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4000萬失能老人,對養老護理員需求是600萬人,但實際從業人員有多少呢?只有30多萬!
面對如此大的職業缺口,近日民政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 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最近又公布了《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
職業痛點
民政部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烏丹星認為,養老護理員隊伍的主要問題有三個:第一個就是招生難;第二個是留人難;第三個是職業通道不通暢。應該加大鼓勵年輕人進入這一行業,多部委協同合作,解決市場的難點、痛點問題。
未來三年全國將培養200萬名養老護理員
業內人士表示,養老護理員需要基礎的醫療知識,專業的護理技能,以及對老人身體狀況的了解等等,目前養老護理員供不應求。
民政部提出,將在「2022年底前,培養培訓1萬名養老院院長、200萬名養老護理員、10萬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
2019版養老護理員新國標出台
最大的亮點,是將從業人員的「普通受教育程度」由「初中畢業」調整為「無學歷要求」。其他方面較2011年版《標準》,也做了重大修改。
一是增加了對養老護理員的技能要求。順應居家和社區養老需要,在各職業等級中新增養老護理員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應具備的技能要求;強化消防知識在養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在「基礎知識」中新增「消防安全」內容;關註失智老年人照護需求,將「失智照護」分層次納入各職業等級的工作內容和技能要求;根據地方積極探索「養老顧問」服務等實踐,新增「能力評估」和「質量管理」等兩項職業技能。
二是放寬了養老護理員入職條件。將從業人員的「普通受教育程度」由「初中畢業」調整為「無學歷要求」;將五級/初級工申報條件由「在本職業連續見習工作2年以上」調整為「累計從事本職業或相關職業工作1年(含)以上」;明確未取得小學畢業證書的考生,理論知識考試可採用口試的方式,主要考核從業人員從事本職業應掌握的基本要求和相關知識要求。
三是拓寬了養老護理員職業發展空間。將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技能等級由四個增至五個,新增「一級/高級技師」等級,明確了康復服務、照護評估、質量管理、培訓指導等職業技能;對申報條件進行了較大調整,增加了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大專及以上畢業生的申報條件,規定中職中專畢業生可直接申報四級/中級工。
四是縮短了職業技能等級的晉升時間。申報五級/初級工的從業時間由原來的2年縮短為1年;取得五級/初級工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後,申報四級/中級的,由5年調整為4年;取得四級/中級工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後,申報三級/高級工的,由4年縮減為2年;取得三級/高級工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後,申報二級/技師的,由5年減少為4年。
說白了,養老護理員就是伺候人的活,要求不低而且還是個苦差事,若從業時間越長、技能水平越高的養老護理員待遇越好,相信會有更多的人願意留下來。
來源:央視新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