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星治超進行時①

2020-01-05   紅網婁底站

00:00

00:00

編者按:治超是一項艱巨的、長期的工作,只有科學施策、抓長抓常,才能確保成效。複雜的工作賦予了婁底「治超人」「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寶貴品質。迎難而上補短板、強弱項,不讓貨車變「禍車」,鞠躬盡瘁惠民生、保安全、促發展……婁底市治超辦聯合紅網推出「治超進行時」系列報道,從高位推動、治超亮點、一線路政人員等方面展示婁底治超工作的新風采和新成就。

婁星區治超信息管理平台,織密路域治超「天網」。

源頭治超現場,一貨車正在消除違法運輸行為。

紅網時刻記者 毛藝漢 通訊員 洪峰 婁底報道

近年來,隨著婁星區治超工作的深入推進,聯合治超成效顯著。過去,為了逃避治超檢查,很多貨車司機白天養精蓄銳,晚上開足馬力進行夜間偷運,和執法人員玩起「貓捉老鼠」的遊戲,貨車肆意超載,強行闖關等事件頻頻上演;如今,裝載貨物層層把關,企業自律不斷增強,社會共治的格局雛形初顯。

昔日的全省治超重災區「摘帽」,貨車司機的心態從最初「想超」到「不敢超」逐漸向「不願超」發生質變,超限超載率下降了,好路率明顯上升,群眾的獲得感明顯增強……

治超就是「護路保平安」,一條條康莊大道通「八方」。

裝載貨物的「電子眼」

2019年11月24日晚,婁底市婁星區壩塘採石場裡燈火通明,數台6軸貨車正在裝貨,現場秩序井然。「每鏟一斗都有重量顯示,電腦自動累計,誤差在幾十斤左右。」鏟車司機劉師傅一邊裝貨一邊關注著裝載貨物的重量。劉師傅在這家企業已工作了數個年頭。他表示,以前因為是憑感覺給車輛裝貨所以貨物重量只能靠估計,一些貨車司機總找各種藉口想多裝,爭吵的事情時有發生,自從在裝載機上安裝了計量設備後再也沒有因為裝多裝少而發生口角。

婁底市婁星區萬干採石場投資了上千萬元改造碎石生產線,把碎出來的石料通過傳輸帶送到「漏斗」式貨箱裡,在每個貨箱下面配了一台整體地磅,嚴格按治超標準進行裝貨。「所有的石料都在『保險柜』里,誰想多裝都不行!」萬干採石場負責人指著一排碩大的「漏斗」式貨箱堅定地說。

超限超載的源頭在企業,企業的關鍵在裝載。今年以來,婁星區治超辦審時度勢,因地制宜,通過「巡查+宣傳+駐守」的工作模式牽住了治超的「牛鼻子」,有效從源頭根除違法超限超載運輸的「土壤」。

現如今,該區15家采(碎)石場均出台了不按治超標準進行裝載的內部處罰措施,並配備了「治超員」負責嚴把裝載的源頭關。

深入重點貨物源頭企業進行治超政策宣傳。

貨物源頭企業負責人約談現場。

源頭企業的「檢測站」

源頭企業裝載貨物時關把得嚴不嚴?企業自主治超意識強不強?婁星區治超辦通過關口前移,在源頭企業車輛進出廠的關鍵環節「設卡」安裝「治超源頭管理系統」實時掌握治超動態。

「這台車超了零點八噸,雖然不處罰但也必須卸貨,及時消除違法行為……」2019年12月26日,婁星區治超辦的工作人員一邊通過「貨物源頭管理系統」查看轄區內各源頭企業運輸車輛進出廠情況一邊跟記者介紹道。

2018年8月,婁底市啟動了采(碎)石行業專項整治工作,治超工作被納入整治驗收序列。婁星區治超辦深入開展調研,充分論證,出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案,成立了治超源頭管理小組,在全區所有恢復生產的采(碎)石企業安裝「治超源頭管理系統」。隨著治超工作的不斷深入,一套套集視頻、圖片、車牌、輪軸、重量於一體的「治超源頭管理系統」安裝工作在該區展開。

「每一套源頭管理系統的成功運營,就相當於我們在該源頭設了一個超限檢測站。」婁星區治超辦主任吳來生介紹說。

現如今,婁星區15家采(碎)石場安裝了「治超源頭管理系統」並配備了「治超員」負責嚴把源頭關。下一步,該區將把「治超源頭管理系統」應用到混凝土攪拌站、洗沙場等企業,逐步實現治超源頭監管全覆蓋,實現全區治超「一張網」。

努力造就實力,態度決定高度。今年以來,婁星區治超辦始終堅持「24小時」源頭治超常態化,在治超源頭管理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依靠科技手段有效縮短了與源頭企業的「時空」距離,治理成效明顯,治超環境進一步優化,群眾的獲得感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