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村一品」?日本這5個案例或許能給你提供一點經驗

2019-12-04     中國鄉村之聲

所謂品牌農業就是要徹底改變傳統農業生產、加工和經營的思想和方式,引入工業化先進的管理思想、技術、品牌營銷模式和人才,把農業產品像工業品那樣加工和經營。


而「農產品謀新」,主要指農產品本身在種植、加工、包裝、流通、銷售等方面的創意改良或革新,「謀新」可以使農產品形成差異化,從而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農產品增值。從休閒農業的角度講,「農產品謀新」不僅可以刺激旅遊特產和紀念品的銷售,也能為休閒農業帶來更多、更有創意的休閒項目和觀光景觀。

01

一炮走紅的雪子壽司


大分縣本匠村一位名叫高橋文子的婦女本來是開理髮店的,在參加過一次培訓後,她組織部分村民成立了一個「家鄉本匠會」,準備做點有創意的事。一開始,他們想到的是組織「元祖/家鄉特產郵寄」活動,即將當地出產的農產品包裝裝箱後郵寄給在外地工作的當地籍人,可以藉此宣傳本地的農產品,但這只是一種簡單的包裝裝箱,高橋文子覺得很不滿足,她想應該還要利用這些材料加工製作成美味食品更有意思。 於是,「家鄉本匠會」會員反覆思考、試驗,試做成了「香魚壽司」「竹筍壽司」這樣一些以前沒有過的壽司,但並沒有名氣。


2001年,一個香菇種植者提出可否利用當地產的香菇製作成食品,還有人建議將製作的食品再送到林業廳舉辦的食品競賽去參加評比,高橋文子採納了他們的建議,用蘿蔔、大葉和香菇混合製作成壽司飯,取名「雪子壽司」,並參加了林業廳的食品競賽,奪得第一名。


之後又被選送代表大分縣參加全國競賽,又奪得第一名,立即引起了媒體關注,被媒體大勢宣傳報道,從此毫不知名的一種壽司便成為本匠村乃至大分縣的名牌產品,被擺放到高速公路休息區、鐵路站點和高級百貨店作為名特產品銷售,還吸引了很多旅遊者慕名前來旅遊觀光,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同時也增加了就業崗位。


案例解析

這個案例說明,如果能夠通過創意將本地已有的資源進行再加工,轉化為產品、商品,並再進一步通過品牌塑造,做成全國知名的品牌商品,其價值和效益將得到大大提升。創意如果能夠與品牌塑造相結合,就能發揮協同效應。否則,僅有創意而不做品牌,創意的作用得不到很好發揮。


另外,人才培養和頭腦風暴是發展創意農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本案例中的高橋文子如果不去參加培訓,她可能守著自己的理髮店做一輩子理髮師;同樣,高橋文子如果不是採納核心人員的建議用香菇製作新產品,並參加比賽,過關斬將,也不會這麼容易讓「雪子壽司」一炮走紅。


02

「認養+宣洩」式品嘗肥牛大會


大分縣的「豐後牛」是日本有名的食用肉牛品種之一,據稱其肥嫩的口感堪稱世界一流,價格很貴,產量很少。而湯布院是日本聞名的溫泉勝地,幾十年以前周邊也有很多農家飼養耕牛,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耕牛已經越來越少,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為了有效利用原來飼養耕牛留下來的大片草地,當地人自發開展了「一頭牛牧場」運動,他們以20萬日元為一個認養單位,以居住在大都市的居民為對象,開展了認養肉牛的活動,並以當地的特色產品作為利息每年寄給認養肉牛的主人。


從1976年開始,這種認養活動發展為每年一度舉辦「品嘗肥牛大喊大叫大會」。即每年秋天,飼養肉牛的農家邀請認養肉牛的主人(可以帶小孩,別的人也可以參加,全部實行人數限定收費制)到牧場來歡聚,現場燒烤品嘗肉牛,酒足飯飽之後,再根據抽籤選出100人依次向著藍天在噪音測定器跟前大喊大叫,把自己平常不敢、不願說的一些心愿、牢騷、不滿等喊出來,根據噪音大小、喊叫的內容是否獨特有趣等評選優勝者,發放獎品,凡聚會參與者都可以通過抽獎獲得獎品,獎品都是大家喜歡的當地產葡萄酒、調味品、大米、燒酒以及當地的酒店住宿打折券等實用的東西,活動持續一周左右。


案例解析

這種認養的方式,在當今體驗營銷盛行的農業時代已經不屬於什麼新鮮事物,但是為了進一步促進體驗感,增加附加值,大分縣又增加了十分接地氣的「品嘗肥牛大喊大叫」活動,深受城鄉居民歡迎。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振興了當地的畜產業,使閒置的草地得到了再利用,同時也促進了旅遊業,使都市居民能夠有機會與鄉村居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親近自然,還給了都市居民們一個宣洩緊張情緒的機會。可謂體驗營銷和創新營銷模式的成功組合。


03

「姐妹關係」創意農業促健康


群馬縣川場村總面積85.29平方千米,人口3800人,從東京市中心驅車走關越高速或乘新幹線列車約兩小時可達。該村以發展「農業+觀光業」為基本政策,主要靠創意與自主自立進行村落建設和發展。他們認為,要發展「農業+觀光業」,離不開城鄉交流與融合,離不開品牌建設。為此,川場村於1981年與東京都世田谷區結為「姐妹關係」,由兩區村政府出資設立公益性企業運營管理「世田谷區民健康村」,通過開辦森林教室、農業教室、木工教室、茅草屋教室、世田谷和紙造型大學,開展山村留學活動以及蘋果樹認種制、梯田認植制、宿營等富有創意的活動,從自然環境、農林業、教育、文化、體育、觀光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城鄉交流。


