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足球運動員數量眾多浩如煙海,同名同姓就成了比較常見的事。比如新、老兩代張玉寧,比如曾效力江蘇舜天(江蘇蘇寧前身)和現在上海上港踢球的張衛;又比如韓喬生老師口中的「夏普隊」(當然這個是贊助商名),等等。不過同名同姓並不一定代表同樣的發展和同樣的命運,有的甚至大相逕庭。
天津泰達的楊帆是一名後衛,右腳選手,個子中等。楊帆初來乍到就打上主力,兩年下來已經積累了豐富的中超聯賽出場經驗。楊帆加盟泰達後的總出場時間超過3200分鐘,在中超、中甲U23球員中處於比較靠前的位置。有些隊伍甚至全隊都很難找到比賽時間如此之多的年輕球員。穩居主力雖有U23政策的福利在裡面,但也和楊帆穩定的場上發揮以及總體令人滿意的表現有關。略有些遺憾的是,可能是距離球門較遠,楊帆來到津門虎至今仍未有過進球。這是他今後努力捅破的一層窗戶紙。
相比之下上海上港的楊帆就混得沒那麼好。上港的楊帆比泰達的楊帆只大一歲,也是活躍於後防線上的球員,但卻至今仍在預備隊混跡。21歲加盟上海上港以來,因自身實力不濟和水平有限,楊帆不是被外租就是被下放預備隊,從未代表上海上港一線隊有過任何出場。上海上港的本土球員儲備較為豐富,2016年以後基本都是從預備隊或梯隊提拔,基本沒再外買過。搭上引援末班車的湖南小伙沒有拿出閃光點,就只能被「埋在沙灘上」。預計上港楊帆明年獲得續約的可能性不大。
兩個「張衛」曾在江蘇舜天與上海東亞(即現在的上海上港)的中超聯賽交手中同場競技,成為球迷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上文中的兩個「楊帆」同場競技的難度卻比較大。主要是因為上港那位遲遲進不了一線隊,而且如果之後不續約離隊,留在中超的可能性很小。
除了天津泰達和上海上港,哈爾濱毅騰、青島紅獅、湖北武體載銘、肇慶天峰東湖等隊都有叫楊帆的,甚至還有自由球員也叫這個。當然這裡就沒必要一一贅述,要不然我收的磚都能蓋三間北房了。只能說名字起得太大眾化,就能遇到一大批「兄弟姐妹」。
因為年齡、位置、所處球隊陣容實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同名同姓球員間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可比性。但競技體育的樂趣不單單在比賽本身,也在於被挖掘出的各式各樣周邊話題。希望那些混得不怎麼好的球員,看到和自己名字一樣卻過得比自己好很多的球員時,能夠加倍努力奮起追趕。
你,或者你身邊,有叫楊帆的嗎?
第926篇原創文章。過氣碩士,致力深耕和原創,獨家視角看體育。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以及評論,更歡迎加入我的圈子!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