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相信大家對"棍棒之下出孝子"這句話並不陌生。小孩子調皮,經常有犯錯的時候,所以,經常也少不了父母一頓打罵。殊不知,從小挨打的孩子和沒挨打過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可不止一點點。
案例
鄰居家小林有個兒子叫明明,明明從小到大,都非常淘氣,只要一犯錯,都會遭到爸爸媽媽一頓打。
雖然明明漸漸長大了,但卻是在父母的棍棒之下成長的。這一年,明明5歲了,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了,所以,小林為明明找了所不錯的幼兒園,明明也因此而開始了幼兒園的生活。
轉眼間明明上學也有一個月了。這一天,小林去接明明放學,幼兒園主班老師跟小林表示:"明明媽媽你好,明明平時特別地膽小,不敢與人交流。而且非常害怕犯錯,就連寫錯個字,都能害怕得渾身發抖。犯完錯後,還一直懇求我不要把他在學校犯的錯告訴父母。我覺得孩子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和你們平時對他的教育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經過老師了解,老師才明白,原來明明從小就是在父母的棍棒下成長的,只要犯下一點小小的錯誤,就會挨打,久而久之,使孩子養成了膽小懦弱的性格。
小林聽了老師的話,反省了一下自己,她決定以後能對孩子動口,絕對不對孩子動手,一定要把自己錯誤的教育方式改正過來。
明明這樣的情況,在現在的社會裡是非常常見的。很多父母都相信"棍棒之下必能也孝子",所以,孩子只要一犯錯,父母就會打孩子。那麼,從小挨打的孩子和從小沒挨打過的孩子,長大後會有怎樣的差距?
從小挨打的孩子和從小沒挨打過的孩子,長大後會有怎樣的差距?
1、 性格上的差距
從小挨打過的孩子,由於他們從小是在父母的棍棒下成長的。他們只要一犯錯,或者因為一點小事,就會遭到父母的打罵。
因此,他們的性格要麼就是特別地膽小自卑懦弱,要麼性格特別暴躁,長大後甚至還會有暴力頃向。
而從小沒挨打過孩子,他們犯錯時,父母會跟他們講道理。所以,他們的性格也會比較理性和自信。性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所以,性格比較理智和自信的孩子,長大後會有更好的作為。
2、 與家人的關係
從小挨打過的孩子,他們長期在家人的棍棒下成長,所以他們會對家人產生
恐懼心理,不敢與家人親近。平時有什麼心裡話都不敢和家人說,怕因此而遭到家長的打罵,甚至還會因此而痛恨家人。
而從小沒挨打過的孩子,由於他們是在充滿愛的的環境下成長的,所以他們
會更加感恩家人,與家人的關係親密,長大後,會更加孝敬家人。
3、 面對問題時
從小在父母的棍棒下成長的孩子,由於他們只要一犯錯,就會遭到父母的打罵,久而久之,這也影響了孩子面對問題時,處理問題的能力。孩子便會覺得可以用暴力解決所有問題而缺乏思考問題的能力。
而從小沒挨打過的孩子,由於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比較溫和,父母良好的教育使孩子懂得在問題時,懂得冷靜去思考,理智地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父母要如何教育好孩子?
1、尊重孩子,好好溝通
孩子雖然小,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自尊心。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不可以隨意打罵孩子,要尊重孩子,並且和孩子好好溝通。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麼會犯錯,要怎麼做才能改正,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
2、辯明是非
父母要讓孩子擁有辨明是非的能力。父母從小就要教育孩子不能貪小便宜,並且要以身作則。並且讓孩子做個誠實的人,不能無中生有,欺騙別人。讓孩子有分辨是非的能力,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所謂人無完人,大人都會犯錯,更何況是小孩子。所以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儘量動口不動手,尊重孩子,和孩子好好溝通,讓孩子擁有辨明是非的能力,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利於孩子成長。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