世田谷區民將川場村作為第二故鄉,區政府經常組織區民到川場村觀光旅遊、購物,而川場村民則通過周末在世田谷區的各個公園、超市以及各種節慶和文化活動中舉辦川場村物產展示銷售會,向世田谷區民提供「安全、安心」的農產品而創出了品牌農產品,擴大了銷路,觀光業也得到了很大發展,2004年川場村年接待遊客人數從1985年的4萬人增加到了66萬人。


案例解析

本案例中大都市的一個區與山村結為「姐妹關係」,是一種創意,這使城鄉聯繫更加緊密,使農村的資源利用能夠更貼近城市居民的需求,使農產品有了一個穩定的銷路,發展觀光業客源也有了保證。其「健康村」設計的各類設施和活動也富有創意,且種類豐富,能夠滿足大都市居民不同層次、不同愛好人士的各方面需求。


各類活動不僅停留於住宿、餐飲、娛樂、採摘體驗,還加入了大量知識性、技術性、文化、體育元素的活動,使都市居民不管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鄉村度假、休閒、品嘗農家菜、購物、農林業體驗、種植活動等。這樣的創意農業模式真正使城鄉兩方面的居民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04

以「大地藝術節」為突破口的越後妻有


日本新潟縣越後妻有地區(又稱「十日町廣域地區」)地處新潟縣南部,包括1市1村4鎮。為擴大城鄉交流、增進外界對該地區的了解、搞活地方經濟,1996年,該地區的6個市鎮村聯合制定了以「藝術」為突破口的「十日町地區理想鄉村建設計劃——建立越後妻有地區藝術圈構想」,該構想由舉辦「大地藝術節」、大自然體驗交流文化設施(舞台)整備、修建「鮮花之路」、發現越後妻有8萬民眾的優點等4個項目組成。其中,每3年舉辦一屆「大地藝術節」是重中之重。


大地藝術節是指將6個市鎮村共計762平方公里的大地視為美術館,當地居民與國內外來訪的客人在這個沒有屋頂也沒有牆壁的美術館裡一邊欣賞將大自然中的青山、梯田、森林以及大地藝術作品,一邊進行交流的活動。這樣,每舉辦一屆藝術節,這些藝術作品作為當地人民的財富就增加一些並被保存下來。


2000年的第一屆從7月至9月,歷時53天,來自32個國家的藝術家的148件作品參加藝術節展示,到訪觀眾達到163000人。2003年的第二屆歷時50天,除了展示以大地為舞台創作的藝術作品之外,第二屆藝術節還收到並放映了國外參展的電視短片作品,建成了由世界著名建築家參與設計的3個交流設施,到訪觀眾達到了205000人,比第一屆大幅增加。據藝術節組委會統計,兩屆藝術節的經濟波及效果(建設投資和消費支出),第一屆為127億日元,第二屆達到了188億日元。

案例解析

任何一種成功的營銷都需要有一個成功的突破口,而越後妻有地區的6個市鎮村聯合制定了以「藝術」為突破口的「十日町地區理想鄉村建設計劃——建立越後妻有地區藝術圈構想」,充分利用了「一村一品」中最能體現當地優勢這一條件,充分挖掘開發當地地理環境優勢。不得不說是「一村一品」中的智舉。

當然,藝術節不僅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方面顯現了很強的波及效果,同時也促進了越後妻有地區的鄉村面貌改變、國內、國際知名度提升以及城鄉交流。


05

應運而生的「市民農園」


在日本,自1993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有大約50家「市民農園」,共計有1000塊地,租用者隨著「鄉村生活熱」的擴散而日漸增多,兵庫縣多可町八千代區可以說是日本市民農園的先驅者。八千代區(原八千代鎮)位於神戶市東北約45公里處。該地區沒有什麼有名的觀光資源,他們充分利用了靠近京都、大阪、神戶幾個大城市近郊的優越地理位置,以「創造文化氛圍濃郁的美麗山村」為目標,利用山間溝谷等閒置農地,於1993年設立住宿型「八千代市民農園」,2002年又設立了自由區畫住宿型「大家市民農園」,後再設立了「大和市民農園」,非常受歡迎。


前兩個市民農園共計有80塊地,每塊地大約160~300平米,其中農園面積120平米,「八千代市民農園」中還設有豆腐加工體驗設施以及野營地,為深入開展城鄉交流,每年還舉辦「紫雲英節」「螢火蟲節」「收穫祭典」等活動,政府為配合市民農園吸引更多都市居民,制定了《全鎮公園化條例》,全力推進全鎮公園化建設,使居住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自興建市民農園之後,到訪八千代的外地客人逐年增加,該地區現有人口6000多人,年接待外地來訪者31萬人次,經濟波及效果達到12億日元,還創造了包括老年人、婦女在內160餘人的僱傭崗位。


案例解析

面對喧囂的都市環境,大部分都市人都有回歸田園生活的意願,尤其是許多人退休後一方面嚮往回歸自然的田園生活,一方面又不願意徹底放棄都市的便利生活。「市民農園」的應運而生,不僅滿足這部分人新的生活方式需求,還可以讓市民僅僅在周末離開大都市到農村去,在大自然中種蔬菜、大米,享受「周末農業勞動」的樂趣。而這種每周可以數次往返的「住宿型市民農園」,可以住下來安心享受農業勞動的樂趣,極受歡迎,是日本「一品一村」中又一典型案例。


本文來源:青藍文旅

轉載編輯:楊瀅 //責編:李沛 // 監製:汪群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Edx024BMH2_cNUgWFM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