專科醫師,或雖是專科醫師,但經驗不足,把輕度異常當成基本正常,忽略高水平正常與長期輕度異常的不良後果,忽略ALT以外的其他指標,遺漏活動性、需要及時治療的肝病的診斷,導致嚴重肝病的發生。

綜上所述

肝硬化不是突然患上的,而是長期慢性肝病不斷發展、日積月累的結果。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民眾生活水平提高,國人得「富貴病」越來越多。其中,由營養失衡(如超重和肥胖等)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與長期大量飲酒引起的酒精性脂肪肝(一般飲酒史超過5年,摺合酒精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內有大量飲酒史,摺合酒精量>80g/d。酒精量換算公式為:g=飲酒量(ml)×酒精含量(%)×0.8)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為中國居民第一大肝臟疾病,且患病率仍不斷上升。要及時發現並阻止肝病或潛在肝病向嚴重肝病如肝硬化或肝癌的發生,必須及時戒除不良生活習慣與嗜好,注意營養平衡,控制體重,控制飲酒,不隨便服藥,減少酒精與非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病的發生。同時,及時體檢,以了解自己是否存在慢性B肝或C肝病毒感染以及其它可能存在的慢性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病);若發現自己存在慢性肝病的高危因素如肥胖、飲酒、慢性B肝或C肝病毒感染等,則應根據情況,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反覆多次檢查,以及時發現進展性肝病,從而抓住機會及時治療,最大限度減少嚴重肝病的發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7I14G0BMH2_cNUgh3L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