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情 感 有 情 調 有 情 況
做江都人最愛關注的微信公眾平台
網絡上有人笑稱,
「馬路菜場」是世界第九大奇蹟
無論鄉間小道還是開闊大道
只要菜農們願意
都能辦成一個菜場!
(網絡配圖)
咱江都也有這麼一個特殊的菜市場
農貿市場裡面冷冷清清
市場外的馬路上卻熙熙攘攘
這是磚橋人民路上的一處奇妙景象
熱鬧的馬路菜場
冷清的農貿市場
01 菜場空蕩蕩,路邊亂鬨哄
居民怨聲載道
上午7點,從磚橋人民路與328國道的交叉口向南望去,一百多米的小路上人頭攢動,明明是一條供人通行的道路,兩側卻聚滿了攤販,肉鋪、菜攤、早飯店……好一派「繁華」的景象。記者看到,為了搶占生意,一些商販甚至將攤子擺在了路中央,加上停車買菜的顧客,原本就不太寬敞的道路,顯得更加擁堵不堪。
「我們這很多人家都有私家車,想要從這條路上進出,得要半小時左右!」「車子一堵,喇叭震天。人流大、攤子多,這麼窄的路,特別危險!」「還有衛生問題,好好的路成了菜市場,夏天一股臭味,蒼蠅亂飛。」當地居民紛紛向記者「吐槽」——這處馬路市場已然成為了居民的一個心病。
「你往裡面走走,裡面就有一個菜場!」記者順著一名居民的指點,費力地向南走了100多米,看到路西側有著一處惠康農貿市場。走進市場,用「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形容,毫不為過,幾十個攤位,只有零星的幾個商販,也鮮有群眾進入市場買菜,可謂門可羅雀,與馬路上的忙碌景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02 馬路不花錢,市場要收費
商販心裡有本帳
記者發現,惠康農貿市場內部
設施相對比較完善
保潔情況也不錯
可為什麼攤販們寧可日曬雨淋擠在路邊擺攤
也不願意進入農貿市場經營呢?
「因為攤位費高!」這是攤販們給的統一回答。記者了解到,攤販中還有一些是賣的自家種的蔬菜,「家裡菜就這麼多,再租個攤位賣菜,太虧了,我們就隨便賣賣玩的。」
一名攤販告訴記者,很多顧客為了方便買菜,不願意走太多路,所以攤販們為了搶生意,都選擇在路邊擺攤,「馬路上不收費,生意還好,當然不願意進菜場了。」記者了解到,馬路兩側有不少門市都被商販們租下,經營水產、肉類等,一名經營者稱,大家都在馬路邊租房子,如果自己搬進了菜市場,那肯定就沒有生意了,「人家在外邊能買到的,誰還去裡面買?我們要算這個帳。」
為了引導攤販進入農貿市場經營,磚橋社區多次和農貿市場經營者卜老闆進行協商。「如果願意進入市場經營,我們可以免收前兩三個月的租金。」卜老闆告訴記者,即便給出了優惠政策,還是沒有攤販願意搬進來。「搬進去,一年兩三千,在外邊,不花錢。誰願意進去?」一名商販道出了心聲。
03 城管束手無策,社區焦頭爛額
亟待更多部門聯合執法
「攤販和菜場經營者存在矛盾,他們不願意進入菜場經營,加上很多菜販是年齡較大,給我們管理帶來很多麻煩。」城管隊員表示,多年來,城區部門每天大早都會安排人員來到路上進行管理,防止交通擁堵,但效果都不盡人意。
記者了解到,6月24日一大早,磚橋社區組織城管、派出所等部門進行了聯合執法,整治店外出攤。但好景不長,很快馬路亂象就再次死灰復燃,9月18日上午,社區再次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整治。「我們一直在做攤販的工作,想方設法地引導他們進入是市場,力求還路於民。」磚橋社區黨總支書記李永安告訴記者,幾次整治都是治標不治本,若不想亂象「春風吹又生」,就必須把所有攤販勸進農貿市場裡。
「農貿市場歸私人所有,一些管理工作,我們社區不順手、不順心。」李永安道出了社區的難處,惠康農貿市場2010年被一名黃老闆購買,近兩年又承包給了卜老闆經營,社區沒有經營權、管理權和執法權,雖然盡力幫助協調整治,但卻無法根除馬路菜場的「頑疾」。「這條路存在交通安全隱患,也極大影響著市容市貌。是我們的一塊『心病』。」李永安稱,社區目前已經向相關部門提交報告,希望能夠組織起更多的部門形成聯合執法,徹底解決馬路菜場的亂象。
放著好好的農貿市場不進
非要在馬路邊擺攤
這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公共資源的浪費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造成這個局面
一定有其歷史緣由
解決這個問題
也應該「對症下藥」
馬路菜場
堵的是居民的心
髒的是城市的臉
應該取締,也必須取締!
來源:今日江都
作者:江都融媒體記者 王誠
編輯:阿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B5ac20BJleJMoPM1PI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