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都不敢面對,你活該是韭菜

2020-05-14     鯨看

原標題:《後浪》都不敢面對,你活該是韭菜

現實中的「後浪」都是什麼樣子的?

剛剛結束的這個假期,我的朋友圈一半是各種帶著口罩的風景照,一半都是「後浪」。

而當在「朋友圈裡分享《後浪》的都是前浪」這個論點被提出之後,我又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事情:

好幾個分享了這段視頻的朋友,默默地把這個分享刪除了。

差點笑出聲,還好忍住了。

一部《後浪》,讓「前浪們」不敢輕易分享,讓「後浪們」也意見頗多,兩邊不討巧,這想必是B站起初未曾意料到的吧。

伴著這股浪,很多「X後」又被慘的被拉出來溜了,這其中最慘的當屬90後。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帶著一臉關心又夾雜著調侃的問到:

2020年,第一批奔三的90後們,你們買房了嗎?買車了嗎?成家了嗎?存款有多少?

三十歲的你,過得怎麼樣?

早就過了三十的我記不太清當年的情況了。

於是乎,帶著這個問題,我跟幾個剛滿三十歲的朋友聊了聊,聽了聽他們的想法。

「日子嘛,過就得了,還能怎麼樣?」

@夏不涼冬不暖

三十歲,坐標蓉城,公司小職員,傳說中萬年不能升職加薪的那種。

我不否認,現在生活壓力的確很大,但這也沒耽誤我吃喝玩樂混日子。

身材走樣、皮膚鬆弛、睡眠質量也不如以前,經常要大半夜才能睡著。以前還會想著保持身材,現在坐下來哪怕肚子上一圈的肉。

不過,也沒啥大驚小怪的,該吃的火鍋一頓沒減,該喝的奶茶一杯沒少。

有時候,也會和孩子撒嬌賣萌,但偶爾遇到停電電梯停運,一手抱上孩子,一手提上媽咪包,也能爬上七樓,不會再跟剛結婚那會似的,不停給老公打電話。

既矯情又沒出息。

記得剛剛開始工作那會兒,說話做事都小心翼翼,生怕得罪別人。現在我完全不在乎這些了,自己的感受最重要。

別人提出一堆不切實際的建議時或者老闆再一次畫起大餅時,臉上笑嘻嘻,心裡一萬句MMP。

遇上特別不著四六的事情,也不憋著,直接懟回去,自己爽了再說。

什麼前浪後浪的,都有浪不起來的那一天。

有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生一天悶氣還不如脫口而出的一個「滾」來的有用。

我一直沒想通,為什麼一定要去做「浪」呢?

不累嗎?做粒沙子不也挺好的嗎?

前浪後浪隨你怎麼浪,把我卷到哪,我就在哪躺會兒,多舒服啊。

偶爾也會把孩子丟給爸媽,和老公去燭光晚餐小資一把,只不過會在結帳時要求服務員打包剩下的食物,回家熱熱,又是一頓。

別人愛咋看咋看,我碗里的肥牛進了我的嘴就成。

大目標我沒有,這樣就挺好的。三十也好,四十也罷,沒什麼區別。日子嘛,過就得了。

自己覺得舒服不就得了嗎?

「大部分人,就曾經做過『韭菜』」

@巴扎黑是只貓

90年,女,雙子一枚,2010年6月底畢業,徹底搬離學校,開始了社大之旅。

老家是個重男輕女很嚴重的地方。因為從小受到的「歧視」,一畢業我就給自己立了個flag,再苦再累再窮我也不找家裡要一分錢,我要靠自己在這座城市活下來,而且要擁有自己的一套小房子!

