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霈寧 中國網評論員
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新聞發布會講稿手動改為「中國病毒」的照片,近日在社交平台上廣為傳播。此前,特朗普已經在推特上多次公開使用「中國病毒」這一帶有明顯種族歧視和攻擊性色彩的字眼。
這足以說明,從「新冠病毒」到「中國病毒」的轉變,不是口誤,而是特朗普的有心之舉。
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這種做法並不專業。新冠病毒的官方名稱為「Covid-19」。早在2015年5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就發布過《世界衛生組織命名新型人類傳染病的最佳實踐》。這份指南明確提出,對疾病和致病原的命名要避免對任何文化、社會、國家、地區、專業或民族群體造成侵犯。特朗普作為美國總統,在公開場合使用這種敏感字眼無疑是蔑視國際準則,犯下了外交大忌。
更為弔詭的是,特朗普的這一做法與其不久前的態度形成了鮮明反差。他在2月份和3月初曾不止一次公開稱讚中國的抗疫行動積極有效,並且感謝中國分享的疫情數據。而與此同時,國務卿蓬佩奧也很配合地在媒體指責中國的信息不透明,讓世界處於危險之中。
特朗普的快速「變臉」很值得玩味,這與其國內選情的急轉直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美國的2020年總統大選馬上就要正式拉開序幕。在共和黨內,特朗普的候選人資格無人可以挑戰;在民主黨內,拜登已經漸漸拉大了對於桑德斯的領先優勢。其實在2月份美國暴發疫情之前,無論是拜登還是桑德斯恐怕都難以對特朗普的連任構成實質性威脅。拜登家族在烏克蘭的貪腐醜聞至今尚無定論,桑德斯的極左立場又決定了其很難獲得美國主流社會的認同。而反觀當時的特朗普正可謂春風得意。參議院剛剛宣布民主黨對特朗普發起的彈劾無效,使其更有信心在拜登家族的貪腐問題上大做文章。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簽訂大大緩和了投資者們對未來經濟前景的擔憂。三大股指也因此一路高歌猛進,在2月份紛紛創下歷史新高。
如果沒有疫情,特朗普的勝選連任本不會存在太多懸念。但是,3月份疫情在美國的大暴發讓整個局勢發生了重大逆轉。3月1日,美國境內的累計確診人數還只有69人,但截止到3月22日,這一數字已經飆升至2.5萬,美國成為中國、義大利之後全球累計確診第三的國家。如今,美股在經歷了10天4次熔斷後,已經下跌了30%,抹去了特朗普上台以來的全部漲幅,「特朗普熔斷」也由此被載入史冊。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警告說,美國的失業率可能會達到20%。連特朗普本人也改變了之前對疫情的樂觀估計,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
疫情的突然暴發和可能到來的經濟危機迅速將特朗普的選情推到了危險的邊緣。3月19日維吉尼亞大學政治學中心發布了一項報告。該報告根據過去11次大選的歷史案例推測,目前的形勢極有可能葬送特朗普贏得連任的機會。US public broadcasters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60%的受訪美國人表示不相信特朗普所說的話。
目前疫情在美國的發展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而美國的分權體制又決定了特朗普不可能照搬中國的經驗,有限封城、封村、封社區的手段難以真正實現嚴防死守。所以,如果疫情按照當前的態勢繼續升級,特朗普幾乎只能眼睜睜看著第二屆總統任期漸行漸遠。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特朗普要竭力挽救垂危的選情,還可能打出什麼牌呢?
在美劇《紙牌屋》第四季中,總統安德伍德曾面臨著與特朗普當前類似的連任危機。選前的民調數字顯示安德伍德幾乎不可能獲勝。於是他在劇中說了一句經典台詞:「我已經厭倦了贏取人心,我們用恐懼來攻擊人心吧。」恐懼,有時是比政績更有效的拉票手段。在美國的歷史上,戰時總統通常都具有較高的連任幾率。內戰時期的林肯總統和伊拉克戰爭時期的小布希總統都贏得了他們的第二屆任期,而羅斯福總統則在二戰期間破例獲得了第三和第四屆任期。
將內部矛盾向外轉移,是古今政客屢試不爽的技倆。而且有必要注意到,特朗普政府近期除了污名化中國外,在軍事領域也對中國做出了強烈的挑釁動作。據媒體報道,美國海軍「西奧多•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於3月15日在我國南海海域航行,並與「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開展了聯合訓練。此舉的最耐人尋味之處在於,此前美軍剛剛為防止疫情擴散取消了原定與北約盟友舉行的「捍衛者-2020」演習。但是疫情卻並沒有阻止美軍主力航母來我國南海海域「秀肌肉」。因此,在對華遏制戰略已漸成美國兩黨共識的背景下,不能排除特朗普為尋求連任而升級中美衝突的可能性。
山雨欲來風滿樓。從特朗普的這一筆改動,可以嗅出些不尋常的氣息。
突如其來的全球疫情給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帶來了難以估量的衝擊。隨著疫情進一步蔓延,諸多突發事件或將接踵而至。對此,我們不得不有所警惕,未雨綢繆,為各種難以預料的潛在風險做好預案。(責任編輯: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