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 XI」
窺視,布面油畫,2015
01
ABOUT ARTIST
出生於六十年代末的陳曦,有別於另外一類女性藝術家的細膩情緒,她的作品裡透出一種颯爽的韻味。其創作富有時代意義,思路清晰,觀點的表達直言不諱。大尺幅繪畫和雕塑呈現出噴張顫慄的氣勢;而若細心了解藝術家那些水彩小稿,便發現其背後的思慮和安排,合理安排了無論是單幅還是整組作品中皆透出的那份平衡感。
經歷過不同時期的陳曦,從不受制於外部條件,而是在藝術之中爆發著本能,洒脫地,隻身打馬過草原。縱觀其多年來的創作,呈現出一種生物生長的態勢。她的作品中不存在絕對的靜幀,她會用動勢或直接將衝突、張力體現在畫面里;或營造出蓄勢待發的氣氛。既有大群體的變動,又可表示單獨個體的運動,反應了她自身近乎於天性的反應機制:於身處外部世界的洪流、變遷之中,施加藝術家內心世界的「動」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時代記憶」系列提取出「電視機」這一精鍊符號,在時間線上標點,單幅作品明確特定型號對應特定事件;隨著黑白電視的箱體到平板電視(最終甚至有消失的可能性),組成了更完整的時代景象,也暗示了符號這一概念本身便攜帶著演化路徑。
相比之下,近年來「逃跑的兔子」系列則將文獻作用弱化,將摹寫轉變、回歸為情緒抒發。黑兔是一個可被反覆推敲的寓言形象,無論是在個人層面還是在歷史層面。這一系列可分為兩類表達,一是跨越文化地理時空,構成宏觀的大主題;另一半則將形象置於抽象的環境中,形成內心寫照。整個系列如同戲劇,在景別、角色、背景間切換,相輔相成。
理解陳曦的創作,無法通過單一材質、主題、階段來破局。作品形式上表面不相干的物質並置,如同細胞組織,各自承擔獨立的機能,而拼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生物體。即使是在作品完成之後,自身「生態系統」仍會保持運轉,與之前、之後的創作協同,甚至在它者語境中持續生長。而那內里不變的主線,唯是對於精神持續的探索。
02
ARTIST INTERVIEW
藝術家 陳曦
如何看待整個創作生涯、成組作品和單件作品這三者?
我們對繪畫原有的認識:一張獨幅完整的畫。我覺得需要重新考慮「一張好畫」所具備的那些因素,在今天一張好畫有時很難滿足作者自身想傳達的、以及觀眾期待接收的。繪畫的歷史包袱很重,卸掉包袱之後可以變成一個不完整的單元或一個細胞,從《逃跑的兔子》系列開始我就把它看作是一個細胞,我的組畫就是試圖組織一些細胞,通過不同的組織關係去說一個完整的事,這是我在近期綜合繪畫里的一個思路。
再往後一個組織關係里可能不只是繪畫,裡面會並置更多不同的介質,我想呈現今天世界的某種切片,通過這種切片觀察,我們能看到一些今天人類活動背後的精神狀態。繪畫既可以維護自身的完整性表達,也可以被拆分為細胞式的組合運用。在整個創作中,媒介語言在我這裡沒有戒律,獨立或者混搭用都是可以的,唯一需要重點考量的是表達主題與手段形成的關係是否是最恰當的。
陳曦在工作室
21-今日之局,布面油畫,2016
您每個階段的變化還是比較大的,無論從風格還是主題上看,其是否有一個一直貫穿其中的東西?
我有很多年始終是一個人的狀態,自得其樂地畫畫做作品,內心始終充滿自信。這也使我相對獨立不受太多干擾和影響去發展我自己的東西。每間隔幾年,我就會產生新鮮的想法和對新的方式的渴望,我就會不假思索的去追。我總是抗拒規矩或是已界定的東西,或者自己剛剛被界定,就想著跑掉。始終是在一種不斷逃離、想衝破很多界限的趨勢中往前走。這可能也導致很難對我的東西有個清晰穩定的定位。除非是對我有長期深入了解的人。早期我熱衷於表現市井生活大場景,是一種直率的觀察記錄。到後來的觀念性繪畫電視機系列,再到目前的象徵性寓言兔子系列 。雖然風格面貌一直在變,我自認為還是有一條核心主線始終沒有變,只是角度在變化、媒介在變化,是鏡頭的拉遠或拉近,關注的一些點始終並沒有本質改變。我的描繪背後所隱藏的內在主線,始終在展現一種矛盾狀態的張力。這種矛盾力量的對峙是超越國界和種族的,它總是由生命的本質慾望與掙扎顯現出來,從中能看到人類本性中的善惡,無止盡的慾望、遭受的傷痛以及對其他生命的威脅傷害。
正在顯形 ,空心樟木,2017
暗黑,布面油畫,2015
可否講一下中國當代藝術在不同的時代?
