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人類起源於地球而不是外太空?證據有哪些?

2019-12-01     科學書屋

人類基因就是做好的證據,人體內有8%的基因來自於逆轉錄病毒,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整合在自己基因中的,使人類可以抵抗某些病毒,而這個過程必然是十分漫長的。

微觀物質構成的相似性

人體雖然構造複雜,但是確實由各種原子構成的,從人體的主要成分上看,和地球其他生物沒有多大區別,都是由碳氫氧氮磷鐵鈉鉀等構成的,更高一點層面上,地球生物都是由蛋白質和核酸構成,核算有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兩類,共8種鹼基,蛋白質的構成物質都是20種L型胺基酸;蛋白質的構造方式一致,只不過不同的基因翻譯而來的蛋白不同罷了,蛋白髮生作用的方式也一致,都需要在生物體內進行甲基化等修飾,需要靠結合金屬離子改變空間構象以發揮生理學作用。

核酸的相似性

人類和很多物種的基因都有相似性,文首所說的8%的基因來自於逆轉錄病毒,是因為逆轉錄病毒的作用方式需要核算進入人類的細胞核,因此部分人偶然得以將這些基因整合在自己的基因中,體內產生特殊的蛋白固定這些核算,使它們無法產生作用,但是可以向後代遺傳;而哺乳動物的基因都有很高的相似,人類體內的基因在動物體內也可以找到,只不過由於分化的歷史比較久遠,一些基因因為突變,使得極少幾個點位和人類基因不同,由此導致了人類和其它哺乳動物構造的不同,但是生理作用的發揮方式是一致的,都是在神經或者體液調節下進行的,這也導致人類和某些動物存在相似的行為。

結構的相似性

人類和很多動物一樣,都是一個鼻子一張嘴,兩隻眼睛兩條腿,是由於陸地脊椎生物有共同的進化始祖,一些肉鰭類的動物爬到陸地上進化為現代的陸地脊椎生物,除了這些外部特徵的相似,骨骼尤其是手、下頜等構造都十分的相似。結構的相似性是生物趨同進化的表現,是指生物的進化史中經歷過大體相同的環境。並且地球生物的骨骼、肌肉、神經、血管構造的特徵相同,那就是結構和功能相適應,有大量的實例可以證明,食肉動物的小腸發達大腸較短,是由於肉類的消化主要在小腸,人類雜食,小腸和大腸的長度居中,草食動物的大腸則相當長,靠腸內豐富的細菌可以消化一些植物粗纖維中的營養物質。

生殖和胚胎髮育規律的相似性

人類是兩性繁殖的生物,從細胞層面來看,就是染色體向生殖細胞中的平均分類和新的雙倍體染色體組形成的過程,凡是兩性繁殖的生物都是這樣的特點,而兩性繁殖的生殖方式的歷史相當久遠,大概幾億年前就出現了。儘管陸地脊椎生物的發育時間不大相同,但是在發育初期,人類胚胎的發育模式和大量動物都非常相似,沒有專業知識的人都沒辦法分辨,胚胎的發育規律是由於基因的作用,也再次說明基因對生物的影響。

綜上,人類和其它地球生物有內在和外在,行為和構造上的大量相似,除了人類自地球進化而來再無其它合理的解釋,並且現代科學對人類進化史的研究已經相當清晰了,人類就是在地球進化出來的,是歷史上某種靈長類動物無數進化可能中的其中之一,基因突變的隨機性決定了生物進化的隨機性,智慧的產生是偶然的,所以我們也看到了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生存優勢,有些動物古有毒,有些動物飛得高,有些動物能潛到水底很深的地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y3vwW4BMH2_cNUg4zt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