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塊的鞋子買買買,15塊的會員找人借」,花錢迷惑行為大賞

2019-08-28     得意科技

幾千塊的鞋子買買買,15塊的會員找人借,

點外賣20塊嫌貴,出去吃人均100喊「便宜」,

刷淘寶購物,不管東西多貴,一旦不包郵

一律按「不買」處理

當代年輕人花錢有太多迷惑行為,

有人說他們精緻窮,

有人說他們存不下錢,

他們自己是如何看待的呢?



黑框眼鏡小哥,走在江漢路地鐵站門口,聽歌正起勁,被我們攔截下來盤問一遭。

小哥透露他是支付寶鑽石會員,海底撈黑海會員,常去的理髮店、按摩店都是最高會員,但至今不是QQ會員。

但碰到喜歡的鞋子就不一樣了。



「如果一雙鞋子有我特別喜歡的限量款,我不買別人也會買,別人會買為什麼我不買……」說得有理有據,甚至有點想為他鼓掌!

而對於會員找人借,小哥的回答也絕了,「這種能共享的東西,當然得跟朋友共用呀!



網上瘋狂討論,為什麼15元的會員,有人就是不願意支付呢?

有人說是因為「性價比低」,ta只是借個會員看一兩部電影,之後就不會再用了,而口紅、球鞋,ta可以天天塗、天天穿,瞬間認為後者的性價比翻倍。





身穿牛油果色,白到發光的美女路人,語不驚人死不休,一語道破現代精緻豬豬女孩買買買的背後心聲。


花錢的時候:

商場買1萬送30,立馬刷卡買下2萬的包包,並因為少花了60塊,第一時間打電話向閨蜜炫耀。

省錢的時候:

四毛五一斤的白菜,還價不成,一定要讓老闆搭兩棵蔥才行。


「大家不都是在買買買和吃土中無限循環嘛!」

人們常說,女人的衣櫃里總是少了一件衣服。豈止是一件,有個詞叫「連帶消費」,買個上衣,一尋思得再買個褲子配,又沒有合適的鞋子……



畢竟想要的東西一定要早點買,越早買用得越久,平攤到每天就越便宜!

邏輯是這樣來的:你買包花了一萬,一共用兩年,一年就是5000元,一天就是13元,一小時就是5毛,一分鐘就相當於1分,這基本等於0元。





黑衣墨鏡小哥,一臉放蕩不羈愛自由,人狠話不多,聲稱自己是個有原則的人。


這個原則就是:

幾千塊的鞋子我可以買,幾十塊的會員一定得找人借,不會花一分錢。

雖然很多時候買東西都是「可以,但沒必要」,但是一旦碰上限量款,或者「過了這村就沒這店」款,還是會生怕錯過,這種情況小哥總會忍不住花錢……



喜歡的東西,再貴都是便宜的,買我開心就行了!



這位時尚girl,一開口連珠似炮,典型的武漢姑娘伢,熱情爽朗。

「說滴就是我本人!我就是那種平時買東西不包郵,我是絕對不會買的!」



時尚girl認為最花錢的就是大牌包包鞋子,大牌哪裡都好,唯一的缺點就是貴!

剁手之後安慰自己:畢竟是個牌子,能用好多年呢。



穿著淺色裙子,看著像高中生的軟妹子,聽到我們的問題,回復一秒鐘不帶遲疑。

她說平時點外賣,最主要不是看想吃什麼,而是看有沒有滿30減17.




經常會買些不實用的東西,比如減肥立flag的時候,會想盡辦法買一切跟減肥相關的東西,瑜伽墊、跑步機,然鵝一般用了一個月就放在一邊積灰……

安慰自己:就當買了個教訓。



有人說年輕人的「精緻窮」是一種勵志的生活方式,雖然賺的不多,但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追求精緻,為了自己所嚮往的生活和喜歡的東西變窮,窮得明明白白,也活的開心閃亮。


人民日報曾發布過一則街采視頻,內容是「年輕人真的容易被毀掉嗎?」面對流傳的各種爆文「年輕人平均負債XX萬」,「XX毀了年輕人」……年輕人反擊:毀掉自己的永遠是自己。



十年前的年輕人進工廠,學那些60後和70後的前輩們怎麼穿衣服,怎麼社交。但是今天應該穿什麼衣服,應該追什麼劇,應該聊什麼,應該吃什麼,很多都是年輕人創造的潮流,然後反過來影響那些年紀更大的人。



用「明言明語」來說,

年輕人「不需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他們性情更自助——不需要讓別人告訴他們

這是什麼風格、哪些過時了,

年輕人自己覺得好的就是好的。

就像意購節所倡導的「精緻不在於價格高低」,

而在於為了自己嚮往的生活而努力,

學會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小確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DZC8mwBJleJMoPMvXb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