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小鋼炮的競爭日益激烈,為了撼動高爾夫(Golf)GTI和福克斯(Focus)ST等對手,於是有了馬自達3 (Mazda)MPS,由馬自達高性能部門Mazdaspeed親自炮製的一款掀背性能車。初代馬自達3 MPS(BK)搭載的是一副渦輪增壓2.3升DISI直噴引擎,最大功率輸出263馬力,峰值扭矩38.8kgm,如此強悍的動力輸出,卻是採用前輪驅動。Mazdaspeed也知道263馬力的前驅車簡直是作死,因此想辦法讓馬自達3 MPS冷靜下來,當掛上一檔時,引擎動力輸出被限制在230馬力,甚至二檔也作了動力限制,防止前輪空轉,直到三檔才可馬力全開。可想而知,馬自達3 MPS看似神經質,其實非常理性,跟同門的轉子師兄FC或FD相比,MPS的引擎更為保守,驅動形式也不夠徹底運動。
圖:二代目馬自達3 MPS(BL)依然搭載了2.3升渦輪增壓引擎,中冷器移到引擎頂部,引擎蓋上有了類似斯巴魯(Subaru)的散熱開孔。儘管BL MPS在2013年已經停產,不過在第三代BM MPS還沒上市的情況下,BL MPS到目前為止仍然是最新的馬自達3 MPS。
或許讓MPS引擎跟轉子相提並論有失公允,MPS的2.3升DISI引擎充其量也只是高性能產物,而馬自達轉子引擎是現象級的稀有品,畢竟做轉子引擎的車廠極少,能將轉子引擎推上神壇的只有馬自達。而瑞士車手Yann Hêche的這輛馬自達3 MPS(BL)賽車,就卸下了原本的2.3升DISI直噴引擎,移植上一副轉子引擎,這叫什麼來著,欲練轉子神功,必先自宮。
這是一輛針對FIA E2-SH規則的賽車,主要是跑爬山賽,因此對動力的需求非常高,原廠的渦輪增壓2.3升DISI直噴引擎也不弱,但只是相對而言,買菜行街或許很愜意,如果爬坡就顯得捉襟見肘了。Yann Hêche為他的馬自達3 MPS(參數|圖片)換上一顆馬自達轉子引擎,具體型號不得而知,也不能確定轉子的數量,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使用了雙渦輪增壓,最大功率輸出達到630馬力,峰值扭矩51kgm,而且完全改變了驅動方式,由原來的前驅變成後驅。不但轉子引擎加持,而且還徹底偷輕,整備質量僅有950kg,相當於用630馬力推動一輛MX-5(參數|圖片)(NA),這輛馬自達3 MPS還有誇張的空力套件和光頭胎,豈有不快之理。
圖:國內車迷對馬自達3(參數|圖片)(BL)應該一點也不陌生,畢竟街上偶爾也可以看到星騁的影子,不過眼前的這輛可是移植了轉子引擎的爬山猛獸。
圖:轉子引擎的優勢是體積小巧,裝車後馬自達3引擎艙的剩餘空間還非常大,再加上具備一定的輕量優勢,用在爬山賽再適合不過了。轉子引擎和上坡,聽起來很熟悉吧,沒錯就是《頭文字D》裡面的FD,這輛馬自達3 MPS只是效仿師兄。
轉子引擎的優勢是輕量、小巧,動力輸出更強,不過缺點也非常明顯,就是排放不環保,即便是將轉子推上神壇的馬自達,面對轉子引擎的排放問題也無能為力。2012年伴隨著RX-8(參數|圖片)的停產,馬自達轉子車型也消失於民用車市場,剩下的就只有RX轉子車型復甦的一些傳聞。不少人認為轉子引擎已死,有事請燒紙,然而在賽車領域轉子引擎照常運轉,Pro Mazda錦標賽(2012年之前叫做Star Mazda錦標賽)的方程式賽車至今為止搭載的依然是馬自達雙轉子引擎,準確來說是來自RX-8的自然吸氣13B-MSP雙轉子引擎。而Yann Hêche的這輛土炮製作馬自達3 MPS,只是轉子賽車中的其中一員,全球各地還有各式各樣的馬自達轉子賽車。
圖:排氣尾嘴啪啪的回火聲,為轉子引擎增添了動聽的伴奏聲。
圖:轉子引擎的尾氣排放不夠環保,不過沒關係,瑞士車手Yann Hêche已自備瑞士山區肺,來吧師兄借你的轉子一用。
在賽車運動中,轉子的受歡迎程度超乎想像,部分車手和車迷對轉子欲罷不能。聽著轉子的高轉嘶叫聲,深深地刺激著聽覺神經,同時也看著排氣口的回火畫面,連視覺神經也被一併震撼。第一款專為賽車而設的馬自達轉子引擎是13J四轉子,1988年和1989年用於馬自達767勒芒賽車,之後馬自達像著了魔,隨後還有R26B四轉子,搭載在馬自達767和787B原型賽車上,其中787B還贏得1991年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馬自達也成為第一個在勒芒取勝的日本車廠。
因為有馬自達3,那些自稱開M3(參數|圖片)的人裝不了逼了,而海馬直接推出了一款M3,一下子拉低了裝逼的成本,這還讓不讓人裝逼了?馬自達3好好的一款家用車,實用之餘不乏運動味道,完全不需要沾寶馬M3的光,到底是多自卑的車主才會跟M3混為一談。你看瑞士車手Yann Hêche的馬自達3,根本不需要瞄著M3,在轉子世界裡怡然自樂活出自我。