flag這東西立起來容易,做起來真(消音)難。

畢業後,我待過好幾家公司,但從事的崗位從未變過,哪怕誘惑再多。

這樣的堅持現在看來是對的,薪水隨著經驗越來越豐富也慢慢的越來越高。

現在的我,竟也變成了別人眼中的獨立女性了,嘖嘖。

但光鮮都是給別人看了,苦和累只有自己知道啊啊啊(假裝抹淚.gif)。

記得有一段時間,交完一個季度的房租,付完水電氣費後,我真的窮到地鐵都坐不起,只能每天起很早走很遠的路上班。

下了班也留在公司加班到十點,只為了打免費車回去。

好啦,認真點說,倒沒覺得多慘,甚至還覺得自己像極了小說里的富二代女主,正在民間體驗人生疾苦。

2014年秋天那會,我開始一邊著手看房子,一邊算著自己手裡的錢夠不夠首付的。

2015年年初,我終於買下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

那時候家裡一片反對的聲音,我媽說,女孩子買什麼房子,結了婚就不是自己的了。

我沒說話,他們說什麼我都聽著,還一直很懂事的點著頭,反正打小就這樣,不過是左耳聽右耳出。他們說著說著看我態度如此之端正,也就不說了。

說實話,我也不恨我媽,雖然沒多給我吃一口肉,但也沒少給我吃一口菜。

現在很多電視劇里演的都是什麼呀,什麼《安家》什麼《都挺好》的,我覺得裡面的女主角都是個傻子,動不動就跟老人家吵吵,你說你把他們氣到了氣病了,是不是還得自己掏錢?多不划算?

沒必要跟他們爭,反倒讓自己扣上個不孝的名聲。

買完房之後手裡就沒多少錢了。我盤算著扣完房租和月供,工資也基本上沒有多少了,本以為自己會開始吃土的日子,但是生活好像沒太大改變,該吃吃該喝喝,不過是吃的喝的相對差了一點罷了。

所以,那些口口聲聲說不想因為買房影響自己生活品質的人,在我看來都是藉口罷了。

說大的變化,也有。

買房之後半年多的樣子吧,我感覺家裡人的態度有點轉向了。

好像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評價我和弟弟的標準從男孩女孩變成了這個孩子的能力,再直白一點,就是這個孩子能不能自己買房。

買房之後,我每次過年回家的時候,都感覺自己的腰杆都直了很多。

說來好笑,我我媽沒到我的房子裡住過一天,但看我的眼裡都閃著光,滿臉寫著:啊,女兒,我的驕傲...

你說的那個《後浪》我也看了,怎麼說呢?

如果放在以前,我可能也跟很多人一樣,覺得這都是啥呀,這哪是後浪,這都是精英吧,站著說話不腰疼一群人。

像我等這群「韭菜」哪能算得上是後浪啊,頂多是一把「韭浪」。

但有了房子之後,好像真的覺得自己有了底氣。

其實我買房的時候,房價已經很高了,但我還是給自己做個「五年規劃」,算了下通貨膨脹,然後把每個月要存的錢,一分不少的存了下來,哪怕一天少吃一頓,哪怕一年不買一件新衣服。

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每一個都是從「韭菜」過來的。

做韭菜沒什麼大不了的,十幾歲的時候你是韭菜,二十多的時候你就是韭菜花,到了三十四十,如果你還把自己當韭菜,那你真的就只能是棵韭菜了。

話難聽,但道理我覺得就是這麼個道理。

就跟很多人自稱老阿姨一樣,我從不自稱老阿姨,我覺得人生都才剛剛開始。

誰要敢叫我一聲老阿姨,我會當面懟回去:請叫我小姐姐,謝謝!

@林先生愛吃雞

先說個發小的事吧。

小時候,他家很有錢,算起來也是個富二代了。

我記得初中那會,他一天的零花錢就好幾百,那時候我們一般的小孩一個星期也就十多二十塊,真是羨慕死他了。

後來他初中讀完就輟學了,每天就跟上夜班一樣,下午睡醒了就跑到網吧打遊戲,渴了餓了也在網吧解決,玩了個通宵第二天回家睡覺,下午睡醒了繼續打遊戲。

家裡也不怎麼管他,每個月給他2萬塊錢。

我們讀高中讀大學的幾年裡,他都是這麼過來的,二十出頭就早早的結了婚,家裡給介紹的,然後馬上又生了孩子。

生完孩子之後,好像他的歷史使命就此完結了,家裡人更加不管不問了,愛幹啥幹啥。

如果日子一直這樣下去倒還好。

但前兩年,他家家道中落,開的廠子倒閉了,一下子變得緊緊巴巴起來,父母都老了,也沒了再次創業的激情和本錢了,過一天算一天。

老婆也跟他離婚了,孩子不要留給他。

他現在沒文憑,沒工作經驗,也沒了生活鬥志。

前段時間我碰到他,他說他甚至想過自殺,感覺自己一無所有,連最基本的生活費都是啃爸媽的,房子全部抵押給銀行了,完全看不到希望。

想找個工作吧,看得上的他幹不了,幹得了的她看不上;礙於面子不想做體力活,但除了體力活幾乎沒人要他。

所以當有人說「看啊,那些二代們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一出生就是『前浪』」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這個發小。