83年我進川美附中時完全不清楚外面發生的事情,但其實無形中開始接受很多方面的薰染,比如聽港台流行音樂、歐美搖滾樂,開始傳閱一本叫《百年孤獨》的書等等。而後85新潮美術運動隨即展開,學院外一派熱鬧,學院內也人心浮動。87年我考進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我所在的工作室也是那十年內全國美術學院繪畫專業里唯一一個學習西方現代藝術的地方,我們院內與院外的現代藝術發展幾乎是同步的。但我們在學院體系內比較孤單,院內的人覺得我們是瞎搞,院外的認為我們還是學院派不在一個系統。1988年(大二)在美院的畫廊舉辦過一個非常成功的現代藝術展覽,我們班7個人都做出了很有個人風格面貌的作品,那是我的創作真正走向現代藝術的起點。92年改革開放全面展開,這時期開始不斷有世界各地的成功藝術家來到北京做展覽,開始有收藏現代藝術的人,開始有藝術品拍賣行以及畫廊。90年代至2008年這一段時間是中國當代藝術的鼎盛期,全世界的藝術人士仿佛都對國內的當代藝術感興趣,因此出現了很多天價藝術明星,畫廊拍賣行迅速擴張,藝術市場,策展人,私營美術館等等這些新興事物都是在這一時期發展起來的。這個最好的藝術時期也是資本進入國內,操控新生的當代藝術的開始,藝術與金錢從未如此的親密。中國的現代藝術學習期也迅速被當代更為複雜紛亂的藝術局面所代替。2008年金融風暴之後,國內藝術市場也隨之大幅降溫,延續至今的10年內藝術的概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國內新生藝術家群體和老藝術家們都已經不再簡單的重複85早期備受世界肯定的的政治波普式批判或艷俗藝術。
陳曦個展《逃跑的兔子》,民生美術館,2018
從您自己的視角出發,中國當代藝術可以畫出怎樣的圖譜/時間表?
80年代是現代藝術啟蒙階段,屬於學習模仿期。90年代是一個整體中國現代藝術的爆發期。2000年後是市場價值界定藝術價值的階段。2008年至今我覺得是一個混亂生長期,金錢的作用依然強大,不過還有各種可能性存在,但世界範圍的各種問題也越發嚴重。而問題越多的地方往往藝術表現越顯示出能量。
因為您經歷過不同的時代,以藝術家身份創作也比較久,可否談一談大的時代影響對個人創作的影響?(主動的?被動的?)
時代潮流一定是塑造藝術的隱形力量,這個誰也屏蔽不了,不可能一點不受影響,當然這裡面有分兩種類型的藝術家及表達:一類是儘量屏蔽外界對自我的侵擾,專注於精研某一種技藝及與某一種文化的內在性聯繫,這種文化不一定是當下的,或許是歷史的或未來的。另一類藝術家則對現實太敏感,這個世界每天發生的事情都容易觸動他,使得他總想有所表達,想通過自己的藝術方式展現自己的反應或態度。甚至妄想通過藝術方式來起到推動社會良性發展的某種作用。而這兩大類藝術家其實都不能擺脫現實世界對他的刺激和影響。我自己認為是屬於後者的,也就是藝術表達與當下的關聯性比較強,我認為藝術要主動的尋找與現實世界的連結,表達出當下人類的精神困苦。
作為女藝術家,你認為自己的作品裡是否有女性氣質?有怎樣的女性氣質?
長久以來我的作品都不被看作與女性藝術有關聯,我自己在很長的一段時期里也不願意回答針對女性藝術家的問題,其實是因為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我從來沒有自覺意識要作為一個女性去做藝術去表達什麼。我只把自己作為一個人去思考創作的事。近些年被問的多了,我也慢慢可以試著從女性的角度去想一想,男女之間確實存在各方面以及藝術上的差異和不平等,但我想藝術表達最終還是自己的事。如果要找出我作品中的女性氣質,我一貫強悍的粗野風格好像不是,那有可能就是對於風格主題選擇上的無所顧忌任性吧。
陳曦在工作室
十位饕餮者,布面丙烯,2017
對於您來說,創作於自我的關係是什麼?
創作與我,是生命意義的全部所在,通過創造力和想像力體現個體對精神性的最大追求。
我們能在您之前的作品裡看到更多對時代、社會的描述,在那個階段您是如何與自我平衡的呢?那些轉向內心的創作,是怎樣的契機?
90年代我個人並沒有太多受到85新潮美術的影響,畢業後也沒有投入任何群體的懷抱,我租了一個小區里的舊糧庫當畫室,一個人面對社會、面對世界的關係,獨自感受周圍的一切。90年代我們趕上了改革開放初期的熱鬧,各種變化體現在方方面面,都被我觀察到並吸納到創作里了。那個階段是必然出現的結果,我是一個對時代大環境變化,大人群的精神表現感興趣的人,我的熱情從不投放到對自我小情緒的表達上,而是我觀察的世界以及群體。後來的一些觀念性繪畫以及現在的新系列,也都是方法媒介上的縱深和變化,而我所關注的群體精神性主題沒有變。
中國記憶之只生一個好,布面油畫,2010
中國記憶之女排在世界舞台,布面油畫,2007
中國記憶之超級女聲,布面油畫,2007
藝術家的使命是什麼?
