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把前景從構圖的部分單獨拿出來講呢?
因為我覺得這部分內容可以深入挖掘一下,而且在構圖時前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們周圍的空間是三維的,而照片卻是平面的。要用一個二維平面去表現三維空間的立體感,就得依靠一些視覺魔術來幫忙。利用光線當然是增加立體感重要的一招,這個我們後面會具體講到。下面介紹利用前景來加強畫面層次和立體感的技巧。
SONY A900、50mmF1.4、F5、1/160s、ISO200、5500K白平衡,四川成都
利用圍牆上的雕花窗戶作為前景,拍攝院子裡喝茶曬太陽的成都人。在前景的選擇上有不同形狀的窗格子可以選,我們可以根據主體的多少、要給主體預留多少空間以及是否需要前景有特殊含義等來進行考量。
丨增加層次
前景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增加畫面的層次。有了前景,照片就很容易劃分為前景、中景、背景這幾個部分。相對於只有中景或只有背景的照片,層次感會豐富一些。當我們拍一些場景覺得層次感不足時,可以試著找找有沒有合適的前景。
SONY A900、16-35mmF2.8ZA、F11、1/30s、ISO200、+0.7EV、4
從浦西拍攝浦東陸家嘴,當天天氣很陰沉,房子沒有立體感。為了加強層次,把浦西外灘攝入畫面。這樣陸家嘴離開我們的距離、黃浦江的寬度、人與房子的大小對比便一目了然了。
SONY A900、16-35mmF2.8ZA、F3.2、1/50s、ISO200、日光白平衡,古
利用塗鴉作為前景,在展現小巷面貌的同時告訴大家更多的信息,也增添更多的生活氣息。這是利用前景拍攝的慣用手法之一。我們要找的是具有標誌性、有特色的物體來作為前景。
丨增加信息量
當主體的信息量不足以涵蓋我們所要說明的情況時,可以考慮加入前景,有代表性的前景來讓畫面的信息量更加豐富。通過前景、中景與遠景的配合,交代更多有關畫面的信息。加入前景元素與構圖的簡潔原則並不矛盾,依然要控制好前景在畫面中的形態、比重,並保持簡明扼要。
丨遮擋無用空間
有時畫面會比較空,直接拍攝畫面顯得很單薄無趣。如果找到合適的前景遮擋一下,那些無用的空間就會減少,畫面也會顯得飽滿一些,同時畫面的構圖與縱深感可以得到加強。
SONY A900、16-35mmF2.8ZA、F2.8、1/2500s、ISO200、日光白平衡
這是冬天的琉森,著名的花橋上空空如也,顯得特別淒涼。如果直接拍攝花橋就會太冷清了。所以我找了鐵橋的雕花欄杆作為前景,用它擋掉一部分空間,並且欄杆本身在陽光的照射下也很漂亮。
SONY A900、16-35mmF2.8ZA、F8、1/1250s、ISO400、5500K白平
把車窗玻璃作為前景,陽光灑在窗戶上形成美麗的光芒。略微虛化的前景增加了清晨的氣氛。
丨製造氣氛
有時前景是烘托氣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此時我們可以把前景處理得模糊虛幻一些,用不清晰的影像來達到製造氣氛的作用。
丨焦點的選擇
對於有前景的照片,我們選擇把焦點對在主體身上,這好像沒什麼疑問。這樣的前景通常為無甚特別的景物,一般只用來增加畫面的深度。不過,當前景比較有意思時,我們也可以把焦點轉移到前景上,將它變成主體,原來的主體反倒變成了背景。
SONY A900、70-200mmF2.8G、F4、1/640S、ISO200、5200K白平衡
計程車司機靠在他的車子上等待遊客的問詢,這本是畫面的主題,但有時我們可以把焦點放到前景漂亮的老爺車上,讓主體變成背景,通過虛化的影像來傳達信息,也是一種不同的拍攝手法。
CANON EOS 20D、EF-S17-85mmF3.5-5.6IS、F7.1、1/400s、I
當我把焦點放到前景的手鐲上,主體和陪襯發生了置換。艷麗的手鐲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本來應該作為主體的小販倒成為背景起烘托作用。
丨前景與背景的呼應
當我們對於前景的利用得心應手之後,可以嘗試著讓前景與背景有更多的呼應關係,也就是我們在找前景時不是隨便找,而是要利用前景給照片增加更多的內涵。
SONY A900、24mmF2ZA、F8、1/60s、ISO200、5500K白平衡,四川成都
以上部分圖文摘自
人民郵電出版社——《旅行攝影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