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裕隆太后代宣統皇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朝在中國長達276年的統治地位,也宣告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落幕。不同於清軍入後對於明朝皇室的趕盡殺絕,清室不僅可以暫居紫禁城,還享受了一系列優待。
當然這都要歸功於裕隆太后和袁世凱的談判時所簽訂的《清室優待條件》,在《清史稿》中對此記載道:「大變既起,遽謝政權,天下為公,永存優待,遂開千古未有之奇。」也正是因此,清朝皇族並沒有受到殘害,他們的子嗣後來都融入民間,改名換姓和普通人生活在一起。
不過也有的人頗為高調,不僅保留了愛新覺羅的姓氏,還以自己的滿族皇室後裔的身份為驕傲,大張旗鼓地進行「皇族」祭拜活動。沒錯,這句話說的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位名人,愛新覺羅·恆紹,他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經常黃袍加身帶著浩浩蕩蕩的一隊人進行祖先祭拜。
愛新覺羅·恆紹出生於1958年,他是一位中醫藥研究者,早年曾經在一家中西醫結合醫院工作,自從1991年起自己創辦了一家中醫藥研究所,至今仍在研究所就職。在醫學領域,恆紹也算事業有成,他因撰寫的一本宮廷秘方集改獲得中國特級名醫稱號。
但是在生活方面,恆紹的許多行為卻令我們無法苟同。因流傳的愛新覺羅姓氏,恆紹不止一次強調自己是乾隆的七世孫,因此他覺得自己有義務要繼承皇家傳統,在祭拜祖先時不僅聲勢浩大,還興師動眾地全都換上清朝的服飾,有太監、有大臣、有宮女,他自己則穿上龍袍戴上龍冠,儼然是把自己當成了「皇帝」。
除了這個行為之外,恆紹還有一個吸引不少專家學者矚目的地方,那就是他自稱有一枚乾隆祖傳的扳指。這個扳指通體由白玉打造,相傳是乾隆生前一直隨身佩戴的,可見他對此的喜愛程度。後來,乾隆將其賞賜給恆紹的爺爺這枚扳指就從家族中流傳下來,如今到了恆紹的手裡。
後來有學者親自找到恆紹,對他的這枚戒指進行鑑定,結果專家一致認為它確實是真品,而是是一件稀世珍寶。也正是因為如此,這枚戒指具有重大的研究和收藏意義,估值3個億。專家向恆紹提出建議,這種文物應該上交給國家。
但是恆紹一口拒絕了,理由只有6個字:「我是乾隆後代。」對於他而言,或許這寶戒的意義並非僅僅於價值不菲,更是一件傳家之寶,承載著家族的希望和精神傳承,所以不願上交也能理解,大可不必對此進行道德綁架。
不過仍舊有一些人,大公無私地捐出了自己家族收藏多年的寶貝。比如前些年,有一個大叔家中收藏了明朝狀元趙秉忠的狀元卷,經專家鑑定確實為真跡後,他將其無償上交給國家,為我國研究科舉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對於這種人,我們更加欽佩和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