我們可能很幸運,或很不幸,因為我們趕上了一個每天都會出現新鮮荒唐事物的熱鬧非凡的時代,每天都會產生出大量充滿新意的藝術,不過它們會因第二周更具新意的展覽而被人們迅速忘卻,我們的不幸在於太多的變化發生於太快的速度,太擁擠的空間使我們的心靈和思想受困,娛樂無所不在快感頻頻,也就麻木了人的心智,每一段自認為有價值的情感,有價值的關注,都會因為缺乏回味的時間而迅速失去味道。儘管如此,藝術家們依舊還在興奮的創作,是因為每個時代都擁有新生的動力,雖然充斥著不同的憤怒與抱怨,而世界繼續變化著往前推進著。我想作為藝術家在每個時代的使命應該類似於人類的精神巫師。藝術家的使命感有不同的理解,在我而言,藝術家的使命應該是讓作品與現實生活連結,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請談一談動物。
近年我所關注的一個主要問題——人與自然,與動物的關係。今天和未來,我們與自然的關係應該如何?動物是人類最親密的夥伴,如果有一天這個世界上動物都滅絕了,人類也離毀滅不遠了。可是今天我們都知道問題所在,大量可愛無辜的動物每一天都在瀕臨滅亡,它們的領地被人類侵占開發,塑料垃圾流進江海,進入海洋動物們的腸胃裡,這樣的局面都是人類在造孽,而且還在繼續發生。我養過十年的小動物,我在跟他們的相處中常常被感動,它們都有一種感恩的情感,這一點就比人強。
危機-1,布面油畫,2014
危機-2,布面油畫,2014
近幾年的作品中,最初也有白熊和虎的形象出現,但最終在作品裡最多的還是兔子,兔子對你來說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
我在90年代讀了厄普代克的《兔子三部曲》,從此印象深刻。故事發生在上世紀60、70年代的美國,作者將兔子與人重疊,講述了一個人如何從出逃現實到妥協回歸平靜的過程,在我看來這是絕大部分人類的成長經歷和人生軌跡。幾年前創作表現內容多是身邊的小玩偶、木雕、寵物及很多日常小物件, 後來從動物玩偶開始,我的思考也不停的聚焦,我把動物進行角色編排以暗示當今世界的格局和衝突, 到後來兔子的形象就漸漸凸顯,於是被單獨提取出來。
兔子跟人類有很多像似處,繁殖能力強大,在歷史長期演變過程中,有太多大型的兇猛動物都一一滅絕了,而兔子卻繁榮的活著。兔子的群體生命力很強,但個體卻很脆弱,一隻兔子生活的全部就是為了尋找食物並隨時準備逃跑,它們的的腿部也因此長的很特殊,能在奔跑中改變方向迷惑追捕者。我有意把它比喻為人,尤其是當下的人,細想我們中的大部分對自己的生活都有很強的無力感,脆弱不堪,和兔子是一樣的。
當今社會的發展速度快到令人質疑,但技術的進步落實到人類生活中的有益成果卻很少,帶給地球的破壞卻很大,可現在的人們似乎並不在意這些問題,反而亢奮鼓譟的跟從追趕著這樣的速度。比如很多人對人工智慧的興趣非常大,信心十足,但我是深度懷疑,覺得很可怕,它的發展速度太快了,這種高速發展已經在威脅並開始打破人類社會的基礎信仰,也勢必完全改變人與自然的平衡。
一般認為兔子都是比較天真可愛的形象,但是在您的作品中似乎非常有能量、情感充沛又果決。是否會覺得自己和兔子有某些共同點?
你說的,應該是藝術家在作品裡甩都甩不掉的自帶氣質。
格局,布面油畫,2015
黑兔還在跑,布面丙烯、列印紙幣、金屬蕾絲,2017
如何看待象徵性?
「象徵」這個詞可以很好的綜合概括那些具體的不令人滿意的事和物,繁雜的詳細敘事不是我要的,我需要一個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和概念。通過建立兔子的重複形象,使它成為一種暗示性的可讓觀者聯想並且可以理解的中介,由兔子串場的整個歷史與今天的關照,並沒有具體的敘事性描繪。
時至今日,是傾向於穩定的創作還是冒險的、實驗性的?
只能說一部分趨於穩定,另一部分還處在實驗冒險的路上,因為還有那種時時往外冒的新想法和實現它的強烈衝動。經驗其實在過程中會不斷自覺累積,終會有一天穩定下來,但那一天在我看來可能意味著我不再對世界好奇,並且抵達了自己的極限。
那個從始至終一直在您心中的問題是什麼?
有很多問題會想,但是一直都在的問題:生命是不是真可以靈魂不死?算一個。
文字:庹穎
助理:張曦允
原標題:藝術家 | 陳曦 CHEN XI
24P STUDIO 二 十 四 畫
展覽策劃 | 藝術經紀 | 藝術評論
Website: www.studio24p.com
E-mail: studio24p@outlook.com
-END-
我們尊重原創,所推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
聯繫我們
地址:北京市宋莊國際藝術區龍吟雅風
官網:http://www.art579.com
投稿郵箱:art57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