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市
截至日前,江陰復工工業企業累計達15571家,復工企業員工數近55萬人;230餘家餐飲單位在本月陸續恢復堂食,體育場館等市民公共活動場館也在規範防控舉措的前提下,陸續向市民開放。「人防+技防、線下+線上、幹部+群眾」的「3+3」基層疫情防控模式,正在江陰各地逐步形成。
目前,江陰圖書館、文化館、展覽館、博物館、文廟、要塞司令部、徐霞客故居、軍事博物館等文化場館正逐步有序恢復開放。各場館限制人員流量,日接待量均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50%,市民入館前需提前在網上預約。
根據企業復工復產和公交客流監測情況,3月19日起,江陰恢復12條城市線路早晚高峰期運營。目前已開通運營的30條城市公交線路早晚高峰期班次間隔調整為20分鐘,同時恢復公路客運江陰至無錫便捷班車部分班次。
宜興市
江蘇銀環精密鋼管有限公司「雲環境」下的生產秩序有條不紊。疫情防控和創新發展「兩手抓」,公司產能目前已全部恢復,在手訂單超6億元。
連日來,宜興市在建工地紛紛按下「復工鍵」。截至3月19日,220個在建建築工程工地已全部復工,復工率達100%,進場施工工人總數約2萬人。
宜興市宜南山區的茶園進入春茶採摘高峰。廣大茶企與政府相關部門通力協作,採取千里包車接茶工等措施,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失,全力恢復春茶生產。
梁溪區
3月19日,梁溪區舉行政銀企座談會,轄區16家銀行與30餘家企業進行洽談,16家銀行分別與企業代表簽約,現場授信金額7.95億元。
梁溪區積極動員全區43家律師事務所成立律師志願者法律服務隊,累計開展線上「法治惠企」公開課53次,接受企業法律諮詢800餘次,在微信公眾號等平台推送復工復產法規信息500餘條,服務企業約600餘家。
山北街道在「春雷行動」中對背街小巷鄒巷沿線進行綜合整治,對破牆開店、住改商、三合一場所進行封堵,設置遠程執法監控探頭,修復破損道路。
錫山區
3月19日,錫山區委副書記、代區長任棟赴東亭街道調研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實地察看東亭工業園區、八佰伴、資景苑等項目拆遷、建設進度,以及建築工地復工情況。
羊尖鎮的寶瑪醫療科技(無錫)有限公司目前已經全部復工,憑藉技術升級,其產品腔鏡吻合器的產能今年將成倍增長,達到5萬套/月,訂單同比增長50%。
日前,錫山區安鎮街道談村村民朱泉林拿到了自己新翻建的宅基地不動產權證。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全市範圍內發出的第一本農村宅基地不動產權證標誌著全市美麗鄉村建設正在「落地開花」。
惠山區
惠山區開展「我為志願者戴勳章」網絡文化活動,通過微信、微博、手機H5網頁等形式,展示抗疫一線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的先進事跡,組織開展網上轉發、點贊、留言等活動,為英雄戴上光榮的勳章。
為凝聚「抗疫」「穩產」強大合力,惠山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積極探索「三維立體」品牌工作法,建立「固定服務日」制度,形成兩名黨員對接一家企業的「2+1」定點服務機制,以制度保障「零距離·心服務」活動常態化。
陽山法庭在一天內對6起案件進行電話調解。面對疫情「大考」,惠山法院陽山法庭運用電話調解、微信調解、遠程視頻開庭等多種方式,及時化解多起糾紛,保障企業復工復產。
濱湖區
3月19日,濱湖區區長陳錫倫以「四不兩直」方式,前往工業園區、山林防火點、高層樓宇等地,實地檢查督查,要求全區各級、各部門從嚴、從實、從緊地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跑出復工復產「濱湖加速度」。
濱湖區推動轄區建設項目做到防疫有力、復工有序。截至3月19日,濱湖148個建築工地中,除3個項目於年前辦理中止施工手續外,145個項目已全數復工生產,14040名建築工人順利返崗。
當日,13家省、市級媒體記者齊聚濱湖,聚焦湖濱商業街、溪南公館等美食街復工情況。目前,商業街的餐飲場所已全面恢復堂食,
新吳區
3月19日,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新吳區委副書記、區長封曉春主持召開全區污染防治攻堅大會。
新吳區商務部門發揮招商專員語言優勢,組建抗疫先鋒志願者隊伍,衝鋒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堅決守牢防止疫情境外輸入的「大門」。
新吳區採用精準預約制的方式恢復現場招聘會,避免出現求職者扎堆現象。招聘會現場設立進出場專用單向通道,市場內部實行人員限流、分批次排隊進入,並在每個招聘展位前方做間隔標記。
經開區
餐飲店恢復堂食後,經開區現已有3000戶商家恢復經營。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進店上崗的員工進行甄別和排查,對不符合開店條件和在負面清單的店鋪進行關停處理。
經開區綜合執法局持續開展「春雷」整治行動,3月19日,選取清零違規經營和規範停車秩序作為整治重點,共整改店外占道經營85起,清零流動攤擔12個,暫扣物品41件。
太湖街道高度重視疫情防控期間的民政救助工作。摸排困難對象743人,其中低保戶406戶550人,孤兒1人,困難殘疾人162人,散居特困供養對象29人,其他困難對象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