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別人家的孩子」,高三女生受邀觀摩諾貝爾獎頒獎儀式

2019-12-13   GET資訊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895年創立的獎項。到目前為止,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通常都會被認為是所有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

2019年12月10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以及經濟學獎頒獎儀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的高三學生胡詩成受邀觀禮。

能夠受邀參加諾貝爾獎項的頒獎儀式,一定是因為胡詩成有什麼過人之處,才會有如此殊榮。其實胡詩成的觀禮資格來自她於今年5月參與的一項比賽——第70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而這個比賽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學競賽「小諾貝爾獎」的美譽。

「我從小就對科學有興趣,小時候把醋和小蘇打泡到一起就覺得很有意思。」胡詩成表示,「真正接觸化學是在初三前的暑假。」那一年,胡詩成在媽媽的鼓勵下參加了美國的一個夏校,學生需要在三周時間內學完高中化學,但是胡詩成覺得這個過程對她來說非常輕鬆。在大多數高一學生正在享受著暑假的時候,胡詩成就入選了2018級「中學生英才計劃」復旦大學化學學科培育學員。

胡詩成談到她的暑假時表示:「我去年暑假以及假期、周末都會泡在實驗室里。平時下午4點放學後就趕去復旦大學做實驗,一般會到晚上10點到12點。」高一暑假結束後,胡詩成把暑假工作進展總結成一份30多頁的PPT彙報給老師,獲得了包括文獻分析深度、邏輯框架、數據作圖規範等在內的不少修改意見。如此深度的工作已經趕得上一個本科生的學習內容了,真的是非常厲害了。

對於受邀觀摩2019年諾貝爾頒獎儀式這件事,別人肯定都會覺得非常驕傲自豪,但是對於胡詩成來說更多的是科學方面的學習,她說道:「無論是觀摩諾貝爾頒獎典禮,還是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和自己仰慕已久的「科學大咖」面對面交流,都是非常不一般的體驗,會對自己今後的科學發展有所啟發。」

果然是別人家的孩子,就是一如既往的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