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境內第二大單體結構,華夏古建築活化石,福建柘榮吳氏大宅

2020-01-10     視覺秀旅遊

吳氏大宅,位於福建省寧德市柘榮縣乍洋鄉鳳里村鳳岐自然村,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距今200多年,整體規模龐大,氣勢宏偉,結構嚴謹,堪稱華夏古建築的"活化石"。是閩東境內第二大單體結構古民居。2002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氏大宅,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內、外兩重圍牆,四周花園,通面闊76米,通進深99.1米,總占地面積7531.6平方米(11.3畝),其中建築占地面積2391.52平方米。第一級台基寬56米,深9.5米。單檐磚木構穿斗式硬山頂門樓,三開間。二門為青磚三合土混合結構,三樓牌坊式頂蓋,橫額正面行書「鳳岐聚秀」,內面行書「仁義為廬」。

第二至第五級台基上建四座相隔一定距離的橫向樓房,兩旁建廂房,正中天井兩旁建縱向單扇窗閣式廊廡,將橫向樓房隔成三個縱向大院,第三級台基與第四級台基之間橫向建空斗防護磚牆,將建築群分隔成前後兩大區域。


主體建築均為木構穿斗式,雙層重檐歇山頂,面闊各11間,進深各3間,其中明間單層通頂。廊廡、左右廂房和廚房等,多為木構穿斗式懸山頂,其中廂房為重檐兩層建築。整座建築共有天井27個,花窗100多個。斗拱和門窗木雕多且工藝精美,建築布局、採光、通風、排水等較為科學,尤其是四周空斗磚牆中穿插著用火燒烤過的筒竹,增強了防盜功能,有多處三合土仿石構造欄杆和多個水槽,足以亂真,勝似現代混凝土噴沙欄杆。


附屬文物有:清代石水槽1個、木匾"廉慎家風"、"杖朝紀瑞"和木雕幾桌及木雕聯板"地涌甘泉光祖無如作孝,庭生芝草積和自可招祥"等。正門外圍牆外立有石旗杆夾一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7CWl28BxtCz63RLc2v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