再說說我自己吧。說實話,我也沒比發小好太多。

今年三十的我,去年剛剛研究生畢業。沒錯,「大齡研究生」說的就是我。

小時候家裡沒他家有錢,倒是讀了大學,但也只是個普通的大學,一抓一大把那種。但我爸一直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別指望我能幫你什麼,我沒權也沒錢。

本科畢業後,我先工作了幾年,一直沒什麼大發展,在普通的公司幹著普通的工作,在朋友圈裡點著普通的贊,就是最普通的普通青年一個。

也想過就這樣下去,但還是覺得不甘,考慮了很久之後,決定讀研。

辭了職開始複習,努力了大半年,最終運氣也不錯,壓線過了。

研究生期間在一群小弟弟妹妹之間,他們都是二十出頭,我比他們大了四五歲,一開始還有些不好意思,後來也就習慣了。

不得不承認:無論在哪個時代,排除個別極端的例子,個人想實現階層躍遷都非常難。

我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對於那些起點超高的富二代,高智商,好運氣,或者是超努力的人,我也沒想過要趕超他們,我就是個普通人。

但,再普通不也可以試試嗎?試試又不會怎麼樣。

我慶幸,自己在幾年前走了考研這條路,在三十歲之前畢了業,然後重新走上了社會,參加了校招,用一個大齡應屆生的身份輕鬆拿到了原本拿不到的offer,算不上特別好,但目前來說已經很滿意了。

阿Q一點,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會變的。

即使你現在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份體面的收入,你能保證可以一直干到退休麼?

這30年又會發生多少變化,這個社會和你周圍的環境又會變成什麼樣子,誰敢說自己對未來是非常有底氣的呢?

都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你怎麼就知道不是「海闊憑魚嗆,天高任鳥摔」呢?

年滿三十,無房無車,存款為零,那又怎麼樣呢?不是還有幾十年的時間嗎?

更何況,天天念叨著「我已經三十了,一事無成」又有什麼用呢?

你可能覺得我說的都是雞湯,但別人喝不喝我管不著,我喝著暖和就夠了。

做不了兔子,或者追不上兔子,那就做烏龜里跑的最快的那個,至少比縮頭烏龜強點不是?

寫在最後的話

這幾年,因為李笑來、羅永浩等人身體力行的科普,成功的讓很多人知道了「韭菜」這個詞。

同時,也給了很多人一種錯覺:好像任何東西只要跟錢沾上了邊,那就是在收割自己,就是在割韭菜,就是「全世界都在害我」。

但,到底什麼是「割韭菜」?

如果賣方提供的東西是假的,是完全不足以匹配價格的,是欺騙了買方的,這叫割韭菜。

但如果對方付出了服務與商品,並得到雙方都默認同意的回報,這些都屬於正常的交易關係,你情我願而已。

多大的付出,就有多大的回報,一物換一物,這是商業社會的本質。你可以能不接受不認可,但這就是現實。

而且,我很認同@巴扎黑是只貓 的觀點,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曾經做過「韭菜」,也都做過「後浪」。

一個人是後浪時,混得不好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怕是到了不是後浪的年紀後,還把自己當後浪,並且像個祥林嫂一樣一直念叨:我是個後浪,我能怎麼樣?誰讓我沒含著金湯勺出生呢?

我不是說每個人都一定要努力向上,拼了命的往前沖,就像上面的三位90後,他們的選擇都沒有問題,只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怎麼樣就好了。

要麼,放低你的人生慾望,找個普通的工作,平平淡淡在小城市過好過完一生,這同樣值得尊重;

要麼,在你改變不了現實的時候先接受它,然後修煉自己,把自己變成鐮刀,去「收割」別人。

每種選擇都有代價,也都有優勢,如何選擇只是因人而異。

但只是抱怨和吐槽沒用。

重要的是,不要老是想著好處全占、代價全免。一邊想享受普通人「活在當下」的簡單生活,一邊又想著做出一番事業實現階級躍升,最後都沒實現不了,就開始怪環境。

那恕我直言:可能你連韭菜都算不上,頂多算棵胡亂攀爬的野草,被曬死在夏天后腐爛成泥。

一個人一輩子會長大三次。

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並非世界中心的時候;

第二次是發現再怎麼努力,有些事情始終追不上一些人的時候;

而第三次,是在明知道自己可能無能為力,可能一輩子都追不上一些人,但還是盡力爭取儘量靠近的時候。

你,長大了嗎?

作者:厚朴 來源咪咕閱讀 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kDXEXIBd4Bm1__Yb6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