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工程造價前景如何?

2019-11-21     棟樑建築工程設計

近年來我國建築業跨越式發展,密集的改革政策出台,眼花繚亂的新技術快速發展,讓工程人應接不暇。

建築業宏觀調控力度逐步攀升,十三五宏觀規劃中建築業發展速度下調38.89%、建築業作為營改增稅制改革的最後一個碉堡被拿下、簡政放權弱化資質強化個人資格、工程諮詢資質招標代理資質取消打破行業格局、全過程工程諮詢逐步消除建設管理分化式信息孤島。

新技術的衝擊也讓建築業發展更加陽光透明,BIM技術強力推進、裝配式建築比例快速提升、被動房試點推廣效果良好、人工智慧滲透智慧工地建設不同角落。

工程造價方面,審計結論不再作為結算依據、重複計量計價無用諮詢服務逐步被取代、遠程對量、平台化管理順應發展如火如荼、高附加值的投資管控成本管理等服務內容提升了諮詢服務價值。

針對這一普遍關心的問題有關部門做了一次預測性調研:59%的人提到BIM是未來5年發展和學習的核心重點,64%的人認為未來的計量工作將會通過設計BIM三維模型直接出量代替,而造價管理工作會趨向綜合性投資管理,同時,39%的人認為遠程移動終端操作應用會更為方便,平台式共享協同工作模式會成為普遍。

下面列舉幾個調研者觀點和大家共享。

【一】

我認為5年後工程造價會越來越和國際接軌,我國的造價系統主要依賴於定額,實際這相當於政府定價,在長期的計劃經濟中,價格長期的人為固定化了,而且定額的編制時間與使用時間會有時間差,不能很好地反應當時當地的社會物價水平。隨著改革開放深化,國際工程越來越多,那麼久必須遵守國際法則,國際中的定額原意僅是消耗量的標準,價格是開放的,由企業自主報價,在我國的較發達地區,其實已經在慢慢向這方面轉變。我國工程造價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實現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體系。

隨著BIM的興起,工程造價這一職業有可能慢慢取消,註冊造價工程師也有可能取消。因為我國的註冊證書本來就是舶來品,仿照國外來的,而國外的建築行業註冊證書只有四個,中國差不多十來個了,建造師有可能會兼職取代了造價師這一職業。

越來越少的企業會聘用專職造價師,因為隨著國內房地產行業的低迷,經濟不景氣,聘用專職造價員成本較高,相反只有在需要的時候聘用一個兼職的成本會少很多。我是正式員工,公司每個月為我消耗的管理費是15000,而聘用的非正式工,每個月8000,這還是相對較高的工資。

5年後工程造價主要使用的管理工具應該是廣聯達、BIM、和excel表格,地方政府保護的當地造價軟體使用範圍比較狹隘,僅可在當地使用,而工程造價和國際接軌後會使用國際通用的軟體。excel是很簡單且功能很多的辦公軟體,由於國際上是自主報價,主要控制好工程量就可以,所以excel可以很好地被使用。

【二】

1.造價軟體與BIM:

造價軟體結合BIM技術,從而更加適合這個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達到數據共享透明、項目統一協調、信息職能化。

2.工造價諮詢公司

行業誠信度和公信力提升;行業結構優化取得明顯效果;人才培養滿足行業要求;行業信息化程度提高;大型造價諮詢企業做大做強取得重大發展;造價諮詢企業治理機制和管理制度更科學;國際化水平提高

3.甲方

小型房地產企業逐漸減少,大型房地產企業會更注重造價工程師的能力要求如投資分析、經濟指標分析、目標成本控制。

4.施工單位

對於投標策略、分包分判、簽證索賠是施工單位對造價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對此在未來施工單位會更加注重。

5.運用工具,工作場景,工作流程,工作內容

造價軟體:廣聯達、魯班、斯維爾等

工作場景:甲方人員分不同的部門如預算部、審計部一層層確認準確性。諮詢公司各自完成自己的分工任務。

6.其他因素

最終還是根據國家的政策從而對造價管理方面有新的規劃好發展。

【三】

現在是人工智慧、大數據、BIM等高速運轉的科技信息技術時代,傳統的算量模式被取代,ai智能算量機器人出現,bim的設計模型與現場模型與最終交付成果的模型相整合。

市場價格的更加透明化,企業對於市場價的把握除了採購的材料價格外,其他的人工等價格更加透明清晰,龐大的資料庫,epc模式的大量運用,企業自身對於自身的價格體系建立已經相當完善,而非現在的企業假清單模式。

管理上運用了bim技術後,施工單位現場的進度控制等都大大提升效率,施工單位的造價管理人員對班組,對甲方的工作量都將大大的減少。

專業的造價諮詢公司將涵蓋整個工程的全過程,從設計、監理、造價全面的來管控整個項目,甲方僅僅需要項目總以及項目的工程師交付給專業的團隊即可完成整個項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uH5jG4BMH2_cNUgc2e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