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沒有盜版音樂了」,是自欺欺人嗎?

2019-11-14     吉他范兒

文章來源:音樂財經

作者:SomeEmma

數字時代,盜版影響著各種各樣的內容生產行業,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唱片行業。

Napster等類似音樂文件交換網站的興起為唱片行業的收入帶來了致命性打擊,讓盜版行為常規化。而後,Spotify、Deezer等流媒體平台的出現似乎成了行業對抗盜版音樂的救命稻草。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音樂行業有一個普遍的誤區——大家點開流媒體APP,擁有海量曲庫權限,從此盜版音樂再也沒有市場了。可是,數據顯示,盜版現象仍然存在。人們口中所謂的「再也沒有盜版音樂了」,準確點說是「人們停止非法下載音樂了」。

但是科技在進步和發展,盜版的形式也會隨之發生改變。流媒體終結盜版行為,或許只是音樂產業自欺欺人的願望。

10年前,torrents文件是盜版的主要形式,到2019年,torrents格式的文件只占全世界音樂盜版的6.7%。同時,未授權的流媒體播放占33.6%,扒流網站(stream-ripping site)占31.3%。

儘管torrents盜版音樂只占盜版市場的6.7%,但是仔細觀察一下torrents網站上數據,又會有一些新發現。如果說Billie Eilish和Post Malone在2019年的盜版音樂下載量飆升還可以理解,那更早年間發行的專輯和音樂也依然被大量下載這一事實就顯得有些讓人震驚。

在2019年7月份,僅一個月,Ed Sheeran在兩年前發行的專輯《Divide》被非法下載了超過60萬次,侃爺在2016年發行的《Life of Pablo》被非法下載了超過接近30萬次,Lady Gaga在10年前發行的《The Fame Monster》被非法下載20萬次。

這三張隨意挑選統計的專輯,在一個月內被非法下載了超過100萬次。

按照iTunes或者Amazon上數字專輯的零售價格來算的話,這100萬次非法下載給行業和音樂零售商造成的損失接近1000萬美元

再說一次,這僅僅是隨機挑選的三張專輯一個月內以torrent文件的形式被非法下載的損失。

更「古老」的專輯,並沒有因為年代久遠而躲過被非法下載的結局。比如Pink Floyd在1973年發行的《Dark Side of the Moon》依然十分受聽眾的歡迎,據統計,該專輯在2019年7月份被非法下載了超過13萬次。同時段,The Beatles在1967年發行的《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在torrent網站上被非法下載了18萬次。

我們能從這些數據里猜到數字音樂非法下載給版權所有者、版權代理商以及藝人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是多麼巨大。往小了說,這種行為直接抑制或間接降低了內容創作者的工資和報酬;往大了說,整個行業在2019年依然受到盜版的影響。

每一次非法下載都是一次對音樂創作者的掠奪,而這種行為大機率來自從未訂閱付費流媒體服務的群體。非法下載阻礙了錄製音樂行業收入的增長,最終導致流向創作者的經濟回報少到可以忽略不計。對頭部藝人來說,這些非法下載或許無關痛癢。但對其餘的創作者來說,在非法下載的影響下要靠音樂創作保持體面的生活,基本沒有可能。

面對仍然海量的非法下載,我們可以做什麼?

一家叫MUSO的公司,給了我們一種新思路。

MUSO是一家檢測各平台未授權數字內容並向客戶提供盜版音樂用戶數據和洞察的科技公司。MUSO由格萊美提名製作人Andy Chatterley聯合創立。

MUSO從2018年開始檢測了接近1900億次盜版網站的訪問信息。這些數據信息已經被版權所有者、廣播方、品牌廣告商在實踐中分析使用,它們為各方的內容生產提供了有效參考,也幫助各方加速變現。

MUSO的創立者Andy Chatterley說:「我們不能再把盜版僅僅當作『破壞行為』來處理了。我們可以通過盜版網站上的數據來了解市場需求、趨勢以及消費者行為,然後有效地管理這些數據,最終利用它來創造可量化的價值。

MUSO這家誕生在英國的初創公司早在2017年A輪融資時從Harwell Capital那裡籌集了250萬英鎊,公司用這筆投資加大了銷售和營銷力度,加強技術開發和基礎設施支持。在今年4月份,公司又從Harwell Capital處籌集到第二筆資金,至此A輪融資達到350萬英鎊。MUSO也將用這筆資金去加強數字媒體、遊戲和直播廣播等板塊的業務。

關於盜版,Chatterley稱其本質上是一種「十分故意」的破壞行為。因為人們在訪問盜版網站時並非只是為了隨意瀏覽,他們一定有自己需要的特定的音樂、專輯或者歌曲。因此,獲取這些網站上的數據對於洞察用戶畫像、了解不同層級城市的需求有很大的幫助,進一步地,可以將這些數據運用到市場營銷、巡演以及更加廣泛的宣發策略上。

值得注意的是,音樂流媒體訂閱用戶的增長在不可避免地變緩,而那部分依然高度活躍在非法下載網站、還沒有訂閱流媒體的音樂愛好者是音樂行業需要「感化」的對象,付費訂閱用戶增長的大任也降臨在他們頭上。

全球大約有35億人使用網際網路,其中只有10%的用戶是音樂流媒體付費用戶,這意味著還有巨大的機會實現付費用戶轉化,而音樂盜版用戶群體就是下手的好對象。

反盜版和內容保護技術對遏制內容非法傳播上一直以來都至關重要。在數據的幫助下,我們可以洞察到人們非法下載的音樂內容、非法下載方式、背後的原因,然後利用這些信息創造價值、實現產業的增長和收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aU8a24BMH2_cNUgf4h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