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癌症統計數據表明,得益於手術、化療、放療及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的發展,我國癌症患者的生存率逐年上升,五年相對生存率約為40.5%。但癌症患者及家屬依然談癌色變,因惡魔一般的癌細胞狡猾多端,許多人進行了根治性手術,但術後仍有很大部分患者出現局部復發。
以直腸癌為例,手術和新輔助/輔助治療的發展,顯著降低了直腸癌的局部復發率。但其術後的復發和轉移是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一半以上的患者直腸癌復發是局部區域(吻合口,盆腔,淋巴結),且沒有遠處轉移。直腸癌局部復發的危險因素包括吻合口瘺,不完全(非R0)切除,術中腫瘤穿孔,病理學分期和缺乏輔助治療。
臨床試驗中,直腸癌的局部復發率
王先生,70齣頭,去年接受過腹腔鏡下直腸癌切除+末端迴腸造瘺術,術後進行了放化療,最近隨訪時發現腫瘤復發了。由於局部復發直腸癌通常被認為是晚期狀態,且腫瘤又侵犯到前列腺、膀胱後壁等處,曾多處求醫被告知無能為力,王先生和家屬一度失去信心。之後,家屬多方打聽,獲悉上海美中嘉和與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有戰略合作關係,期望挽救無數患者生命的美中嘉和醫生團隊,能夠為王先生制定最佳治療方案,延長生存期。
紅圈處為直腸癌術後吻合口復發
且看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專家團隊,將針對局部復發的癌症,給出怎樣的治療建議?
會診紀實
國際多學科會診,為患者制定「一人一方案」,其合理化和個性化的診療能提升患者生存率,縮短患者診斷和治療等待時間,同時避免多處問診、重複檢查帶來的費用和負擔。
會診開始,與會專家全面、完整地了解了患者的病歷、影像等資料,仔細傾聽了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及訴求,隨後,針對患者病情及訴求,來自中、外的腫瘤內科、放療科、影像科、物理師、技師、護理人員等幾十人的醫療隊伍,開啟了此次的多學科會診。
患者病歷
診斷
直腸癌術後復發
病情介紹
患者,男性,70歲
2018年5月腸鏡確診(直乙結腸)上皮內瘤變,高級別,癌變,盆腔MRI示直腸腫塊伴左側股骨轉移。
行新輔助放化療,3周期Xelox方案+ 放療GTV50Gy/25fx, PTV 45Gy/25fx,末次放療時間2018年6月15日,病情評估PR。
2018年8月14日於外院行腹腔鏡下直腸癌切除+末端迴腸造瘺術。術後病理:(直腸)化療後改變,肌層內見少量簇狀癌細胞殘留,切緣陰性,腸周淋巴結0/1。基因檢測(組織,NGS):KRAS,NRAS,BRAF均未見突變。
2018年9月7日因術後腸道粘連,出現腸道梗阻,行小腸吻合術(側側)手術。診斷:直腸癌ypT3N1M1,IVA期。
行術後Xelox方案化療5次,末次化療時間2019年2月26日。病情評估:直腸癌術後,吻合口周圍軟組織影增多,右肝囊腫,雙肺小結節,CEA 1.03。
2019年10月患者訴左下腹部不適伴肛周滲液,外院CT示吻合口區軟組織占位。
2019年10月17日PET-CT:直腸癌術後,吻合口區及骶前軟組織增厚,SUVmax 5.7,考慮腫瘤復發可能性大,相鄰前列腺及膀胱後壁受侵可能。2019.10.30腸鏡:距肛門4cm見吻合口,吻合口水腫,觸之易出血,局部狹窄腸鏡無法通過。未行活檢。CEA 1.44;CA199 728U/ml。
患者訴此前化療時副反應較大,恐懼化療,外科醫生建議放療。
泌尿外科就診,建議行PSA檢查(報告未見)及前列腺超聲檢查:右腎囊腫。左腎、輸尿管、膀胱未見明顯異常。前列腺回聲不均未見明顯腫塊。
現患者無明顯腹痛,肛周滲液,為清水樣,量少,無糞臭味,造瘺口通暢,大便顏色正常,小便偶有疼痛,無血,術後體重穩定94斤。
討論時刻
直腸癌局部復發,是否考慮二次放療?
晚期直腸癌的規範化治療為:術前放化療+手術+術後化療。
該患者已進行積極的規範治療,術前行3周期Xelox方案+ 放療GTV50Gy/25fx, PTV 45Gy/25fx,接著行腹腔鏡下直腸癌切除+末端迴腸造瘺術,以及小腸吻合術(側側)手術,術後Xelox方案化療5次。
目前,吻合口區及骶前軟組織增厚,考慮腫瘤復發可能性大,侵犯相鄰前列腺及膀胱後壁。此患者局部復發後如果做放療,屬二次放療。二次放療需要考慮第一次放療的部位、劑量及周圍重要器官的受量。因第一次放療的劑量和範圍不算低,周圍臟器耐受的劑量也有限,再考慮到放療的副反應,以及直腸癌患者穿孔的可能性,避免糞便進入尿液感染盆腔和膀胱的風險,所以暫不考慮放射治療。
如不用放療,可否用化療?
建議採用全身化療+靶向治療。
化療成為轉移性或局部晚期結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患者目前亟需化療,但FORFIRL方案(伊立替康+亞葉酸鈣+5-氟尿嘧啶)的副作用大,可能患者無法耐受。所以可採用化療單藥聯合靶向治療,即伊立替康+愛必妥方案。
東西方人群的基因表達差異較大,東方人群的野生型比例要顯著高於西方人群,因此,東方人群對於伊立替康的耐受性高於西方人群。該患者的基因組也屬野生型,適合採用伊立替康。
對於已經用過傳統化療出現耐藥的患者,再使用化療方案加用愛必妥還可以起到逆轉傳統化療耐藥的作用。
所以專家團決定,行全身化療+靶向治療後,經評估,縮小腫瘤後,再考慮是否採用姑息放療。
該患者是否有骨轉移?
癌症復發常伴隨轉移,但從影像學角度,還不能確定左股骨處為轉移。
雖然懷疑左側股骨轉移,但結合骨掃描特異性差的特點,還不能確定為骨轉移。且直腸癌腫瘤標誌物CEA 為1.44,未曾明顯升高,所以必須比較老片,才能確認是否為骨轉移。
目前需比較之前的影像片,並密切隨訪。
會診結論
經過詳細討論,會診專家給出如下意見:
目前左股骨處無法明確是否為轉移,需比較老片並密切隨訪;建議先行全身化療+靶向治療,評估後再考慮局部姑息放療。
局部復發直腸癌患者的治療,目前最需轉變的是治療理念,即復發不再是絕症,通過多學科會診,個性化定製綜合治療方案,是有望扭轉不利局面的。
文章審較:王斌醫生
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專家團隊
傅深 教授
國際多學科會診組長
上海專家組:
廣州專家組:
新加坡專家組:
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
多學科會診(簡稱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是由多個學科的專家通過討論,共同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的一種方法,尤其適用於腫瘤等複雜疾病的診療。是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首次倡導並推廣,對提高患者治療效果行之有效的診療方式。
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集合了上海美中嘉和腫瘤門診部、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等的專家資源,致力於為腫瘤患者提供專業、嚴謹、高質量的個性化診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