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平:蘭州漫山遍野都長滿了故事

2019-11-30     蘭州市文化和旅遊局

近期,「黃河之濱也很美」全國書法美術攝影視頻及文學作品大賽啟動,作為大賽的重要組成部分,《蘭州晚報》派出記者專訪省內外著名藝術家、攝影家、畫家、書法家、作家等相關行業重量級人物,邀請他們談創作體驗和方法,對參賽作者創作出精品佳作提建議、指方向,並以藝術家的角度對打造「黃河之濱也很美」貢獻方案,讓「黃河之濱」的美不僅呈現在視覺上,也呈現在文化內涵和精神上。

本期,記者採訪了甘肅省文聯副主席

汪小平

聽聽他眼中的黃河之濱之美體現在哪裡?

黃河之濱自信之美

「我邀請你們到我的家鄉蘭州來,那裡山美、水美、文化更美。」2018年12月8日晚,甘肅省文聯副主席汪小平在中國電影「華表獎」的領獎台上向全國、全世界的觀眾不遺餘力地推介蘭州。作為本土原創電影《丟羊》的導演和總策劃、蘭州市首批「金城文化名家」,他還捧回了蘭州人久違的自信和掌聲。因此,談起「黃河之濱也很美」全國書法美術攝影視頻及文學作品大賽,汪小平最想表達的是:「自信!文化自信,歷史自信,自我自信!」

「我們身上應該具備文化的氣質和風骨,用各種渠道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了解歷史的蘭州、精緻的蘭州。」坐在汪小平對面,在蘭州生活多年的他流露出的是一個有著赤子之心的故鄉呵護者的神采奕奕,表現出的是一名家鄉建設者的初心守望,坦誠的是一個黃河兒女的本土情懷。「我本人生在黃河邊長在黃河邊,這麼多年我一直被困擾,作為一名蘭州人,我們比別人落後在哪兒了?為什麼我們與其他城市相比缺乏自信,缺乏底氣?在多年的行走中,在與文化的碰撞中,在影視作品收穫碩果的時候,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蘭州是個漫山遍野長滿故事的地方,現在到了成熟的時候。在這個文化底蘊深沉、歷史遺存厚重的城市,借『黃河之濱也很美』徵稿系列活動這樣一個機會,重新審視這座城市,呵護好黃河,建設好黃河,推介好黃河!在文化活動的推廣過程中,前提就是要講好蘭州故事,因為在某種意義上,蘭州故事就是中國故事、世界故事。通過活動讓人們找到歸屬感和主人公感,從而提振信心和精神。」

黃河之濱精緻之美

「有人問過我一個問題,『黃河為什麼是黃色的?』昨天經過黃河的時候,我頓悟,那不正是中華民族皮膚的顏色?!泥沙中提煉出的不正是金子嗎?蘭州是一座包容之城,也是座百鍊成金的城市。」

「蘭州是黃河流域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有『西部黃河之都、絲路山水名城』的美譽。山水蘭州、活力蘭州、宜居蘭州、文化蘭州、橋樑蘭州,每一面都有她獨特之美,如果要表達『黃河之濱也很美』的主題,多角度全方位展示蘭州的時代之美、發展之美、環境之美、人文之美和社會之美,都是很不錯的創作素材。」

在汪小平看來,對於山水相依的蘭州他堅信,「蘭州不必刻意於珠光寶氣,但必須精緻;她不必著力於雍容華貴,但必須精緻;她也不必趨步於前沿奢華,但必須精緻。精緻的蘭州要有精緻的理念!精緻的理念是什麼呢?就是精緻的人,他們能體現出這座城市的氣質和風骨。體現在每一個行業中就是工匠精神。『黃河之濱也很美』也需要工匠精神,通過活動提升這座城市的氣質,提高這座城市的人文氣息,給城市留下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如何用書畫視頻文學作品表現出精緻蘭州?汪小平的回答讓人茅塞頓開:「去看看馬家窯陶器上靈動的蛙紋,去拜謁一下霍去病西征回歸的古老渡口,去走一走長虹臥波的百年鐵橋,去摸拭一下咿呀了半個多世紀的水車,去鄭重地悉心體味一下色香俱美的牛肉麵……甚而當我們回想起很多年前,即便長了一棵樹的南山,也讓我們能體味到那樣的蒼涼和唯一。精緻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是點點滴滴、是舉手投足、是一言一行、是一顰一笑,是摒棄粗鄙的細膩行動和創造。精緻是對這個城市未來每一天一針一線的深情繡織。精緻是都會城市的靈魂,有了精緻便有了都市的氣質。」

汪小平,甘肅省文聯副主席、甘肅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導演拍攝微電影《朋友圈》《姐妹》和本土「丟系列」電影《丟羊》《丟心》《丟人》等,作詞創作了新時代紅色歌曲《不忘初心》,撰寫了《中國夢與世界人民的夢相通》等文章。曾榮獲第二屆甘肅省「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家」;第七屆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榮譽稱號。2016年入選蘭州市首批「金城文化名家」;2017年榮獲省委、省政府表彰的「甘肅省文藝突出貢獻獎」等。

來源: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高宏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CnRvm4BMH2_cNUgnRH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