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調節受損可以轉危為安

2020-01-01     糖友大講堂

有不少人在體檢後被告知「糖調節受損」,外行人對這一診斷不甚了解,這是糖尿病嗎?要不要治療呢?專家表示,「糖調節受損」雖然暫時還夠不上糖尿病,也沒有明顯的症狀,但卻事關今後是否會發展成糖尿病,因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

糖調節受損可以轉危為安

  「糖調節受損」屬於糖尿病前期,在這個階段,病情發展是可逆的,如能針對病因,積極干預,絕大部分「糖調節受損」者有望恢復正常。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達11.6%,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調查顯示每10個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更讓人擔心的是我國成人出現糖尿病前期表現的比例高達50.1%,糖調節已經受損,即將變成糖尿病。有研究證實1/3的「糖人後備軍」日後會恢復正常,1/3「原地踏步」,還有1/3將進展為糖尿病。

  儘管糖調節受損的患者血糖只是輕微升高,也幾乎沒有明顯的症狀,但是如果掉以輕心、放任不管,血糖繼續升高會加重胰島素的分泌缺陷,遲早會進展為糖尿病,而且發生大血管病變如腦卒中、冠心病等的風險明顯增加。

  糖調節受損還算不上糖尿病,在這一階段病情是可以逆轉的,及早干預治療可以延緩甚至終止糖尿病的發生。平時少吃高脂食物,低鈉飲食,再配合適量的運動。運動要有規律地進行,形式也可以多樣化,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相結合是比較好的,常見的有氧運動有快走、慢跑、健身操、太極拳、游泳,抗阻運動有練啞鈴、拉力器。

  知識連結:

  1.「糖調節受損」究竟是咋回事?

  正常人空腹血糖低於6.1mmol/L,餐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低於7.8mmol/L。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則為糖尿病。倘若空腹血糖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高於正常,但尚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則為「糖調節受損」。

  對於空腹血糖大於6.1mmol/L,但不超過7.0mmol/L的患者,應進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這是因為糖尿病早期往往僅表現為餐後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可能正常或略高,如果僅查空腹血糖,可能使接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被漏診。

  2.「糖調節受損」是怎麼引起的?

  糖調節受損的發病因素與遺傳因素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關,還包括熱量攝入過剩、體力活動不足、超重及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等等。

  3.「糖調節受損」有何危害?

  很容易發展成糖尿病。而且,罹患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增大。所以,積極干預「糖調節受損」,不僅可以減少糖尿病的發生,還可以減少大血管病變的發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jeIYW8BMH2_cNUgzeW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